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若用“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能表示水分子的是
A、B、
C、
D、
-
2、正确进行实验基本操作是获得可靠实验结论的基本保证。以下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
B、过滤
C、检查气密性
D、称量NaOH
-
3、古人在播种前放火烧去野草,用余灰肥田。燃烧后得到的草木灰含钾5~12%、钙5~25%、磷0.5~3.5%,是一种高效肥料,可降低土壤酸性,是人类使用最早的化学肥料。这里的“钾”“钙”“磷”指的是A、原子 B、元素 C、单质 D、分子
-
4、中国诗词以独特的艺术形式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以下诗词的描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B、山村处处晓鸡啼,燕子归家带远泥 C、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D、雪融山顶响流泉,日照河川伴碧天
-
5、如图是破损的维生素C(简写为Vc)片剂说明书的部分信息。
已知维生素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请回答:
(1)、计算Vc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2)、通过计算确定Vc的化学式。(3)、17.6mgVc中碳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解题过程) -
6、
实验小组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
已知:氯化铁(FeCl3)溶液对过氧化氢(H2O2)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
【设计与实验】用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5%和30%)进行4个实验。
序号
①
②
③
④
实验内容
产生气泡
较快
较慢
快速
快速
【解释与结论】
(1)在氯化铁作用下H2O2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
(2)对比①与(填序号),可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3)对比②④,可得出的结论是。
【反思与评价】
(4)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时,实验1不够严谨,需补充实验⑤,请在下框中补全实验⑤的方案。
-
7、实验能展现化学的魅力,也是重要的学科素养。(1)、实验室制取氧气是学生必做实验,其主要步骤有:
A.制取气体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清洁与整理 D.填装药品
①该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下同)。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若气密性不好。会出现图中的。
(2)、实验室里现有KMnO4固体以及下列装置(A~D):①仪器M的名称是。
②利用上述药品制取O2 , 应选择的两个装置是(填序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③该实验结束时,若先熄灭酒精灯,再撤导管,会导致。
(3)、符合上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图标除了ab还有:。(填序号)a.护目镜
b.洗手
c.用电
d.热烫
e.明火
f.锐器
-
8、
经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某学校兴趣小组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启了跨学科项目之旅。
任务一:对空气质量检测展开活动
(1)该小组根据图1的数据分析了当天所在地的空气质量情况,其空质量状况为________(填“优”“良”或“轻度污染”)。
污染指数 0~50 51~100 101~150 151~200 201~300 301~500 空气质量 优 良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严重污染 (2)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系统可准确地检测室外空气污染物,其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太阳能板工作时发生的能量转化是________。
(3)利用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测得某小区地下车库中一氧化碳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浓度如图3。(已知:50ppm为一氧化碳准许成年人置身其中的最大量)由图3观察一氧化碳浓度最大的时间段是________,原因可能是________。
(4)兴趣小组通过项目化学习,一起制作了保护空气倡议书,请你将其补充完整。
保护空气倡议书
为了使天空更蓝,人类正在积极行动,我们能做的很多,比如,其中一种保护空气的具体做法是________。
任务二:对水质检测展开活动
(5)兴趣小组对城市用水、水质达标进行了探讨。
①反应沉淀池发生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②表中“ab”指标可以通过如图4净水流程中的________池达到。
a.不得呈现异色
b.不得有异味
c.应澄清透明
d.不得含有细菌和病毒
生活饮用水的水质达标项目表1
“cd”指标主要通过过滤池和清水池达到,城市生活用水净水过程,没有使用到的净水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
A.过滤 B.吸附 C.消毒 D.蒸馏
(6)图5为兴趣小组设计的自制净水器
①小卵石、细沙、蓬松棉的作用相当于实验操作中的________。
②图6为制作过滤器的过程,其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填序号)。
③这样净化后的饮用水不是纯水,理由是________。
(7)通过活动意识到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 河流源头建化工厂 B. 随意向河道丢弃生活垃圾 C. 用无磷洗衣粉洗衣服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D. 将生活污水和畜牧养殖废水直接排入河流 -
9、化学科特点是从分子层次认识物质,通过化学变化创造物质(1)、结合图,写出“O2”的宏观和微观的意义
宏观:。(写一点,下同)微观:。
(2)、请在如图的横线上填写有关氧的信息。①、②、③、④、⑤。⑥填写如图过程,发现一些关联,例如氧原子的核电荷数=氧的原子序数。请你再举一例。
(3)、氧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其中氧循环对维持自然界中的物质、能量及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①能向自然界中释放O2的是(填序号)。
A.动植物的呼吸 B.可燃物的燃烧 C.植物的光合作用
②氧气和臭氧(O3)可以相互转化。在紫外线的作用下,O2转化为O3的文字表达式为。
-
10、
我们追寻科学家的足迹,对水的组成进行探究。
【追溯历史】
