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量如下图。
(1)、Ⅰ.图1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回答下面问题:该实验的主要现象是
(2)、实验中红磷须过量,其目的是(3)、Ⅱ.小张同学利用镁条代替红磷,根据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确保规范操作的前提下,所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1/5。同时发现燃烧产物中还有一些黄色固体。查阅资料后得到以下信息: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化学式为Mg3N2)固体;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写出镁与氮气燃烧生成Mg3N2的符号表达式:
(4)、空气中N2与O2的体积比大约是 , 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却远多于Mg3N2 , 可见镁更容易和氧气反应。请你作出合理的解释:(5)、Ⅲ.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并阅读小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1中的反应现象为 ,
该化学的符号表达式为。
(6)、图2中的集气瓶中加入的液体可能是 ,写出该液体与硫燃烧产物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2、Ⅰ.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正确的化学符号表示:(1)、3个钠离子;(2)、碳酸根离子;(3)、硫酸铁;(4)、某化合物只由N、O两种元素组成,且在该化合物中N的化合价为+5,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5)、Ⅱ.制笔行业中经常用到铂、钌(Ru)等金属。现有6种含钌元素的物质:Ru、Ru2O3、RuO2、RuCl3、K2RuO4、Ru2(SO4)3。回答下列问题:
RuO2读作。
(6)、上述6种物质中钌元素的化合价一共有种。(7)、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K2RuO4属于____。(填选项)A、化合物 B、氧化物 C、混合物 -
3、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雾
该气体一定是H2
B
把硫在空气中点燃,再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2 ,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3
C
在电解器的玻璃管中加满水,接通直流电源
两极玻璃管中有气体生成,体积比是1:2
水是化合物,可分解
D
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一瓶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口上方
木条不复燃
O2能支持燃烧
A、A B、B C、C D、D -
4、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
5、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C15H22O5)和双氢青蒿素成为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青蒿素分子由32个原子构成 B、每个青蒿素分子中含5个H2O分子 C、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D、青蒿素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H2O
-
6、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KMnO4 B、O2 C、O3 D、H2O2
-
7、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固体CO2变成CO2气体 B、从含SiO2的沙子中提炼高纯Si C、海水晒盐 D、从潮湿空气中分离出水
-
8、名画《千里江山图》中令人惊艳的青绿来自于Cu2(OH)2CO3(碱式碳酸铜)。现某碱式碳酸铜样品中混有部分氯化铜固体(不含其他杂质),为探究其含量,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已知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CuCl2不与HCl反应)。请计算:
(1)、 Cu2(OH)2CO3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下同)(2)、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g。(3)、样品中氯化铜的质量。 -
9、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
(1)、正确选择仪器是实验成功的保证。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的仪器,用作反应容器且能够直接加热的是 ,常用于收集气体的是 。(填字母)(2)、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给固体加热时,先 ,后对准试剂部位集中加热。(3)、小颖同学利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做加热碳酸氢铵的实验。①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具体的操作方法是 。
②加热一段时间后,小颖观察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她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
10、下列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制取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装置A的不足之处是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4)、若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 -
11、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1)、4个二氧化碳分子 。(2)、3个钾原子 。(3)、镁元素 。(4)、汞。(5)、氯化铝 。(6)、标出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
-
12、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成果显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搭载了精密计时的铷(Rb)原子钟。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一为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____ (填序号)。A、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g B、铷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铷位于第五周期 D、化学性质与C相似(2)、图二中A—D一共有 种元素。(3)、点燃D元素形成的单质时,集气瓶中加水的作用 。(4)、请写出由C、D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
13、小明同学学习了氧气的性质之后构建了如下思维导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原因是 ;木炭在氧气不足时燃烧的产物是 。(2)、反应②中,Y中一定含有 元素。(3)、反应③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 ,放热,生成黑色固体,该实验中在瓶底放一层细沙或者水的原因是 。(4)、反应④中,能量的转化形式为 。 -
14、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名词填在下列横线上。
碳酸氢铵是一种白色固体 ,加热碳酸氢铵能生成氨气(NH3)、二氧化碳(CO2)和(H2O) ,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
-
15、过碳酸钠(2Na2CO3•3H2O2)溶于水可产生H2O2 , 进而制得O2。实验小组利用此原理,自制简易供氧器(如图)制取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气密性 B、Ⅰ中的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C、Ⅱ中的水可用于增加O2的湿度 D、该装置不能控制产生O2的快慢 -
16、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表: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5
2
16
9
反应后质量/g
a
4
0
18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10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Z为化合物 D、反应中Y、W两种物质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2:9 -
17、废水中氨氮(以NH3的形式存在)含量过高,直接排放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次氯酸(HClO)可除去废水中的NH3 , 发生的反应为2NH3+3HClO=X+3HCl+3H2O。X的化学式为( )A、NO B、N2O3 C、N2 D、N2O5
-
18、《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荷叶性平,味苦,有清暑化湿的功效。荷叶碱(化学式为C19H21NO2)是荷叶药用价值的主要成分。以下关于荷叶碱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荷叶碱属于氧化物 B、荷叶碱由4种元素组成 C、荷叶碱由43个原子构成 D、荷叶碱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19、北斗导航卫星上采用了铷(Rb)原子钟提供精准时间。如图所示是有关铷在元素周期表和其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铷原子的核外电子分5层排布 B、氯化铷的符号为RbCl2 C、x的值为18 D、该原子与钠位于同一族 -
20、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氯化钠消失在水中的原因
氯化钠分子在不断运动
B
硫酸铜溶液和硫酸亚铁溶液颜色不同
两种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种类不同
C
蔗糖溶液属于混合物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原因
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
A、A B、B C、C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