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公交车上备有灭火毯,灭火毯在无破损的情况下能重复使用。若车内起火,在起火初期快速取出灭火毯,抖开后覆盖在火焰上,直至扑灭。(1)、灭火毯的灭火原理是。(2)、这种灭火毯我们家庭中也可以备用。若家里的电器起火,使用灭火毯前应先。(3)、目前人类以化石燃烧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属于(“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
2、如图请按要求填空:
(1)、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 , 推测氮化镓中镓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为。(2)、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硅的重要氧化物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与相差很大(如不溶于水),化学性质与类似(如均可与溶液反应)。写出二氧化硅与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我们要做好自我保护和自我健康监控,其中最重要的防护措施是佩戴口罩,专家建议:不同人群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口罩。(1)、戴口罩与下列过程的原理相似的是________(填序号)。A、吸附 B、过滤 C、蒸发 D、沉降(2)、活性炭口罩中的活性炭成分,具有很强的性,能防止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液体或杂质进入人体,但对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起作用。(3)、用氢氧化镁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用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用语填空。(1)、标出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2)、硫酸铜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3)、保持氦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4)、高铁酸钠由Na+和构成,则高铁酸钠的化学式为。
-
5、用溶液与稀硫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开始时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测得溶液的pH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像表明是向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B、ac段溶液颜色逐渐变浅,d点溶液为无色 C、d点溶液钠元素质量分数大于b点溶液钠元素质量分数 D、ac段溶液升温明显高于cd段,说明该反应放出热量 -
6、下列实验不能证明氢氧化钾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向滴有酚酞试液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钾溶液 B、取氢氧化钾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的溶液,蒸干得到白色固体 C、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钾溶液中,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D、向氢氧化钾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测定混合溶液的pH
-
7、下列参与的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 B、 C、 D、
-
8、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氨气、氯化钾、高锰酸钾溶液 B、冰、氧化铁、人呼出的气体 C、铁、四氧化三铁、空气 D、碳、过氧化氢、冰水混合物
-
9、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液态氮气的沸点低,可以用作制冷剂 B、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可以做燃料 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包装的保护气 D、稀有气体通电可以发多种颜色的光,可以用作特殊光源
-
10、《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工艺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白土烧瓷 B、晒制海盐 C、伐木造舟 D、纺纱织布
-
11、
某兴趣小组开展“家用燃料的变迁与合理使用”跨学科实践活动。
任务一:调查家用燃料变迁
调查发现泰兴地区家用燃料变迁历程为:柴草→煤→液化石油气→天然气→……
【查阅资料】①煤直接燃烧时,产生氦、硫的氧化物(会形成酸雨)和粉尘。
②1kg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如下表所示;
燃料
热量
(MJ/kg)
燃料
热量
(MJ/kg)
燃料
热量
(MJ/kg)
燃料
热量
(MJ/kg)
柴草
12
煤
29
石油气
45~50
天然气
45~50
(1)天然气点燃之前须先。
(2)石油气压缩成液态储存在钢瓶中,从微观角度分析,“压缩”过程中发生改变。
(3)结合资料分析,家用燃料从煤变迁到天然气的优点是(写一点)。
任务二:调查燃料合理使用
(4)西汉青铜雁鱼灯造型和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灯罩可自由开台,雁腹中盛放少量清水。

①灯油含碳量高,灯油燃烧产生烟气的原因是。
②关闭灯罩熄灭灯火的原理是。
③雁腹中清水的作用是(写一点)。
(5)某同学收集到以下几种调控燃烧的事例,完成下表问题:
调控方式
用鼓风机给
煤炉火送风
调节打火机
出气阀
汽车气缸工作时
柴油以雾状喷出
调控原理
增加氧气的量
调节燃料的量
(6)“化学链燃烧”技术是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基于载氧体的甲烷()化学链燃烧技术示意图如图-2所示:

①加热条件下,空气反应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②X中主要物质的化学式为。
-
12、
小明观察到敞口水草缸(水草和鱼共存)中不断有气体通入,如图所示,他对此很感兴趣,于是跟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Ⅰ:向水草缸中通入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可能是空气或。
【实验1】将气体细化器从水中取出,收集一瓶通入的气体,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发现木条立即熄灭,说明猜想不成立。
【提出新猜想】可能是或。
【实验2】
(1)将该气体通入________中,根据现象确定通入的气体是。
【交流讨论】
(2)通入有利于水草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为________。
探究Ⅱ:利用生活中的物质自制简易发生器并应用于水草缸中。
【回忆旧知】
(3)实验室制取的反应原理为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选择药品】小组讨论后选择了鸡蛋壳、小苏打和白醋等。
【设计装置】利用塑料瓶、输液管等材料,设计并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套发生装置(乙中的夹持装置已省略)。

【分析讨论】
(4)装置甲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向装有白醋的瓶中加入鸡蛋壳,拧紧瓶塞,使反应发生的具体操作为________。
(5)与甲相比,装置乙既可控制反应的速率,又可得到持续稳定的气流,故选择乙与图所示装置(用于除杂和观察气泡)组装成发生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字母)。

A. 乙中的b口应与图中的c口相连接 B. 为除去中混有的醋酸,X可以是溶液 C. 可根据X中冒出气泡的快慢来调节乙中的流速调节器 【实践应用】
(6)小组同学用自制的发生器连接气体细化器向水草缸中通入气体,实践效果很好。使用气体细化器的作用是________。
【反思拓展】
(7)发生器的不合理使用会影响缸中鱼类生存,请写出使用时的一条注意事项:________。
-
1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丰富的实践经验。(1)、刘禹锡“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中引用的“淘金”过程发生的变化,从化学的视角看属于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2)、姜夔“高花未吐,暗香已远”蕴含科学道理,从分子的角度分析“暗香已远”的原因是。(3)、《汉书》记载:“高奴县洧水,可燃”。洧水中含有石油,石油属于能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4)、《三国志》记载:“扬汤止沸,不如去薪”。“薪”指柴、草等燃料,“去薪”灭火的原理是。(5)、《庄子·杂篇·外物》记载“木与木相摩则然(燃)”,从燃烧条件分析“木与木相摩”的取火原理是。
-
14、化学用语填空:(1)、3个钙原子;(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3)、硫酸根离子;(4)、5个氮气分子;(5)、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
15、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软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B、碟子底部变黑,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C、纸天平向右倾斜,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D、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说明生成的碳酸不稳定
-
16、杭州亚运会火炬使用“零碳甲醇()”。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能将转化成甲醇,其转化过程如下图所示(M为单质、部分产物省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的化学式为 B、该成果可为碳中和提供科学方案 C、Ⅰ中反应不是化合反应 D、该转化中和M的分子数目比为1:2 -
17、下表中概念间不符合图所示的从属关系的是

选项
X
Y
Z
A
非金属单质
单质
纯净物
B
氧化反应
化合反应
化学反应
C
饱和溶液
溶液
混合物
D
氧化物
无机化合物
化合物
A、A B、B C、C D、D -
18、密闭容器中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某种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质量
24
60
2
3
反应后质量
1
待测
46
30
A、表中的待测值是12 B、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 C、该反应为氧化反应 D、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
19、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车用乙醇汽油),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下图是乙烯与水反应制备乙醇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的物质属于纯净物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已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此反应涉及到的化学用语表示方法正确的是A、两个氧分子:2O B、中氧的化合价 C、氢氧化钠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 D、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