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某化学兴趣小组在鸣呵江收集了一瓶浑浊的河水,他们在实验室里模仿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其流程图如下:

    (1)、水厂的过滤操作是在过滤池中完成。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 ,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填字母序号)。

    A.为了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搅拌                    B.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C.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2)、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写出一条即可)。
    (3)、水厂配送给用户的自来水还不宜直接饮用,需要对自来水进行操作,才能饮用。
    (4)、如图是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为了达到较好的净化效果,液体应该从端通入(填“a”或“b”)。

  • 2、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1)、医疗上用于消毒杀菌的75%酒精溶液(75份体积的酒精溶于25份水中)在物质分类中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原因是。(从微观角度解释)
    (2)、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让树木纤维素和氨气反应,生成甲烷(CH4)和氮气。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化学变化中不变的微粒是(填“分子”或“原子”)。

    ②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 3、水是生存之本,火是文明之源。请根据下列叙述回答问题。
    (1)、古代人民逐水而居,智慧的劳动人民曾用漉水囊(如图)除去河水中的泥沙等杂质,漉水囊似圈形网兜,骨架用生铜制成,其原理类似于水的净化中的操作。“饮水洁净,不得瘟病。”古人常用木炭除去水不中的浮尘和异味,利用了木炭的性。

    (2)、汉字作为载体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火的认识。甲骨文“”(焚)的字形像是要燃火烧掉树林。上方的“林”相当于燃烧条件中的。引火方式与用具的演变也反映了人类技术的不断进步。古代的“木遂”取火,方法是通过摩擦引燃木屑,再小心吹气引燃外面包裹着的干草,若吹气太猛,原燃着的木屑反而会熄灭的原因是。现在人们普遍使用的打火机燃料为加压后的液态丁烷(C4H10),为了在气体泄漏时及时提醒人们,丁烷里都会加入少量有臭味乙硫醇。从分子角度解释在气体泄漏时人们能闻到臭味的原因
  • 4、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学习化学要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1)、在超市经常看到“高钙牛奶”“加碘精制盐”等商品,这里的“钙”和“碘”是指(填“分子”、“离子”或“元素”)
    (2)、水烧开后把壶盖顶起,请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倒开水时,要把水瓶的软木塞(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其操作与化学实验室中取用液体试剂的操作相似。柯柯同学想从下边的试剂瓶中量取6mL的稀盐酸,他必须要用到的仪器有。(填仪器名称)

    (3)、某化妆品广告宣称自然护肤,为了标榜其成分纯天然,高喊“我们恨化学”,受到了舆论的讨伐。你认为下列选项中对化学的认识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纯天然的物质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②化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③化学对保障人体健康毫无作用             ④化工生产有百利而无一害

  • 5、用符号表示或说出符号的意义:
    (1)、2个氢原子
    (2)、氯元素
    (3)、3Mg2+
    (4)、铁单质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6、某兴趣小组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测得的相关数据如图乙、图丙、图丁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甲装置加外壳、隔热层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热量散失 B、打开止水夹的时刻对应图乙中的点b C、图乙中点c时装置内的温度等于图丙中点g时装置内的温度 D、由图丁可知红磷熄灭后氧气有剩余,说明物质燃烧时氧气必须达到一定的浓度
  • 7、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所以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B、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D、燃烧都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 8、下列宏观现象和微观解释不一致的是
    A、液氧和氧气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B、6000L氧气通过加压可装在40L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C、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给压瘪的篮球打气——分子的体积变大
  • 9、9月3日某市下了一场大雨,下表是该市连续两天的空气质量报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日期

    污染物及污染指数

    质量级别

    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PM2.5

     

    9月3日

    21

    84

    31

    25

    二级

    9月4日

    20

    23

    12

    11

    一级

    A、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能减少空气污染 B、造成该市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 C、9月4日的空气质量比9月3日好 D、雨后一氧化碳含量变化不大,说明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 10、许多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着包含、并列或交叉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概念间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属于并列关系 B、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C、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 11、黑匣子是飞机专用电子记录设备之一,能经受飞机爆炸解体、剧烈燃烧、入水浸泡等情况破坏的考验。选择制作黑匣子的材料时,不需要考虑的是
    A、熔点高 B、耐腐蚀 C、耐高温 D、颜色必须是黑色
  • 12、已知M2+离子核外有n个电子,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A、n B、n+2 C、n2 D、2n
  • 13、鉴别装在不同集气瓶中的空气和氧气,最简便的方法是
    A、闻气体的气味 B、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C、加入澄清石灰水 D、观察气体的颜色
  • 14、关于过氧化氢(H2O2)、氧气(O2)、二氧化碳(CO2)、氧化钠(Na2O)四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由分子构成 B、都是化合物 C、都是氧化物 D、都含氧元素
  • 15、安全意识大于天,风险防控在身边。下列实验室安全标志表示“戴好防护眼镜”的是
    A、 B、 C、 D、
  • 16、下列反应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汽油燃烧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火药爆炸
  • 17、下列关于“物质~用途~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气~火箭发射~支持燃烧 B、氖气~霓虹灯填充气~通电能发光 C、氮气~灯泡填充气~化学性质稳定 D、金刚石~制作钻石~硬度大
  • 18、掌握规范的仪器使用方法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
    A、液体加热 B、倾倒液体 C、滴加试剂 D、加入块状固体
  • 19、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首要了解它研究的主要内容。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①物质的性质       ②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③物质的转化及应用       ④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20、

    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燃料,其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参与探究。

    【提出问题】

    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

    ①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 , 不完全燃烧生成CO;②无水CuSO4遇水变蓝。

    ③浓硫酸能够吸收水;④3CO+Fe2O3__2Fe+3CO2

    【猜想假设】

    (1)猜想甲:CO2H2O;猜想乙:CO2COH2O;猜想丙:

    【实验探究】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O2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

    【实验现象】

    (2)实验中观察到甲中无水CuSO4变蓝,乙、戊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丁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论】

    (3)由此推断同学猜想成立。

    【实验拓展】

    (4)实验结束,对相关装置进行称量(忽略空气成分对实验的干扰):甲装置增重3.6g,那么燃烧甲烷的质量为g。

    (5)甲、乙装置不能颠倒的原因

上一页 225 226 227 228 22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