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善于归纳总结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的思维导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都是由①组成的 B、②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氯化钠由③直接构成 D、可从宏观、微观两个视角认识物质
  • 2、 “设计低碳行动方案”实践活动中的下列认识和做法正确的是(   )
    A、低碳行动中的“碳”指的是碳元素 B、用澄清石灰水检验呼出气体中是否有二氧化碳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有效途径 D、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 3、 已知20℃时,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g。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20℃时,50g水中能够溶解20gNaCl B、20℃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C、20℃时,36gNaCl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饱和 D、20℃时,NaCl饱和溶液中溶液与溶质的质量比为25:9
  • 4、 某同学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左侧锥形瓶中固液混合后溶液变为蓝色 B、反应结束后,天平指针指向分度盘中线 C、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将氢氧化铜固体换成锌粒,也可用该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5、 乳酸(C3H6O3)可由玉米、秸秆发酵产生,由它聚合而成的聚乳酸是一种可降解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乳酸是一种有机物 B、每个乳酸分子中含有3个氢分子 C、乳酸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 D、使用聚乳酸制品不能减少白色污染
  • 6、 “扬帆”小组在实践活动中自制酸碱指示剂并检验校园土壤的酸碱性。经测定该校园土壤浸出液能使牵牛花汁液变红,则该土壤最不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

    作物

    茶树

    薄荷

    马铃薯

    玉米

    最适宜生长的pH范围

    5.0~5.5

    7.0~8.0

    4.8~5.5

    6.0~7.0

       几种植物汁液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植物汁液

    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pH<7

           pH=7

           pH>7

    玫瑰花

    粉红

    粉红

    绿

    牵牛花

    万寿菊

    黑桑葚

    绿

    A、茶树 B、薄荷 C、马铃薯 D、玉米
  • 7、 几种植物汁液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如下表,其中不适合用作酸碱指示剂的是(   )

    植物汁液

    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pH<7

        pH=7

        pH>7

    玫瑰花

    粉红

    粉红

    绿

    牵牛花

    万寿菊

    黑桑葚

    绿

    A、玫瑰花 B、牵牛花 C、万寿菊 D、黑桑葚
  • 8、 自制酸碱指示剂步骤为:取不同植物的花瓣或茎叶,分别研碎加入酒精浸泡;用纱布挤出汁液、装瓶备用。下列实验操作与“用纱布挤出汁液”原理相似的是(   )
    A、溶解 B、过滤 C、蒸发 D、结晶
  • 9、 利用铟元素改造太阳能电池板,可提高光电转化效率。下图为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铟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铟的原子序数为49 C、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6 D、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g
  • 10、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对化学用语“2O”理解正确的是(   )
    A、2个氧原子 B、2个氧分子 C、2个氧元素 D、2个氧气
  • 11、 生活安全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霉变食物经蒸煮后继续食用 B、室内失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发现厨房燃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油烟机排气 D、误服重金属盐,立即服用鲜牛奶解毒并及时就医
  • 12、 下列饮食习惯符合《“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倡导的健康理念的是(   )
    A、少吃油炸食品 B、每天都大量服用保健品补充营养 C、长期不吃早餐 D、为防止肥胖,只吃蔬菜不吃主食
  • 13、 下列做法有利于防止金属生锈的是(   )
    A、自行车淋雨后未及时擦干 B、给室外铁制篮球架刷油漆 C、将钢铁制品存放在潮湿的环境中 D、经常用食盐水清洗铁制品
  • 14、 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胡椒粉 B、面粉 C、白糖 D、花生油
  • 15、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给液体加热

    C.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D.稀释浓硫酸

    A、A B、B C、C D、D
  • 16、 “端午时节,粽叶飘香”,粽子中的糯米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   )
    A、糖类 B、蛋白质 C、油脂 D、维生素
  • 17、 在国家级非遗珠宝工艺“花丝镶嵌”中,金能被加工成比发丝还细的金丝,体现了金具有的性质是(   )
    A、导电性 B、导热性 C、延展性 D、有金属光泽
  • 18、 华夏造物历史悠久,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下列瓷器制作工序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磨细瓷土 B、清水去尘 C、坯上刻字 D、烧制陶瓷
  • 19、

    微粒的性质再探究。

    【资料】①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②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能够电离出离子。

    【传统实验】

    同学们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棉线事先用酚酞试液浸泡并干燥。一段时间后,干棉线没有明显变化,湿棉线fe段逐渐变红,fg段变色不明显。

    (1)干棉线没有变红,说明(填微粒名称)不能使酚酞变红。

    (2)湿棉线fe段和fg段现象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3)棉花上蘸取了某种试液能吸收少量氨气,目的是

    【数字化实验】

    已知: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一定条件下,电导率的大小能反映离子浓度的大小。兴趣小组用图1所示装置研究微粒运动现象。控制浓氨水的温度在t1℃、t2℃时分别采集数据,得到图2所示图像。

    (4)图2中能说明微粒在不断运动的现象是

    (5)曲线1对应的浓氨水的温度(选填“低于”、“等于”和“高于”)曲线2。

  • 20、

    现代化工生产中,90%以上的化工产品,是借助催化剂生产出来的。请和学习小组同学一起开展“有关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探究。

    Ⅰ.验证MnO2对过氧化氢分解的作用

    【实验1】利用右图装置,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甲中气压变大的原因是(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2)为探究MnO2在实验中是否起催化作用。需补做如下实验(无需写出具体操作):

    a.验证MnO2的质量是否改变:

    b.

    Ⅱ.探究下列物质对过氧化氢分解的作用

    【实验2】分别用0.1gMnO2、CuO粉末和土豆泥,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各时间收集的氧气总体积如下表:

    15s

    30s

    45s

    60s

    MnO2

    16

    26

    30

    37

    CuO

    15

    23

    28

    35

    土豆

    14

    20

    27

    29

    (3)30s—45s,产生氧气最多的物质是

    (4)该方案中测定氧气生成速率的方法是

    Ⅲ.探究二氧化锰的使用方法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

    查阅资料:3%—6%的过氧化氢溶液的密度都可近似看成水的密度:过氧化氢分解后,溶液体积、密度变化均忽略不计。

    按【实验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3】将不同质量的MnO2 , 分别放入装有10mL6%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锥形瓶中,氧气生成速率如曲线a所示:

    【实验4】将不同质量的MnO2 , 分别放入装有20mL3%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锥形瓶中,氧气生成速率如曲线b所示:

    【实验5】实验3中反应完全后静置一会,往锥形瓶中再加入10mL6%的过氧化氢溶液,氧气生成速率如曲线c所示。

    (5)根据上图,说明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与有关。

    (6)根据上图,可得出的规律有。(写一条)

    Ⅳ.实践反思

    (7)温度升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会加快,某同学取足量2%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加热,如右图所示,可实验中带火星的木条往往难以复燃,请解释原因。(写两条)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