(1)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得“易燃空气”,他所说的“易燃空气”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1785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让水蒸气通过高温的铁制枪管,将水转化为氢气,同时生成四氧化三铁。用文字表达式表示这个过程:________。
【宏观辨识】根据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3)水的合成:在密闭容器中将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根据容器内生成的小水珠可知,水是由________组成的化合物。
(4)水的分解:电解水一段时间后如图,观察到管a和管b均有________产生,经检验管b中的气体是________。
【微观探析】揭秘水的组成
(5)如图是电解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 甲中微粒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B. 乙中微粒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保持不变 C. 丙中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D. 丙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6)结合实验现象推算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
根据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分子的个数比,得出电解水的产物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进而推算出结果。
【模型构建】
(7)以分子构成的物质为例,图中“▲”表示的是________。
-
11、下列是课外小组对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回答有关问题。(1)、甲实验得出实验结论: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2)、丙实验中“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白烟”,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填序号)。A、形成假设 B、提出问题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3)、乙实验目的是验证蜡烛燃烧后的产物,该实验(填“能”或“不能”)验证蜡烛燃烧的所有生成物。(4)、改进实验:课外小组用丁装置改进了乙实验,请你填写实验报告:
步骤与方法
现象
分析或解释
将一个干燥的U型管的一端罩在蜡烛火焰的中上部10s后,将U型管快速倒过来,立即向其中注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并震荡(如图丁所示)
a.U形管内壁的实验现象:;b.清石灰水。
该实验现象进一步表明,蜡烛中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
(5)、反思:U型管代替小烧杯做实验的优点有(写一点)。 -
12、下列实验中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A、装置甲: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B、装置乙: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C、装置丙: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D、装置丁:排水法收集氧气,集气瓶中的水: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O2何时收集满
-
13、Pt-Al2O3-Ba催化净化汽车尾气反应过程的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物是CO、NO2 B、该反应的生成物无污染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Pt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
14、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点燃氢气之前需要验纯,所以点燃任何可燃性气体之前都需要验纯 C、原子是质子、中子、电子构成,因此所有原子中都含有质子、中子、电子 D、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只有一种,所以反应物仅一种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
15、下列对原子结构模型演变过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推翻了道尔顿原子不可再分的认识 B、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修正了汤姆孙枣糕模型 C、卢瑟福核式模型是最完善的原子结构模型,不会被替代 D、玻尔的分层模型解决了原子结构的稳定性问题,描绘了完整的原子结构说
-
16、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气装置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使用汞的优点的是A、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 B、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 C、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D、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
17、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放出热量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光,放出热量,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
18、下列液体试剂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吸取液体
B、倾倒液体
C、滴加液体
D、振荡液体
-
19、下列有关人类科学发展史,不属于化学范畴的是A、拉瓦锡发现了空气的组成 B、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C、陈景润取得解析数论研究领域重大成果 D、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
-
20、A~H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是暗紫色固体,B、G都是固体,E、F常温下都是无色液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D;E;F。(2)、根据信息书写反应③的文字表达式:
I.若G为淡黄色固体,H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反应③为:;
Ⅱ.若G为红色固体,H是一种白色固体,则反应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