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分离氮气和氧气

    混合气体降温至液态后利用沸点不同分离

    B

    除去铜粉中的少量氧化铜

    通入足量CO气体并加热

    C

    检验某气体是否为氢气

    用燃着的木条,观察气体是否能被引燃

    D

    鉴别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观察颜色

    A、A B、B C、C D、D
  • 2、燃烧含硫煤形成酸雨的途径之一是:SO2SO2H2SO3O2H2SO4氢氧化钙可与SO2反应生成CaSO3等物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气体 B、形成酸雨的过程主要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C、SO2不适宜用排水法收集 D、喷洒石灰浆处理燃煤废气可减少酸雨危害
  • 3、厨房处处是化学。下列有关厨房中化学知识的叙述错误的是

    选项

    厨房工作

    化学知识

    A

    用煤气煮饭

    CO、H2等气体燃烧放热

    B

    净水器中加入活性炭

    可以把自来水变成纯净水

    C

    铁锅用完擦干

    防止铁在H2O和O2作用下生锈

    D

    锅底积碳变黑

    应调大空气进风口,使燃料充分燃烧

    A、A B、B C、C D、D
  • 4、二氧化氯是一种自来水高效消毒剂,它消毒过程中有如下图所示转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转化①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B、转化②过程中分子总数不变 C、保持丙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HCI 分子 D、晒太阳能降低自来水中乙物质的含量
  • 5、剥柑橘后不洗手就拿气球,气球可能会爆炸,这是因为柑橘汁液中含有柠檬烯(其化学式为C10H16)。下列有关柠檬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10个碳原子和16个氢原子构成 B、在纯氧中完全燃烧会生成CO和H2O C、既是化合物也是氧化物 D、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5:2
  • 6、2024 年 12 月,使用国内首款磁阳极霍尔推力器的卫星成功发射入轨。霍尔推力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将氙、氪等气体电离成“离子态”等。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氙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氙原子的原子质量为131.3g B、氙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8 C、氙与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 D、氙原子电离成“离子态”的过程中,质子数发生改变
  • 7、拧开碳酸饮料的盖子,会有气体冒出,小深进行了一系列探究。下列实验设计和操作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

    装置

    实验

    操作

    向试管中倒入少量碳酸饮料并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碳酸饮料放出的气体

    实验室使用石灰石和稀硫酸制取该气体

    实验室收集该气体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a管口验满

    A、A B、B C、C D、D
  • 8、以下图片展示的美食制作过程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
    A、包饺子 B、搓汤圆 C、煲虾粥 D、挤橙汁
  • 9、沈括是我国宋代科学家,其著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苦泉水”制取铜的方法:“抱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文中描述的制铜工艺如下:

    (1)、步骤①的操作名称是 , 硫酸铜溶液是色。
    (2)、步骤④“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其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3)、铜是一种(选填“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应用广泛,请写出其中的一种用途:
  • 10、中国空间站实现氧气资源100%再生。化学小组的同学们对空间站里空气成分和氧气再生原理进行了学习实践。
    (1)、了解空间站内氧气来源

    利用水电解系统产生的氧气补充空气中被宇航员呼吸消耗的氧气,使空间站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大致保持在%。

    (2)、模拟空间站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在电解器玻璃管中加满水,接通直流电源

    a、b管内均有产生

    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在a管尖嘴口检验电解反应中产生的气体。

    a管尖嘴口的现象是

    (3)、计算:已知1名航天员每天所需O2约0.8kg,则理论上3名航天员每天至少需要电解的水的质量为多少?(写根据该化学方程式计算并写出计算程)
  • 11、H的发现、生产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1)、制氢过程:目前制氢的方法主要有化石能源制氢、电解水制氢和乙醇裂解制氢等。乙醇裂解制氢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图为我国科研人员研究反应温度对催化裂解乙醇产氢率的影响。由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2)、储氢和释氢过程

    ①储氢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②方法I,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

    ③方法II,产生H2的质量(填“<”“=”或“>”)参加反应的MgH2中氢元素的质量。

    ④与方法I相比,方法II的优点是(答1条即可)。

    (3)、氢能利用:氢能源被认为是最理想清洁能源,其中一个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12、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彰显大国担当。某项目小组对CO2的吸收进行了相关探究。
    (1)、实验探究1:运用已有知识设计实验吸收CO2

    实验序号

    实验1

    实验2

    设计依据

    (写两点)

    CO2能与澄清石灰石反应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塑料瓶变瘪

    塑料瓶变瘪程度更大,澄清石灰水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实验(填实验序号)吸收CO2的效果更好。

    (2)、实验探究2:海洋封存是实现“碳中和”的途径之一,其原理是利用CO2在水等溶剂中的溶解性来吸收CO2 , 某小组开展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CO2被水和食盐水(模拟海水)吸收的情况如何?

