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正确的是
    A、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 B、农业上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D、工业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 2、表中整理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描述

    B.概念的理解

    火焰分三层,外层最亮,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熄灭后有白烟产生

    发光、发热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观察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不一定能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

    C.化学发展史

    D.化学安全

    火的掌握和利用促进了化学的发展;现代化学技术已经可以移动分子、原子

    化学实验室中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废弃药品可以拿出实验室;给物质加热时,先预热然后对准药品处集中加热

    A、A B、B C、C D、D
  • 3、以下是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生成了两种物质 C、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数目都不变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 4、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镁+氧气氧化镁 B、碳+氧气二氧化碳 C、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D、碳酸→水+二氧化碳
  • 5、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颜色的改变。下列颜色变化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A、红墨水加入水中溶液变为红色 B、氧气液化后变为蓝色 C、铁生锈变成砖红色 D、氖气通电后发出红光
  • 6、化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根据生活经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地上用筛子筛沙子是利用了过滤的原理 B、烧水过程中壶盖上凝聚的水珠是蒸馏水 C、自来水煮沸后饮用是为了消毒杀菌 D、沙尘天气戴口罩是利用了吸附的原理
  • 7、规范操作是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图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大理石 B、闻药品气味 C、滴加液体 D、蒸发结晶
  • 8、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液氧 B、75%的酒精溶液 C、糖水 D、洁净的空气
  • 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B、化学变化不但生成了新物质,还伴随着能量变化 C、科学探究是一个“动手”与“动脑”紧密结合的实践活动 D、化学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 10、化学实验操作中常常有许多“先后”之分,否则会出现事故或使实验失败,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
    A、向试管中添加药品时,先加固体,后加液体 B、将玻璃管与橡胶管连接时,先用水将玻璃管湿润,后将玻璃管旋转插入橡胶管 C、眼睛里溅进药液,先用手揉眼睛,后用水冲洗,严重时还要请医生治疗 D、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 11、下列课题属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
    A、“嫦娥二号”探月卫星轨道的计算 B、发射“神舟”系列飞船的火箭所需新型燃料的研制与生产 C、“神舟”八、九、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空间站雏形)的对接 D、“祝融号”火星车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之向的信息传递
  • 12、在月球竖立的中国国旗是用玄武岩纤维制成。下列属于玄武岩纤维的化学性质的是
    A、耐高温 B、电绝缘 C、耐腐蚀 D、强度高
  • 13、如图是一个灯泡,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示的物质属于金属材料的是(填名称,1个即可)。
    (2)、铜块能制成铜丝是利用了铜的性。
    (3)、玻璃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其中一种成分是由硅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4)、因为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膜,所以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
    (5)、小甘不小心打破了一个灯泡,他把破烂的灯泡进行拆解后,应将铝制灯帽放入标记为(填写“可回收垃圾”或“不可回收垃圾”)的垃圾桶内。
  • 14、铁、铜和铝是人类生产生活中常用的金属.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2)用铜、铝做导线,利用了它们的性.

    (3)铁锅易生锈,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和共同作用的结果,防止家中铁锅锈蚀的方法是(答一种).

    (4)“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西汉•刘安《淮南万毕术》)被誉为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意思是铁与天然存在的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置换生成单质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5、盛放在油罐车内的石油产品振荡时会产生静电,容易引起火灾或爆炸,所以油罐车尾部有一条拖地的铁链,这是利用了铁的什么性质(  )
    A、导热性 B、导电性 C、可燃性 D、延展性
  • 16、2019年12月19日,第二艘航母“山东舰”正式入列,我国开启双航母时代,其制造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金属材料,为了探究航母金属材料中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A、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铜粉,最后加入锌粉 B、Cu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入Zn粉 C、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后,再加入铁粉 D、相同条件下,锌、铁、铜三种金属分别加入稀盐酸
  • 17、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A、生铁 B、 C、黄铜 D、黄金
  • 18、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生铁、硬铝、焊锡都属于合金 B、锈蚀后的铁制品没有回收价值 C、铝表面易生成致密氧化铝薄膜,因而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D、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因而大量用于制作电线
  • 19、下列实验与对应的图像正确的是
    A、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在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KNO3溶液中不断加入KNO3固体 C、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D、镁条在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燃烧,容器里物质的总质量
  • 20、电解水是制备氢气的一种方法。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电极都有气泡产生,左右两侧玻璃管中的液面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①a管中产生的气体是(填物质名称),可以用检验。若a管中得到5mL气体,则b管中气体体积约为mL。

    ②在电解水的过程中,电能主要转化为能。该实验可说明水是由组成。

    (2)、2023年10月11日,我国首艘氢燃料电池动力示范船“三峡氢舟1”号在湖北宜昌完成首航,这标志着氢燃料电池技术在我国内河船舶应用实现零的突破。若通过电解水的方式获取氢气,通过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电解72kg水能产生多少氢气?(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
上一页 712 713 714 715 71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