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是碳元素“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对应的物质是甲烷 B、d不可以转化为c C、b点对应的物质一定是黑色的 D、e点对应的物质化学性质稳定
-
2、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CO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B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用硫代替红磷
C
回收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后的
过滤、洗涤、干燥
D
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铜粉
加足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
3、下列劳动中所涉及的化学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选项
项目
化学知识
A
洗净擦干炒菜后的铁锅
铁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
B
清理家中鱼缸并通入氧气
氧气易溶于水
C
用活性炭等材料自制净水器
活性炭有吸附作用
D
南风天搞卫生后在床底放生石灰
生石灰能吸水
A、A B、B C、C D、D -
4、《南村辍耕录》中记载:“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熔硫磺涂木片顶端分许,名曰发烛。”文中的“发烛”就是原始的火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将松木削薄有利于其燃烧 B、松木发火说明其具有可燃性 C、“发烛”燃烧会放出热量 D、硫磺是“发烛”燃烧的催化剂
-
5、网红花炮“加特林”中添加高氯酸钾作氧化剂,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A、 B、 C、 D、
-
6、如图是四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①是一种阳离子 B、④是一种阴离子 C、②容易得到电子 D、①④属于同种元素
-
7、2025年1月29日上映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讲述了天劫之后太乙真人用七色宝莲给哪吒、敖丙重塑肉身的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哪吒、敖丙的命运将走向何方的故事。太乙真人的炼丹房神秘又奇妙,炼丹炉壁上刻着这样一个化学方程式: , 请完成下列2个小题。(1)、由化学方程式可以获取的信息中,正确的是A、反应条件是加热 B、反应物是汞和氧气 C、生成物是氧化汞 D、发生的是化合反应(2)、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三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甲、丙两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C、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发生改变 D、保持物质丙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原子
-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固体
B、倾倒液体
C、吸取少量溶液
D、读取液体体积
-
9、下列属于合金的是A、氧化镁 B、钢 C、金刚石 D、石墨
-
10、能供呼吸的气体是A、氧气 B、氦气 C、一氧化碳 D、沼气
-
11、对我国稀土分离技术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A、徐光宪 B、徐寿 C、张青莲 D、拉瓦锡
-
1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铜雕锈蚀 B、枯木腐朽 C、冰雪消融 D、火山烈燃
-
13、我国向世界承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科学院提出了“液态阳光”概念,即将太阳能转化为可稳定存储且可输出的燃料甲醇(),达到燃料零碳化。如图是利用高浓度制备甲醇的流程图。(1)、图中的吸收池内,饱和溶液吸收高浓度生成 , 吸收池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其中的俗称是。(2)、在实际生产中,甲醇的产率除受浓度、温度、压强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催化剂的质量分数影响。由图可知,当其他条件一定时,催化剂的质量分数为时,甲醇的产率最高。(3)、合成塔内生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是。求生成64t甲醇,需要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
14、“金泥工艺”是我国重要传统手工技艺,它以金箔(含有Au、CuS、ZnS)和动物胶为原料进行制作,未使用完的金泥可以回收制备和 , 其流程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热空气流充分加热的目的是将Cu、Zn转化为氧化物,并完全分离出ZnO烟尘。
(1)、整个流程中一直未发生化学变化的物质是 , 原因是。(2)、预处理生成的直接排放,会带来的环境问题是形成。(3)、过程Ⅰ中氧化锌与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与氧化铜与碳的反应类似)。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4)、过程Ⅲ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5)、过程Ⅲ需要进行的操作是。(6)、防止烟尘扩散到大气中,可以用(填试剂名称)吸收。 -
15、
“学化学,爱化学,用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实验探究】将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混合,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二位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1)测定溶液pH变化的方法。
甲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变化如图1所示,则该同学是将(填字母)。
a.氢氧化钾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b.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钾溶液中
(2)借助于酸碱指示剂。
乙同学通过图2所示实验,他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也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提出问题】针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大家纷纷提出了猜想。
(3)①猜想一:; 猜想二:和; 猜想三:和。
②小组经讨论发现猜想三不合理,原因为。
【进行实验】
(4)为验证猜想,学习小组选用条、粉末、溶液、溶液,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①
②
猜想二正确
方案二
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二正确
【实验结论】猜想二正确。
【评价反思】
(5)丙同学针对上述方案提出疑问,认为方案二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
16、阅读下列短文,解决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航天领域不断崛起和迅猛发展,这其中化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Ⅰ.生命保障:空间站内,用特种活性炭除去气体中的异味和微量有害物质,为航天员提供舒适、健康的环境;由棉、羊毛和聚氯乙烯等材料制作而成的多层结构舱外航天服,保障航天员舱外活动的安全。
Ⅱ.动力系统:长征五号的芯级发动机采用液氢液氧作为推进剂,液氢的温度达到-253℃,液氧的温度达到 , 几乎达到了温度的极限。
Ⅲ.安全保护:载人飞船返回舱外层的碳纤维等复合材料涂层能在高温时保护舱体,确保舱内航天员和各种仪器设备的安全。下图是不同结构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剪切强度的检测结果。
(1)、短文中提及舱外航天服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空间站内的气体净化过程中,利用了活性炭的。(2)、动力系统中液氧液氢推进剂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火箭向上的推力来自燃料燃烧(选填“释放”或“吸收”)热量并喷出高温气体产生的反作用力。(4)、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根据上图可知,影响碳纤维复合材料剪切强度的因素有。(5)、碳纤维复合材料主要成分为碳单质,其与活性炭物理性质有明显差异,原因是。(6)、火箭外壳选用铝合金材料,除了轻量化,还利用了铝合金的优点。 -
17、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手持技术探究金属铝(未打磨)和稀盐酸反应,测得容器内压强和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1中段压强无明显变化的原因是: B、图1中以后压强降低的原因是装置漏气 C、图2曲线中段表示反应放热 D、铝和稀盐酸完全反应的时间是
-
18、利用物质的性质差异可以实现物质的鉴别和除杂。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稀盐酸和溶液
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B
鉴别木炭粉和铜粉
观察颜色
C
除去溶液中混有的少量
加入适量溶液,过滤
D
除去中的少量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A、A B、B C、C D、D -
19、“侯氏制碱法”的主要反应是。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时,溶于水中,形成不饱和溶液 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C、该反应产生沉淀的原因是在常温下的溶解度比小 D、若固体中含有少量 , 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
-
20、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A、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
验证甲烷中含有碳元素 C、
探究H2O2分解中MnO2的作用 D、
探究燃烧条件:温度达到着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