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为了保障野外工作人员的用水安全,便携净水器的设计有重要意义。小组同学自制如图所示便携式净水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能除去河水中的所有杂质 B、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该装置净化后的水为纯净物 D、石英砂和活性炭互换位置,净水效果相同
  • 2、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碳酸钠:Na2CO3 B、黄铜:Cu C、氧化铝:AlO D、一氧化碳:Co
  • 3、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

    已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

    (1)、装置A中试管口塞棉花的原因 , 若选择装置A制取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可选择B装置或C装置。

    ①若用B装置制氧气,长颈漏斗的末端要伸入液面以下的目的是

    ②与B装置相比较,C装置的主要优点是

    (3)、氧气可采用D装置收集并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这是利用了氧气的哪些性质?
    (4)、若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以上装置导管接口连接顺序为b接接d。
    (5)、若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收集氢气,气体从m进n出,请将玻璃导管补画完整。

    (6)、某化学小组用68g过氧化氢溶液和1.74g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请计算:

    ①过氧化氢中氢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为

    ②1.74g二氧化锰中锰元素的质量为

  • 4、类比归纳是学好化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它可以引导我们总结规律,发现区别。
    (1)、在做一些燃烧的实验时,要在集气瓶中预先加少量的水,但作用各不相同。请根据你所学过的化学课本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做硫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时,在集气瓶中预先加少量水的作用是什么?

    ②做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时,在集气瓶中预先加少量水的作用是什么?

    (2)、经过学习我们还可以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快慢、反应时的现象与反应物的浓度等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请你列举一个你所熟悉的例子说明: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现象不同。
  • 5、下图是同学们完成的几个与氧气有关的实验,请结合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若该实验只观察到木炭出现红热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2)、图3所示实验,实验现象
  • 6、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材料1:早在宋代,轻粉已是我国的一种重要药物,其制作方法之一是将古方药小还丹和食盐等物质在固体状态下共热,收集升华出的白色粉末,即为轻粉,其中有一个反应是在加热条件下,硫酸亚汞和氯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轻粉。

    材料2:轻粉微溶于水,可制成治疗疥疮的药物、在光照射下容易分解成汞和氯化汞。

    (1)、请写出轻粉的一条物理性质:
    (2)、轻粉的保存方法是
  • 7、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下图是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

       

    图中A池是池,在吸附池中一般使用的物质名称是。生活中可使用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水是一切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物质,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 8、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进行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该实验中能看到什么现象?
  • 9、

    分析下面的信息,可以知道分子有什么性质?

    1滴水中约有1670000000000000000000个水分子

    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3千克

    【知识小结】

    (1)微粒(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都很小。

    【交流讨论】分析以下生活与实验现象,可以知道分子还有什么性质?

    ①花香在空气中扩散②湿衣服中的水在晾晒下的挥发③蔗糖在水中的溶解④品红在水中的扩散。

    【知识小结】

    (2)微粒(分子)的性质2:
  • 10、实验室可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则试管内剩余固体物质最多有种,其中为黑色粉末的物质是
  • 11、如图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环示意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从如图所示的①~⑥中选择合适的序号填空,产生氧气的有 , 消耗氧气的有①⑤和
    (2)、下列关于氧气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氧气有百利而无一害 B、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越高越好 C、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永远不变 D、空气中的氧处于动态平衡
  • 12、为了更全面地认识氧气,兴趣小组同学以氧气为核心,开展以下主题式学习。

    (1)、唐代化学家马和最先发现氧气,他认为空气中存在“阴阳二气”,阳气比阴气多得多。则氧气属于马和认为的(填“阳气”或“阴气”)。
    (2)、现代科学认为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
    (3)、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采用图1装置,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组成的结论。
    (4)、仿照该实验的原理,同学们采用图2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现象是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该实验还说明集气瓶中剩余气体具有的性质是(合理即可)(写1条)。
  • 13、如图所示,关于电解水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试管A中的气体能燃烧 B、试管B中的气体是氧气 C、电池的C端是负极 D、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 14、下列净化水的过程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活性炭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有异味的物质 B、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C、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方法主要有沉淀、过滤、吸附、消毒杀菌 D、明矾可以将硬水变成软水
  • 15、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液态氧 B、二氧化碳 C、过氧化氢 D、高锰酸钾
  •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由氧原子构成 B、反应后方框内包含的物质是混合物 C、该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D、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 17、关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前弹簧夹没有夹紧不会影响测量结果 B、将红磷换成木炭进行实验 C、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 D、集气瓶内液面先上升后下降
  • 18、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A、锥形瓶里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分液漏斗里盛放过氧化氢溶液 B、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里取出后盖上玻璃片 C、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里取出后倒放在桌面上 D、当发生装置中液体与固体一接触产生的气泡立即收集
  • 19、正确的基本实验操作是实验探究活动成功的基础。以下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固体粉末 B、加热液体 C、倾倒液体 D、取走蒸发皿
  • 20、

    某班化学小组同学在完成实践作业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到刚刚切好的土豆片上,发现土豆片上立即冒气泡,他们对产生的气体、土豆片是否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以及土豆片为什么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展开了项目化学习的探究。

    任务一:探究土豆片是否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猜想假设】土豆片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进行实验】

    (1)同学们设计并完成下列探究实验。

    项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结论

    总结

    方案

    ①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极少量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缓慢

    土豆片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②另取5mL水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新鲜的土豆片,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土豆片不能使水分解产生氧气

    ③另取5mL5%的过氧化产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新鲜的土豆片,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反思评价】

    (2)在上述探究实验中,“实验步骤①”和“实验步骤②”起的作用是
    (3)小玲认为这个实验还不能得出“土豆片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个结论,还需要补充两个实验,用来证明化学反应前后土豆片的 , 才能得出结论。
    (4)小菲同学想要探究土豆片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可在保证其他条件不变时,记录收集等量氧气所需要的时间(或)进行比较。

    任务二:了解土豆片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原因

    【查阅资料】过氧化氢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土豆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它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

    【表达交流】

    (5)写出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6)本次活动加深了同学对催化剂的认识。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所有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②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③一种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④催化剂还能增加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

上一页 64 65 66 67 6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