    【作出猜想】猜想I:水吸收的CO2更多;猜想II:食盐水吸收的CO2更多

    【进行实验】分别将收集有100mL CO2的量筒倒扣在等体积的水和食盐水中(如图1所示),每隔一定时间观察并记录量筒内CO2的体积,所测数据如表。

    时间/h

    0

    0.5

    6

    12

    24

    48

    烧杯A量筒中CO2体积/mL

    100

    98.5

    85.5

    77

    66

    59

    烧杯B量筒中CO2体积/mL

    100

    99

    93

    90.5

    89

    88

    【解释与结论】

    ①由上表数据分析,当其它条件相同时,吸收CO2更多的是(填“水”或“食盐水”)。

    ②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海水占全球储水量的96.5%,采取海洋吸收CO2 , 可有效减碳,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拓展交流】用两个量筒分别收集100mL CO2倒置于水槽中,向1个量筒内注入少量的植物油,使CO2与水被植物油隔开(CO2与植物油不反应),测得量筒内CO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③比较图2,说明植物油能(填“增大”或“减少”)CO2溶于水。

    si事实上实验室也可以用排水法收集CO2 , 请根据以上表格的实验数据分析理由是

  • 1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碳元素是人类接触和利用最早的元素之一。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可分为无定形碳、过渡态碳和晶形碳三大类,如图1。其中,石墨与金刚石虽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但石墨可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为金刚石。

    从石墨中分离出单层的石墨片,被称为石墨烯。石墨烯可将来自远红外线的热量传送给人体,将石墨烯加入纺织面料中可起到保暖效果。将石墨烯向内卷起,又得到了一种管状结构的碳原子簇——碳纳米管。研究发现,碳纳米管是所有材料中“比强度”最高的。比强度越高,表明达到相应强度所用的材料质量越轻。

    表1 几种不同物质的比强度

    材料

    混凝土

    橡胶

    尼龙

    不锈钢

    碳纳米管

    比强度

    5.22

    16.3

    69.0

    254

    46268

    碳纳米管具有优良的力学、电学和化学性能。研究人员用碳纳米管修饰的石比强度墨作为电极材料,通过电解法去除溶液中的硝酸根离子(NO3-),比较了在酸性、中性和碱性三种条件下硝酸钠溶液中NO3-的去除效果,其结果如图2。

    (1)、生活中或实验室活性炭可用于(写1种即可)。由图1可知活性炭属于______(填序号)。
    A、无定形碳 B、过渡态碳 C、晶形碳
    (2)、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成金刚石,此过程为(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由表1推测,达到相同强度所用材料质量最轻的是
    (4)、由图2可知,在条件时,硝酸钠溶液中NO3-去除率最高。
    (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可在纺织面料中添加石墨烯,达到防寒保暖的效果。

    ②碳纳米管由碳原子构成。

  • 14、利用图1装置探究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所得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的反应为H2O2MnO2__H2O+O2 B、图2中的a点对应的操作是推注射器活塞 C、对比b点和c点可以验证反应速率与H2O2的浓度有关 D、该实验也能证明MnO2对H2O2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 15、下列实验方法或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或操作目的

    实验方法或操作

    A

    增加鱼池含氧量

    打开鱼池水泵,将水喷向空中

    B

    除去CO2中的 CO

    点燃混合气体

    C

    鉴别N2和CO2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D

    实验室制取O2

    KMnO4和MnO2室温混合

    A、A B、B C、C D、D
  • 16、如图所示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处的反应为C+CO2__2CO B、乙处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 C、丙处试管可防止液体倒吸 D、丁既可吸收CO2 , 也可收集CO
  • 17、下列生活应用或生产活动中,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生活应用或生产活动

    化学知识

    A

    用碳素墨水书写档案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

    将氧气压缩到氧气罐中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炒菜时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目的

    D

    用扇子扇炉火使其烧得更旺

    提供充足空气使燃料充分燃烧

    A、A B、B C、C D、D
  • 18、《神农本草经》记载,柳树皮是一种天然消炎药,其有效成分为水杨酸(C7H6O3)。下列有关水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 B、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含有16个原子 D、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4
  • 19、北京大学团队研发了一种催化剂,可实现在光照条件下高效合成H2O2 , 涉及的物质种类变化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的最小粒子是分子 B、H2O2分子中含有O2分子 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D、该方法具有原料易得的优点
  • 20、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图2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的装置。由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g B、硫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燃烧产生无色无味的SO2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