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2CO+2xN2+2CO2。X的化学式为(   )
    A、N2O B、NO C、N2O2 D、NO2
  • 2、红磷在O2中燃烧生成P2O5 , 其转化可表示为P__P2O5。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
    A、FeFe2SO4 B、NH4HCO3NH C、H2O D、CuOH2OCu(OH)2
  • 3、《天工开物》记载:“凡蓝五种,皆可为淀。”“蓝淀”用于染布,色泽浓郁且洗涤不易掉色,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16H10N2O2下列关于C16H10N2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易溶于水 B、分子中含氣分子(O2) C、由C、H、N、O 四种元素组成 D、C、H 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815
  • 4、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等。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氧化物 B、 C、金刚石 D、
  • 5、碘是生命活动必需的微量元素,碘在元案周期表中的信息如题9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碘的元素符号为1 B、碘属于非金属元素 C、碘原子核内有 53个中子 D、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 6、常温下,测得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
    A、柠檬汁:pH=2.5 B、食盐水:pH=7 C、肥皂水:pH=10.2 D、油沟净:pH=11.2
  • 7、俗名往往反映了物质的组成、性质或用途。下列对物质俗名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铜绿:单质铜为绿色 B、干冰:干净无杂质的冰 C、石灰石:CaCO3经煅烧可制备生石灰 D、水银:汞(Hg)是液态的银(Ag)
  • 8、四氧化钛(TiCL)是制备钛白粉的主要原料.TiCL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 9、 ClO2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ClO2属于(   )
    A、叙化物 B、 C、 D、
  • 10、锌肥是一种微量元素肥料,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下列物质属于锌肥的是(   )
    A、KCl B、ZnSO4.7H2O: C、(NH4)2SO4 D、Ca2(PO4)
  • 11、食品包装袋内充人某气体可以避免食物因氧化而变质,该气体可以是(   )
    A、N2 B、O2 C、HCI D、H2O
  • 12、科学发展常以如题2图所示的方式推进、循环。公元前5世纪,有哲学家猜想:万物是由极其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这属于(   )

    A、观察现象 B、提出问题 C、建立假说 D、实验验证
  • 13、下列是我国几位科学家及其部分研究领域,其中研究领域主要涉及能量的储存与释放的是(   )
    A、徐光宪,稀土元素分离技术研究 B、屠呦呦·抗疟药物研究 C、王泽山·火炸药等高能材料研究 D、侯德榜,制碱工艺研究
  • 14、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北宋诗人曾对“敲冰纸”写下“寒溪浸楮春夜月,敲冰举帘匀割脂”的赞美诗句。该造纸的部分生产情景如图所示。

    (1)、“寒溪浸楮”意思为“在寒冷的(表面结冰)溪水中浸泡楮树皮”。用纯度较高的水浸泡有利于制得质量上佳的纸张,说明冬天气温低,水中可溶性杂质溶解度(选填“大”或“小”)。
    (2)、“楮”指树皮,树皮属于(选填“天然”或“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舂捣”的过程属于(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纸浆在竹帘中均匀铺开,水从竹帘缝隙流出,纸浆留在竹帘上、据此推测竹帘的缝隙应(选填“大于”或“小于”)纸浆大小。
    (4)、现代工业造纸会用到元明粉(主要成分为Na2SO4)。现获得一定量的该样品,加水使其完全溶解,利用下述反应测定Na2SO4的质量:Na2SO4+BaCl2=BaSO4+2NaCl。样品充分反应后得到沉淀23.3g。请计算该样品中Na2SO4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 15、碳酸钙是常见的补钙剂之一。小圳查阅资料发现鸡蛋壳中含有碳酸钙,于是尝试通过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鸡蛋壳自制碳酸钙“钙片”,实现蛋壳中钙源的回收利用,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经研究,目前存在家庭、实验室及工业场景下利用蛋壳制备碳酸钙的四种实验方案,具体如下图所示。

    查阅资料:鸡蛋壳中含有碳酸钙及其他杂质,其他杂质不溶于水且不参与反应。

    (1)、蛋壳要进行粉碎操作的目的是
    (2)、操作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操作1的名称是
    (4)、蛋壳粉在高温条件下分解为氧化钙及另一种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要检验燃气灶高温煅烧鸡蛋壳得到的粉末中是否含有氧化钙,请填写如下表格:

