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回答下列问题。(1)、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1所示。分析实验并回答相关问题。

①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②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结束时,要先撤出导管, , 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并分析。
③CO还原CuO的实验中尾气处理利用了CO的性,其化学方程式为:。
(2)、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实验如图2所示。已知: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40℃、260℃。①实验刚开始时,a、c中白磷均不燃烧,当从(填具体操作),观察到只有a处白磷燃烧。
②a处白磷燃烧,c处白磷不燃烧,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
-
2、小林同学总结了部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但你发现其中有一处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转化是A、
B、
C、
D、
-
3、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制取并收集
B、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D、探究甲烷的组成
-
4、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通过红热玻璃导管引燃红磷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下面四个图像中能够体现实验过程中锥形瓶内物质质量与时间关系的是





实验装置
A
B
C
D
A、A B、B C、C D、D -
5、科学家研究发现和在同一条件下会发生两个反应,如下面的微观示意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有4种物质属于氧化物 B、反应Ⅰ中,参加反应的和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D、反应Ⅰ、Ⅱ说明: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相同时,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不同 -
6、某兴趣小组利用、、湿度(水蒸气)传感器放入食品保鲜袋中,向袋内呼气,测得呼出气体与吸入的空气成分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200s时,没有被采集数据的其他所有气体的总体积分数为82.83% B、X表示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 C、60s之后,Y逐渐减小可能是因为温度逐渐降低,水蒸气冷凝 D、Z显著上升,说明人体的呼吸作用生成 -
7、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转化1生成物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转化2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转化3是绿色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过程 D、转化1、3说明:反应物相同时,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
8、如图是一种加碘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标签内容。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食品名称:天然海盐
配料:精制盐、碘酸钾
氯化钠:≥98.5g/100g
碘酸钾(以I计):18~33mg/kg
食用方法:烹饪时加入,建议每日摄入量不超过5g
储存条件:密封、避光、常温、防潮
保质期:三年
A、该海盐中氯化钠的纯度≥98.5% B、碘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14 C、碘酸钾()中碘、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7:48 D、400g该食盐中碘元素的质量范围为72~132mg -
9、科学技术典籍《天工开物》记载,将炉甘石(主要成分)、赤铜(主要成分)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约800℃,得到一种外观似金子的铜和锌的混合物(提示:加热可分解为ZnO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由和构成 B、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C、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5% D、木炭粉(C)主要起燃烧供能作用
-
10、一盏来自2200年前的彩绘雁鱼青铜釭灯,鸿雁回首,衔鱼伫立,灯罩是两片弧形铜板,可以左右转动开合。以动物油脂为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烟气通过空心的鱼身和雁颈被雁体内贮存的水吸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产生烟尘的原因是灯油燃烧不完全 B、闭合灯罩隔绝空气,可使灯火熄灭 C、雁体中装的水能吸收烟尘和一氧化碳 D、转动铜板调节空气进入量来调节火焰的明暗程度 -
11、下列实践活动只涉及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且解释合理的是
选项
实践活动
化学知识
A
用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生化学变化,颜色改变
B
活性炭制作简易净水器
活性炭对异味、色素等杂质具有吸附作用
C
自制气泡水
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
D
用生石灰自制发热包加热食物
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
A、A B、B C、C D、D -
12、宏微结合是重要的化学学科思想,下列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宏观现象
微观解释
A
盛有少量酒精的密封塑料袋微微受热,塑料袋鼓起来
酒精分子受热间隔变大
B
Mg与Mg2+化学性质不同
两微粒的最外层电子不同
C
CO与CO2化学性质不同
两种分子的构成不同
D
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A、A B、B C、C D、D -
13、下列情况的灭火方法或原理错误的是
选项
实例
灭火方法
原理
A
电线老化短路而着火
用水浇灭
降低温度
B
酒精灯侧翻,洒出酒精在桌面燃烧
用湿抹布盖灭
隔绝空气,降低温度
C
图书馆内的图书着火
用液态灭火器扑灭
降低温度,隔绝空气
D
森林发生火灾
开辟隔离带
隔离可燃物
A、A B、B C、C D、D -
14、水井坊博物馆展示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酿酒工艺,下列工艺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均匀拌料
B、入窖发酵
C、上甑蒸馏
D、勾调生香
-
15、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1)、C6H8O6有种元素组成。(2)、C6H8O6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C6H8O6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4)、C6H8O6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精确至0.1%)。(5)、352g C6H8O6中含有g的氧元素。
-
16、化学是能源、材料、环境、生命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1)、目前,氢气的来源如图1所示。水煤气变换反应: , 是化石资源制氢过程中的重要反应之一。北京大学团队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多种催化剂对水煤气变换反应中CO转化率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

①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
②在光催化剂作用下,可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取氢气。写出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
③图2中,催化剂为2%Au/α-MoC时,CO转化率和温度的关系是。
(2)、碳元素是人类接触和利用最早的元素之一、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可分为无定形碳、过液态碳和晶形碳三大类,如图3。碳纤维既有碳材料的固有本质特性,又有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综合性能优异。目前,我国已形成碳纤维生产、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应用等产业链,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领域分布如图4。科学界不断研发出新型碳材料,碳气凝胶就是其中一种。我国科研人员在不同温度下制备了三种碳气凝胶样品,比较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他们在不同压强下测定了上述样品对混合气体中CO2吸附的选择性值,实验结果如图5,图中选择性值越高,表明碳气凝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越好。
①金刚石属于(填序号)。
A.无定形碳 B.过渡态碳 C.晶形碳
②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组成,但由于排列方式不同,因此两者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③由图4可知,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占比最高的领域是。
④对比图5中三条曲线,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17、请根据下面化学实验装置和资料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作用是。(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O2 , 选择装置A为发生装置,还需要的材料是 , 其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3)、检查装置B气密性的方法:往锥形瓶中加水至没过下端管口形成液封,再将装置C中的橡皮管与装置B中n导管连接,然后(写实验操作),若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出现气泡,则装置B气密性良好。(4)、利用装置D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由导管a进气,将如图多功能瓶中的玻璃导管补画完整。
-
18、结构决定性质。下图是几种常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填数字)周期。上述元素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不同,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结构中的。(2)、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或失)电子,形成镁离子(填符号)。镁元素和氦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2,它们的化学性质(填“相似”或“不相似”)(3)、由①和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有和(写出物质化学式)。 -
19、从微观的角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化学学科的特色。
(1)、镓是第一种根据化学元素周期律预言并证实的元素。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氮化镓(GaN)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一般采用GaCl3与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GaN和氯化氢。制备氮化镓发生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3)、全球的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通过光催化剂可将H2O、CO2转化为CH4和一种气体单质(如图2)从而实现利用太阳能人工合成燃料。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4)、过氧化氢是一种常用杀菌消毒剂,原因是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一种叫“过氧基”的结构(─O─O─),据此推测下列物质中可作杀菌消毒剂的是(填序号)。①
②H─O─H ③O=C=O ④
-
20、非遗“熏画”是一种用煤油灯烟火熏制而成的作画技艺,制作需经过剪样、熏烤、揭样等10道工序。
(1)、利用沸点不同的原理从石油中分馏而获得的煤油是一种含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①石油的分馏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煤油燃烧时会产生烟炱(即炭黑),原因是。欲检验烟炱的成分,可将其点燃生成的气体通入中。写出炭黑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式表达式。
(2)、制作熏画时,会闻到强烈的煤油味,用微观角度解释这一现象:。(3)、从燃烧条件分析,烟熏前用水雾喷湿剪样和白纸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