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各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一组元素是
    A、 B、 C、 D、
  • 2、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B、由两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C、二氧化锰只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D、空气液化后分离得氧气和氮气,此变化是属于分解反应
  • 3、实验室用上向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检验集满的方法是
    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B、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C、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D、观察集气瓶口气体的颜色
  • 4、在牙膏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等作摩擦剂。已知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是CaCO3SiO2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化学兴趣小组用该牙膏的摩擦剂做了如图实验,通过实验测得如图数据:(假设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

    (1)、反应结束共生成CO2的质量为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3)、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5、百合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等功效,有提高的药用、食用价值.百合中的秋水仙碱(化学式为C22H25NO6),对人体细胞有丝分裂有明显抑制作用.阅读以上信息后,请回答:
    (1)、每个秋水仙碱分子中共有个原子
    (2)、秋水仙碱中C、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 6、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1)、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2)、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填“6”、“12”或“16”);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NaOH B、取图2中c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通过图3中f→g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的热量变化。
    (4)、通过图3可知,中和反应是反应(填“放热”或“吸热”)。如果改用固体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来探究中和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情况,你认为该方案(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 7、

    (一)O2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检验(图1)

    (1)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则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填“a”或“b”)端通入。

    (二)制作简易供氧器

    某同学查阅资料知道,家用简易供氧器中的固体药剂是A和B。A是过碳酸钠(化学式定Na2CO4),它是一种白色固体,遇水会分解出过氧化氢,B是一种黑色粉末状催化剂。该同学用塑料瓶、注射器、吸管、输液管等设计并制作简易供氧器,如图2所示:

    (3)甲中的B可能是

    (4)乙塑料瓶中水的主要作用是(写一条)。

  • 8、

    如图是初中化学部分重要实验和创新实验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一】

    如图一所示,在一去盖塑料瓶上打3个孔,在一根细铁丝上穿2张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的纸条(其中一干、一湿)放入塑料瓶中,在塑料瓶外点燃高低两支蜡烛,火焰分别与高低两个孔持平,在中间孔通入CO2

    (1)实验低蜡烛先熄灭,高蜡烛后熄灭的原因是 , 依据此现象结合生活实际写出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一条重要用途:

    (2)实验中对比干、湿两片纸条实验现象的目的是

    【探究二】

    (3)如图二所示,分别振荡三个软质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4)对比A瓶与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 9、利用以下装置对酸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1)、实验Ⅰ中,在点滴板的a、b穴中滴入酸溶液后,溶液变红的是(填“a”或“b”),使用此装置优点之一是
    (2)、实验Ⅱ中,试剂X中的溶液由澄清变浑浊,则试剂X的化学式为
    (3)、实验Ⅲ仪器中的实验现象是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0、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电动汽车通常使用锂电池,如图1是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及有关微观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锂原子和元素A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周期的依据是
    (2)、图2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微观粒子是(填字母序号);C表示的微观粒子的符号为
  • 11、按要求用符号回答下面问题:
    (1)、水溶液呈浅绿色的含氯化合物
    (2)、一种常温下易分解的酸
    (3)、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4)、氯酸钾溶液中的阴离子
  • 12、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A、KMnO4O2 B、FeFe3O4 C、NaOHNa2SO4 D、CO2CaCO3
  • 13、下列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且不变质的是
    A、石灰石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 D、浓盐酸
  • 14、打开一瓶可乐,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逸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可乐中只有二氧化碳一种溶质 B、打开瓶盖时,可乐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 C、喝剩余的可乐中不含二氧化碳 D、升高温度可乐变为二氧化碳的不饱和溶液
  • 15、一定条件下,H2OO2可发生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参加反应的水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反应中催化剂的质量不变
  • 16、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O2:表示2个氧原子 B、2Al:表示2个铝元素 C、7SO2:表示7个二氧化硫 D、P+52O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
  • 17、如图所示,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氢氧化钠溶液存放 D、测定溶液的pH
  • 18、观看足球比赛时,经常会看到绿茵场上运动员因拼抢摔倒受伤,医生向受伤部位喷射氯乙烷(CH3CH2Cl),并用药棉不断揉搓,运动员疼痛很快消除,重新投入比赛.

    请阅读信息后,回答:

    (1)氯乙烷中C、H、Cl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2)氯乙烷中C、H、Cl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19、为验证碱的化学性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做了如下探究:
    (1)、【探究一】小组同学分别新配制了一瓶NaOHCa(OH)2溶液,由于没及时贴上标签,实验时无法直接区分。为了鉴别它们,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a.取样,分别加入几滴酚酞溶液;

    b.取样,分别通入少量CO2

    c.取样,分别加入少量稀盐酸。

    【讨论交流】同学们一致认为只有一个方案可行,该方案是(填序号)。其它两个方案不可行,理由是(任选一个方案作答)。

    经讨论,同学们又设计了更简洁的方案并进行实验。

    【进行实验1】小组同学分别取两种溶液于试管中,各加入少量Na2CO3溶液(如图1所示)。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出现白色沉淀,试管②中无明显现象。

    【得出结论】试管②中的溶液是溶液。

    (2)、【探究二】探究Ba(OH)2的化学性质。

    【查阅资料】Ba(OH)2易溶于水;CaCl2BaCl2溶液均呈中性。

    【进行实验2】取少量稀盐酸于试管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再向其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如图2所示),边加边振荡。

    【现象与结论】当观察到什么现象时,说明中和反应已发生。

  • 20、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气体制取及性质,请结合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a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3)、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是 , 与B装置相比,选用F作为氧气发生装置的主要优点是
    (4)、欲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还需选用装置G,则G中应装入的药品是 , 气体应从端(选填b或c)通入。
上一页 873 874 875 876 87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