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探究实验的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探究分子的运动


C.验证面粉在一定条件下能爆炸
D.探究氧气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A、A B、B C、C D、D -
2、生活处处即化学,对下列生活现象解释合理的是A、煤炉火越扇越旺—增大可燃物浓度 B、煤粉比煤块燃烧更旺—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油锅着火放入青菜后熄灭—降低油的着火点 D、移除炉灶内木柴后灶火熄灭—隔绝空气
-
3、化学兴趣小组进行趣味化学实验。将过氧化氢溶液、发泡剂、催化剂混合后,迅速涌出大量柱状泡沫。因喷出的大量泡沫像大象用的牙膏,故被称为“大象牙膏”实验。
【提出问题】影响“大象牙膏”实验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进行实验】向烧杯A中加入10mL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发泡剂。向烧杯B中加入4mL水和不同质量的催化剂(酵母)。将两只烧杯中的液体混合,记录泡沫溢出烧杯口所需时间,实验装置如下图。

实验序号
泡沫溢出烧杯所需时间/s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发泡剂/滴
酵母质量/g
水/m L
①
10%
5
0.1
4
85
②
10%
x
0.2
4
42
③
10%
5
0.4
4
10
④
5%
5
0.4
4
30
⑤
15%
5
0.4
4
5
【解释与结论】
(1)、实验中,量取10mL过氧化氢溶液应选用mL量筒(填“10”或“50”)。(2)、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3)、①~③中为控制发泡剂的滴数相同,②中x应为。(4)、对比实验③④⑤可得到的结论:酵母质量等条件相同时,在实验研究的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范围内,。(5)、补充实验证明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比酵母实验效果好。实验方案:向烧杯A中加入10mL1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5滴发泡剂,烧杯B中加入观察到泡沫溢出烧杯所需时间小于5s。 -
4、用下图实验研究分子的性质。
(1)、实验1,能证明氨分子运动的实验现象是。(2)、实验2,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是。 -
5、用如图装置探究水的组成。
(1)、1管中产生的气体是。(2)、电解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3)、该实验可证明水是由组成。 -
6、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40℃、260℃。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现象是。(3)、热水的作用是和提供热量。 -
7、利用如图实验研究氧气的性质。
(1)、实验中,观察到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 放热。(2)、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8、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A装置中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仪器a的名称是 ,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2)、收集氧气的装置是(填序号)。(3)、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观察到 , 说明瓶中已充满氧气。 -
9、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室内空气污染是指在封闭空间内的空气中,存在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物质,并且浓度超过国家标准。
甲醛是主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之一,它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室内甲醛主要来源于建筑材料、家具、各种黏合剂涂料和合成纺织品等。室内甲醛的释放量与温度、湿度和家具数量等有关。科研人员通过实验研究了室内甲醛的释放量与温度的关系,结果如图1。
目前常用的甲醛去除方法主要有自然通风法、活性炭吸附法、植物净化法和光催化氧化法等。光催化氧化法去除甲醛,是在光触媒做催化剂和光照的条件下,甲醛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达到去除室内甲醛的目的。科研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两种不同的光触媒去除甲醛的效果,结果如图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未来会有更好的方法去除甲醛,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环保。
(原文作者何刘洁、曹静等,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醛的物理性质是(写出一点即可)。(2)、室内甲醛的主要来源有。(3)、利用光催化氧化法可去除甲醛,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①光触媒A比光触媒B去除甲醛的效果好。
②开窗通风和放置活性炭包等措施都可以降低室内甲醛含量。
(5)、由图1可知,在实验研究的温度范围内,室内甲醛的释放量与温度的关系是。 -
10、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净化流程如下:
(1)、上述流程中,起过滤作用的是隔网和。(2)、经上述流程净化后得到的水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
11、用空气等原料合成氨的主要流程如下:
(1)、氢气与氮气反应生成氨气,其反应条件为。(2)、液氧变为氧气时,分子间隔(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2、空气的各种成分在生活中都具有广泛用途。(1)、食品的包装袋中充满氮气可以防止食品腐坏,利用氮气的性质是。(2)、物质的燃烧离不开氧气。氢气燃烧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在方框内画出生成物的微观粒子图示。

-
13、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如图所示。
(1)、图示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___(填序号)。A、O2 B、H2O C、CO2(2)、自然界中产生氧气的主要途径为。(3)、潜水员水下作业时需携带氧气瓶,因为氧气能。 -
14、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仪器不能加热的是A、烧杯 B、试管 C、量筒 D、燃烧匙(2)、下列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B、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 C、玻璃棒要靠三层滤纸的一边 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3)、下列行为中,符合实验室安全规则要求的是A、用手直接抓取药品 B、凑近试剂瓶口闻药品气味 C、实验结束后,剩余药品倒入下水道 D、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接触冷水(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
B、检查气密性
C、称量固体
D、滴加液体
(5)、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一定不会用到的仪器是A、
B、
C、
D、
(6)、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主要操作有:①装药品;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固定装置;④点燃酒精灯;⑤收集气体;⑥熄灭酒精灯;⑦从水槽中移出导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①②③④⑤⑦⑥ B、②①③④⑤⑦⑥ C、②①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7)、用下图装置可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现象能表明氧气含量的是
A、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 B、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 C、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集气瓶 D、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1处 -
15、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实现物质转化。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B、镁+盐酸→氯化镁+氢气 C、氧化汞汞+氧气 D、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2)、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B、在反应后其质量发生了变化 C、在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D、所有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
16、控制燃烧的条件,可以对燃烧进行调控。完成下面小题。(1)、“灭火弹”是一种新型灭火器,将其投入火灾现场,可迅速释放出超细干粉,覆盖在可燃物表面。其灭火原理是A、隔绝氧气 B、降低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降温至着火点以下(2)、下列灭火措施不正确的是A、森林起火,开辟隔离带 B、电线老化短路起火,用水浇灭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 D、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用湿布盖灭
-
17、从原子、分子等微观视角认识物质。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A、铁 B、水 C、氮气 D、氯化钠(2)、碳-14常用于测定古生物化石的年代。碳-14原子的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2 B、6 C、8 D、14(3)、下列各种粒子,不带电的是A、原子核 B、质子 C、中子 D、电子(4)、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由原子构成 B、原子可转化成离子 C、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
18、我们要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做法不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A、鼓励驾驶私家车出行 B、积极参与植树造林 C、减少燃放烟花爆竹 D、控制有害烟尘排放(2)、下列安全图标中,表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是A、
B、
C、
D、
(3)、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A、用淘米水浇花 B、选用节水龙头 C、用洗过衣服的水冲马桶 D、隔夜的白开水直接倒掉 -
19、下列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A、蒸馏 B、过滤 C、吸附 D、沉降
-
20、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