• 1、

    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1)同学们观察到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弥漫到空气中,最后在陶土网上得到一些白色固体。通过称量发现:在陶土网上收集到产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有同学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导致这种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实验反思】

    (2)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关系时,如反应过程中有气体参加或生成一般需要在容器中进行。

    【改进实验】小组同学改进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又发现产物中还有一些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1)氧化镁为不溶水的白色固体;(2)镁能与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化学式为Mg3N2)固体;(3)氮化镁可与水反应生成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氨水;(4)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作出猜想】黄色固体为氮化镁。

    【实验探究】

    (3)操作:按如图所示,取燃烧产物于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水,然后用大烧杯罩住。现象:。结论:黄色固体为氮化镁。

    【反思交流】

    (4)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却远多于Mg3N2 , 由此可见,镁更容易与氧气反应。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合理的解释

    (5)如果用改进装置(气密性良好)和药品(足量)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实验所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五分之一。

    【拓展延伸】

    (6)人们对燃烧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通过镁在空气中的燃烧实验,你对于燃烧的条件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A装置中仪器I的名称为
    (2)、组装B装置时,依据酒精灯(填“外焰”或“内焰”)的高度调节试管的位置。
    (3)、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时,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填字母序号)。
    (4)、若将制得的二氧化碳从F装置的a端缓慢通入,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其中①、④为湿润的紫色石蕊棉球,②、③为干燥的紫色石蕊棉球。同学们观察到②、③棉球不变色,①、④棉球变红,且④棉球先变红,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
  • 3、某食品包装袋中脱氧剂的成分可能含有铁粉、碳粉、碳酸钠、氯化钠、氧化铁中的几种,兴趣小组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A的化学式为
    (2)、综合分析该脱氧剂中一定含有的成分是
    (3)、为验证该脱氧剂中还未确定的物质是否存在,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
  • 4、某同学依据图1中便携式制氧机原理,制作了图2所示的简易制氧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过碳酸钠是一种白色固体结晶颗粒,能与H2O反应生成H2O2和Na2CO3

    (1)、图2中的甲装置相当于图1中的(填“反应仓”或“加湿过滤仓”)。
    (2)、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5、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离不开能源。
    (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最理想的是______(填字母)。
    A、汽油 B、一氧化碳 C、甲烷 D、氢气
    (2)、下列成语主要体现“提供可燃物”这一原理的是______(填字母)。
    A、煽风点火 B、火上浇油 C、钻木取火 D、釜底抽薪
    (3)、固体氢化镁是氢能源汽车的供能剂,氢化镁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2H2O=Mg(OH)2+2X↑。则X的化学式为
    (4)、自热盒饭用到一种白色氧化物——生石灰,该氧化物遇水会放出大量的热,达到加热饭菜的目的。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 6、某同学在20℃时进行“悬浮的鸡蛋”趣味实验,将一枚鸡蛋投入硫酸铜的饱和溶液中,发现鸡蛋悬浮在溶液中(如图所示)。

    (1)、下表是硫酸铜的溶解度,则6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硫酸铜的质量为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14.3

    20.7

    28.5

    40

    55

    75.4

    (2)、若想使鸡蛋下移,可进行的实验操作是。(提示: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大)
  • 7、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相应序号填空。

    ①氦气   ②氮气   ③干冰   ④金刚石   ⑤明矾   ⑥活性炭

    (1)、质地坚硬可制玻璃刀、钻头的是
    (2)、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吸附某些色素和异味物质的是
  • 8、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离、鉴别、除杂与检验,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目的

    所用试剂和方法

    A

    分离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固体混合物

    加入足量水,过滤,蒸发

    B

    鉴别硫酸钠与硝酸钾溶液

    分取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C

    除去氯化钙溶液中混有的盐酸

    加入过量碳酸钙,充分反应后过滤

    D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稀硫酸,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 9、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归纳总结正确的是
    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都要检验其纯度 B、硝酸钾、硝酸铵、碳酸氢铵等都是复合肥 C、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D、人体中钙、铁、锌、碘等都是微量元素
  • 10、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清晰。以下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B

    安全常识

    小苏打与盐酸反应——作治疗胃酸过多症的药物

    O2支持燃烧——可作火箭发射助燃剂

    稀释浓硫酸——水倒入浓硫酸中

    天然气泄漏——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C

    化学与能源

    D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沼气、酒精——生物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煤、石油——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A、A B、B C、C D、D
  • 11、如下图是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②层食物为人体提供足够的维生素 B、青少年每天比成人摄入更多③④层物质 C、通过第⑤层盐类摄入的“钠”指的是钠原子 D、“平衡膳食宝塔”提倡人们应全面均衡地摄取营养
  • 12、某化工厂排除的澄清废液中含有H2SO4、CuSO4、X、NaCl等几种物质,其中X可能是
    A、HCl B、NaOH C、BaCl2 D、CuO
  • 13、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叙述了“铁线粉”:“粵中洋行有舶上铁……日久起锈,用刀刮其锈……所刮下之锈末,名铁线粉”。这里的“铁线粉”主要成分是指
    A、Fe B、FeCl3 C、FeO D、Fe2O3
  • 14、水在科学实验中有多种用途,有些实验需要在集气瓶中预先加入少量的水,下列实验中无需在集气瓶中加水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B、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硫在氧气中燃烧
  • 15、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飞船的连接框、火箭的过渡环多使用铝合金制造,如下图是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 B、金属铝抗腐蚀性能好 C、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g D、铝原子最外层上有3个电子
  • 16、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想和追求。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夏天纳凉,空调温度尽量调低些 B、清洗衣物,提倡使用无磷洗涤剂 C、农业增产,科学使用农药和化肥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循环使用
  • 17、尿素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氮肥,其化学式是CO(NH22。下列有关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尿素分子中含有氢分子 B、尿素分子是由碳、氧、氮、氢四种元素组成的 C、尿素中共含有8个原子 D、尿素分子中C、H、O、N的原子个数比是1:4:1:2
  • 18、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过滤 C、取固体药品 D、倾倒液体试剂
  • 1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诗是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20、2024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我国纪念2024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下列措施或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家庭使用节水器具 B、自动喷淋浇灌园林 C、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D、生活提倡“一水多用”
上一页 941 942 943 944 94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