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下图中“—”表示相连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部分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挥发性酸,B、C为黑色固体,E俗称熟石灰。

    (1)、A的名称是
    (2)、A与B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3)、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写出E的一种用途
  • 2、某工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将废液转化为硫酸锌溶液的流程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Ⅰ和步骤Ⅲ的操作名称是
    (2)、步骤Ⅱ用磁铁吸引分离出的固体B是(填化学式)。
    (3)、写出步骤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铝原子
    (2)、铵根离子
    (3)、2SO3中“3”的含义
  • 4、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烧杯①溶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钾 B、烧杯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20% C、t2时,将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 硝酸钾溶液析出晶体少 D、t1时,将30g硝酸钾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25g溶液
  • 5、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氮气难溶于水,可用作保护气 B、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作铅笔芯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作燃料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作冰箱除味剂
  • 6、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降低可燃物着火点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B、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隔绝可燃物灭火 D、用扇子扇灭蜡烛火焰是隔绝氧气灭火
  • 7、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的溶剂一定是水 B、长期放置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D、海水晒盐得到粗盐后的母液是氯化钠不饱和溶液
  • 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蓝色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D、把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有银生成
  • 9、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A、氢氧化镁 B、氯化银 C、氦气 D、二氧化氮
  • 10、“这里的车棚会发光”——内蒙古党政机关办公区车棚顶安装了5972块光伏板,年发绿电180万度,年减少碳排放1500吨。光伏板的核心材料是单质硅,工业制硅流程中的一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SiHCl3+H21100__3X+Si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化学式为
    (2)、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生产56吨Si,需要H2多少吨?
  • 11、

    “捶草印花”是一种起源于明清时期的传统草木印染工艺。捶打植物花叶,使汁液浸染在布料上印出图案。某小组通过如下项目活动探究草木印染工艺。

    环节一:预处理

    (1)碱煮:布料印染前需通过碱煮除去表面的油污及细小纤维。利用CaOH2悬浊液和草木灰汁(含K2CO3)的混合液浸泡布料,写出混合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酸洗:布料碱煮后通常还需进行酸洗,目的是

    环节二:染色、调色

    为了让每一种花叶标本印染的布料颜色更丰富,实验小组通过改变溶液的酸碱性,对以下花叶标本染色后的布料进行调色,结果如下:

    花叶标本种类

    酸碱性

    酸性

    中性

    碱性

    灌木叶

    绿色

    绿色

    绿色

    红枫叶

    鲜红

    深红

    绿色

    酢浆草花瓣

    粉红

    粉红

    蓝色

    (3)根据调色结果判断,上述花叶标本不适合作为印染原料的是 , 理由是

    环节三:固色

    染色后布料还需固色。常见固色剂如下:

    来源

    生活经验

    古籍

    现代印染工业

    固色剂名称

    食盐

    明矾

    固色剂“SH-96”(可溶于水)

    (4)为了探究固色效果,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补齐操作步骤:

    将三块大小相同的深红色印染布料 , 保持相同温度,浸泡相同时间,取出晾干;然后把固色后的三块布料在清水中浸湿,分别用力揉搓40下。观察到食盐和固色剂“SH-96”固色效果较好。

    环节四:检验

    布料通过染色、调色、固色等工序后,还需pH检测合格才能出厂。接触皮肤的布料pH合格标准:4.0—7.5。

    (5)若碱超标需调节pH到合格。小组对调节试剂做了探究:分别向60mL0.4%的NaOH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的稀盐酸和稀醋酸。传感器监测pH与酸体积关系如下图:

    为了便于控制pH在合格范围内,不至于变化太快,选择(填试剂名称)调节更好。

  • 12、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根据图1选择发生和收集装置(填字母),在加入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2)、小柯自制了如图2的简易供氧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图2中甲的设计优点是
  • 13、NaCl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海水、盐湖、盐井和盐矿都是NaCl的来源。在地下千米左右的某盐矿储量巨大,85%是NaCl,还含有少量Na2SO4等。结合物质的溶解性及NaCl和Na2SO4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20℃溶解度/g

    溶解性

    1~10

    可溶

    >10

    易溶

    (1)、NaCl属于(填“易溶”或“可溶”)物质。
    (2)、10℃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列出计算式即可)。
    (3)、生产时,向盐矿中注水制成溶液,再通过管道输回地面。冬天地面温度低于地下温度,需要输回的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略低于地面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否则易结晶导致管道堵塞(忽略管道中水分的损失),原因是
    (4)、Na2SO4又称无水芒硝,是重要的化工原料。40℃时,输回地面的溶液分离出NaCl后,剩余溶液适宜采用方法获得硫酸钠晶体,实现“盐硝联产”,增效环保。
  • 14、“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青铜器出土后立刻震惊了全世界。近日部分青铜器在呼和浩特市博物馆展出。
    (1)、青铜是由铜、锡熔合制成。相比于纯铜的质地柔软,青铜 , 而应用于农具和兵器的生产中。
    (2)、《淮南万毕术》记载“曾青(硫酸铜溶液)得铁则化为铜”的湿法炼铜工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小琦同学查阅资料发现:SnCl2(氯化亚锡)溶于水可形成无色溶液。请你帮她设计实验方案证明锡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写出操作和现象)。
    (4)、出土的青铜器表面锈蚀物分为无害锈和有害锈。无害锈是一层致密薄膜,如铜绿;有害锈含氯,可加快青铜器锈蚀。锈层成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图中的CuCl和粉状锈均是有害锈 B、形成铜绿的过程中有CO2H2O参与,与O2无关 C、青铜器锈蚀的过程中铜元素的化合价未变化 D、保护青铜器最重要的是防氯
  • 15、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

    A.干燥氢气

    B.利用简易净水器获得纯水

    C.探究燃烧需要氧气(着火点:白磷40℃,红磷240℃)

    D.检验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A、A B、B C、C D、D
  • 16、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醇可以作为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 B、铵态氮肥和熟石灰混用可增强肥效 C、含氢氧化铝的药物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通过燃烧法可区分羊毛线和合成纤维
  • 17、知识结构化是有效的学习策略。下列图示错误的是
    A、生活垃圾分类 B、物质转化可一步实现 C、物质分类 D、验证水的组成
  • 18、氧化铍熔点高,是很好的耐火材料。如图是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铍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 B、铍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铍的相对原子质量是9.0122g D、2个铍原子可用符号表示为Be2
  • 19、掌握安全知识是顺利开展实验的保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打翻酒精灯造成失火应立即用湿布覆盖 B、实验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可带出随意丢弃 C、实验室储存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柜需要张贴的安全标志是 D、发现燃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不能开灯检查
  • 20、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下列行为符合该理念的是
    A、大量施用农药,减少作物病虫害 B、直接排放工厂废气,降低生产成本 C、推广使用脱硫煤,减少酸雨的发生 D、深埋废弃塑料制品,减少“白色污染”
上一页 63 64 65 66 6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