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均含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可一步实现,“—”表示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反应,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已知:、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液态物质,很不稳定,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1)、写出的一种用途 , 物质的名称是。(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从微观角度解释性质有差异的原因:。
-
2、实验小组利用如下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操作:在容积为的集气瓶中加入水,按如图所示组装装置,用下端烧红热的玻璃棒引燃红磷。
(1)、红磷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2)、待装置冷却后,测得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为 , 则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写出计算式即可)。 -
3、请填空。(1)、对量筒内液体读数,开始仰视读数为 , 倒出一部分液体,平视读数为 , 则倒出的液体的体积(填“大于”“小于”“等于”或“无法计算”,下同)。(2)、某同学在实验中需要量取水,现发现该同学俯视读数了,则他所量取的水的体积。
-
4、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硅在北斗导航卫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硅原子的质子数是。(2)、请写出A的化学符号。(3)、写出B与C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
5、水在生活、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净水时利用活性炭的性除去臭味。
(2)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的操作是。
(3)生活中可用区分软水和硬水。
-
6、在空气中含量高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二氧化锰()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
-
7、A原子与B原子的质量之比为 , 而B原子与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质量之比 , 则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 B、 C、 D、
-
8、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错误的是A、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 B、遭遇火灾,如果火势较大,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 C、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从火灾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
-
9、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
水的蒸发 B、
闻气体气味 C、
倾倒液体 D、
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B、二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 C、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会造成水体的污染 D、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
-
11、下列叙述与化学无关的是A、“天问一号”飞行轨迹的追踪 B、人类战胜新冠疫情所需药物的研发 C、人类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 D、农业上粮食高产所需化肥的生产
-
12、实验室制取氧气等常见气体的相关装置如下图所示。(1)、仪器a的名称是。(2)、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可选用A装置或B装置。
①若用A装置制氧气,长颈漏斗的末端要伸入液面以下的目的是。
②与A装置相比较,B装置的主要优点是。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欲选用C装置。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用C装置作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其中的发生装置有一处错误,请加以改正。
③C装置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是利用了氧气的什么性质?
(4)、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填“左”或“右”)口通入。(5)、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32g氧气。理论上需过氧化氢的质量是多少? -
13、某小组设计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来探究分子运动。(1)、实验一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2)、与实验一相比,实验二的优点为。
-
1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氢气在空气或氧气里燃烧。(2)、在空气中加热铜粉。(3)、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
15、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能不能用实验一验证质量守恒定律?(2)、在进行实验二时,观察到反应前后电子天平示数相同。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3)、在进行实验三时,反应后天平不再平衡,其原因是什么?
-
16、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1)、湿衣服在太阳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2)、一壶水烧开后,壶盖会被顶开。
-
17、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甲和乙的组成元素相同。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1)、甲的化学式为。(2)、从分子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3)、乙转化为丙的化学方程式为。(4)、丙在生产或生活中的一种用途为。
-
18、下图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1)、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
19、下图是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锆的相对原子质量为;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周期;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
20、水在生活、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1)、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的实验操作是。(2)、自来水厂常用二氧化氯消毒杀菌,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