    操作

    将高温煅烧后的粉末溶解于水中,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

    现象

    结论

    燃气灶高温煅烧鸡蛋壳得到的粉末中含有氧化钙

  • 16、

    深圳积极探索破解“垃圾问题”,走出了一条“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垃圾处理之路。为深入了解垃圾处理流程与环保理念,某学校组织同学们参观深圳某垃圾分类处理厂,并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认识垃圾的分类

    (1)同学们参观深圳某垃圾分类处理厂,获悉城市生活垃圾可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下列垃圾属于可回收物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塑料B. 果皮C. 旧电池

    任务二:了解垃圾处理方式

    小深同学在参观完垃圾分类处理厂后,绘制了各类垃圾处理方式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

    (2)生锈铁制品是最常见的可回收物,可通过与稀盐酸反应除锈,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厨余垃圾堆肥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学习小组设计的小型堆肥桶如图2所示,堆肥桶加盖是提供________(选填“有氧”或“无氧”)环境,有利于发酵。查阅资料,不同温度和发酵液浓度对厨余垃圾发酵产生沼气性能的影响如图3所示。分析图中数据可知发酵液浓度与池溶产气率的关系:________。

    (4)部分垃圾中存在有害物质,如破损的体温计里有重金属________(填化学式),会通过水、土、空气进入人体,引起各种疾病。

    任务三:探究塑料垃圾焚烧后所产生气体的成分组成

    【查阅资料】a.塑料焚烧时会产生多种有害气体,其中含氯元素的塑料焚烧后会产生HCl气体;

    b.若往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含有Cl

    【提出问题】某塑料垃圾焚烧后产生的气体中是否含有HCl?

    【实验验证】

    (5)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该垃圾置于焚烧炉中进行焚烧,将焚烧产生的气体通入水中

     

    该垃圾焚烧产生的气体中含有HCl

    ②取步骤①所得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

    ③另取步骤①所得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________

    【交流探讨】

    (6)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进行交流,写出一条防止塑料污染的措施:________。

  • 17、为应对CO2等温室气体引起的气候变化问题,我国提出争取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1。

    在工业领域,CO2资源化利用备受关注,其中将CO2转化为甲醇(CH3OH)是重要方向之一。CO2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甲醇和一种常见的液体氧化物;为探究不同条件对该反应的影响,科研人员研究了在有分子筛膜和无分子筛膜两种情况下、反应温度对甲醇产率的影响,相关数据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

    深圳,作为科技之城、创新之城、生态之城,更是一座用新能源重构发展逻辑的“减碳”先锋城市。2024年末,深圳港大铲湾码头首座重卡充换电站建成投产,其具有全自动快速换电、智能交互、灵活投建、多重消防等优点,并预计2025年底前将现有柴油拖车全部更换为电动拖车,届时港区每年减少柴油消耗150万升,相当于为深圳种下3.6万棵树的固碳量。

    (1)、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中,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 , 深圳港大铲湾码头首座重卡充换电站的优点有(写出一点即可)。
    (2)、写出利用CO2生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由图2可知,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为
    (3)、海洋封存是碳封存的一种重要方式,但CO2会引起海水酸化,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请写出一个你在生活中能助力深圳“减碳”先锋城市的措施:
  • 18、利用数字化手持技术探究金属铝和稀盐酸反应,其容器内的压强和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0~50s内AB段压强变化不明显,原因可能是铝表面的金属氧化物与酸发生反应 B、由温度变化曲线可知,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C、BC段压强上升只是因为反应生成气体 D、CD段压强下降是因为反应结束,温度下降
  • 19、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生活中鉴别白醋和酒

    闻气味

    B

    除去ZnSO4溶液中少量的CuSO4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C

    检验肥皂水具有碱性

    取样,滴加酚酞溶液

    D

    鉴别固体氢氧化钠和硝酸铵

    加水溶解,比较温度变化

    A、A B、B C、C D、D
  • 20、小深用碳酸钠、水和紫罗兰花(变色规律与紫色石蕊溶液类似)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并连续观察几天。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Ⅰ中21.8g碳酸钠能全部溶解 B、碳酸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上升不断增大 C、Ⅲ中有碳酸钠晶体析出 D、紫罗兰花放在Ⅲ中,一段时间后变为蓝色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