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常见的化石能源有 、、 , 它们都是 能源。
-
2、空气中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气体是;地壳中含量前两位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3、质量相同的三种物质磷、铁、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相同质量的钠、锌、铝三种金属,所含原子个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
4、铕(Eu)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氧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请回答问题。(1)、铕是一种重要的稀土资源,它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氧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3)、氧元素和氯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不同。(4)、已知氯化铕的化学式为 , 则相同价态的铕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5、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1)、从宏观角度看,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从微观角度看,氢气是由构成的;硫酸亚铁中含有的阳离子是。(2)、根据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图中,最外层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②在化学反应中,锂原子容易电子。
③锂和钠属于不同种元素,是因为它们的原子中不同。
-
6、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空气”。(1)、空气属于。(2)、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的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瓶壁和底部均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 , 露置在空气中的盛有冰水的杯子,外壁出现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3)、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的过程发生的是变化。(4)、下列保护空气的措施合理的有_____。A、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 B、禁止车辆出行 C、使用清洁能源
-
7、如图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等质量的甲和乙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同 B、T4℃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甲和乙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所得甲溶液的质量大于乙溶液的质量 C、T2℃时,乙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49% D、T3℃时,等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相同质量的固体
-
8、如图四个图象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正确的是A、将等量的Mg、Al、Zn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 B、电解水实验中,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之间的质量关系 C、等质量的碳酸钙分别与足量的浓度为5%和10%的稀盐酸反应 D、加热高锰酸钾
-
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将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B、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固体颜色由黑色变为红色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往等体积的热水与冷水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品红,在冷水中扩散得更快
-
10、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世界性问题,下列物质被称为最理想清洁能源的是A、汽油 B、氢气 C、柴油 D、煤油
-
11、有关碳及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它们的相互转化是物理变化 B、CO2灭火既利用了CO2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C、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因此大气中CO2的含量越少越好 D、CO和CO2元素组成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
12、如图表示甲转化为丙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转化①是化合反应 B、转化②中乙与H2的分子个数比为1:3 C、整个转化过程中共有2种氧化物 D、转化②中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6:9
-
13、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可用作绿化和景观用水 B、加入明矾可以使水中悬浮的杂质较快沉降 C、拉瓦锡对揭秘水的组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D、电解水实验中生成氢气与氧气体积比为1:2
-
14、锌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必需微量元素。如图为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锌属于非金属元素 B、锌原子的中子数为30 C、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 D、锌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5周期
-
15、食物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原因主要是空气中含有A、N2 B、He C、O2 D、CO2
-
16、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时,兴趣小组选用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托盘天平略)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设计】
甲装置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
(2)、【实验探究】小明同学用乙实验来探究质量守恒,如图所示当天平平衡后,再将试管内的稀盐酸与碳酸钠粉末混合,可以观察到:粉末逐渐减少,同时有气泡产生,充分反应后,发现天平指针向(填“左”或“右”)偏转。
(3)、配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已知稀盐酸共50g,且完全反应,前后两次天平的读数差值为4.4g,求实验中使用的稀盐酸的纯度。(已知纯度=纯净物质量混合物质量 , 请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
(5)、【改进实验】后经过与同学讨论,发现要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要改进本实验的装置,你的建议是:
-
17、如图是用粗硅(含)制备高纯硅的一种简易流程:(1)、中Si元素的化合价操作①的名称是 , 玻璃棒的作用是。(2)、粗硅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的目的是。(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4)、在第②步的反应中,如果中混有 , 从安全角度考虑,可能引起的后果是所以在使用可燃性气体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5)、上述生产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
18、家用燃料的变迁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我国居民家用燃料的使用经历了柴草、煤、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发展历程。探究小组开展相关项目式活动。(1)、任务一:认识燃烧条件顺风吹火: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2)、任务二:调控燃烧燃料燃烧的效率备受人们关注,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写出1点即可)(3)、任务三:利用燃烧探究物质的组成
小组同学利用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检测纯净的乙醇燃烧产物,实验装置及图像如图所示。结合图中曲线,得知乙醇中含有碳、氢元素的证据是(要提及理论依据)
(4)、任务四:燃料多样化 甲醇()是全球公认的新型清洁可再生能源。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出路之一。探究小组对甲醇展开了探究,过程如下:①过程②中,用铜基或贵金属作为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不变,请写出过程②的化学方程式:。
②一定条件下,合成甲醇的反应在有、无分子筛膜时甲醇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为。
③过程③是利用水和甲醇的不同将它们分离。
-
19、【科普阅读】我国已成功实现在空间站中氧气和水等物质的“自产自销”。通过收集航天员尿液,汗液和呼出的水汽,深度净化,再生为饮用水,使得空间站水资源的利用率达。空间站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实现氧气和水的再生(如图),该系统把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到95%以上。(1)、空间站中,实现氧气和水再生所需的电能来自(写能源名称)。(2)、实验室选用固体纯净物制取较纯净氧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若收集的气体不纯净的原因(写出1条即可)。(3)、图中空间站内利用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4)、甲烷是化石燃料之一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化石燃料的不充分燃烧会引起环境问题,所以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1。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环节。在研究膜吸收法吸收时,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氨基乙酸钾3种吸收剂对烟气中的脱除效果,其结果如图2。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排入大气中的越来越多,导致效应增强。
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③由图1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对比图2中三条曲线,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的烟气流速范围内,当烟气流速相同时,。
-
20、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的反应后,突发奇想,欲探究能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于是利用如图所示来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及所得实验图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首先注入瓶中的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 B、若将饱和NaOH溶液换成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所得曲线完全相同 C、对比曲线中bc段和de段,可以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曲线中ac段压强先增大后减小,原因是二氧化碳气体先变多后变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