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乙烯C2H4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我国科学家根据植物光合作用原理,研制出类叶绿素结构的“串联催化体系”,可以在太阳光和催化剂作用下分解水,再联合CO2制C2H4如图所示。

    (1)、反应1化学方程式为 , 与电解水制氢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是
    (2)、乙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3)、若反应1中生成的36gH2参与到反应2:2CO2+6H2=C2H4+4H2O,则生成C2H4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4)、科学家们在设计反应器时,将反应器也做成像树叶一般的扁平式结构,请结合图,分析这种设计的目的是
    (5)、反应2生成的水全部循环利用,为使该过程持续发生,反应1还需要不断补充水,其原因是
  • 2、芯片的基材主要是高纯硅,如图是利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SiO2制备高纯硅的工艺流程:

    (1)、工业上常将石灰砂粉碎,其目的是。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
    (2)、操作1的名称是 , 该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
    (3)、反应Ⅲ要在无氧环境中进行,原因是(写一条)。
    (4)、提纯SiHCl3时的原理与蒸馏相似是利用不同物质的不同,这种提纯方法中的变化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5)、上述已知生产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填化学式)。
  • 3、

    小雨同学在实验室用木炭和氧化铜两种黑色粉末在高温下反应制取单质铜,并猜测可能会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于是设计实验装置如图1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CO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实验验证】

    (1)点燃A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发现A中 , 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装置中出现的现象,说明有CO气体生成,证明小雨猜测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该实验确实产生了CO,CO有毒且易发生爆炸,实验结束后若未及时撤出导管,澄清石灰水会倒吸,于是小雨同学改进实验装置如图2。

    (3)判断木炭粉与氧化铜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最简单的方法是

    (4)实验前,用氮气对装置进行排空气处理,以避免装置内空气中的气体与碳反应,对本实验气体的含量测定造成影响。

    【实验二】小雨同学借助数字化传感器定量探究了该实验产生的CO,在图1的基础上改进设计了如图3的实验装置,用无线CO、CO2传感器,分别采集不同质量比反应物反应生成的CO和CO2的含量变化数据(如图4)。

    (5)对变化曲线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C和CuO反应的主要气体产物是 , 随着反应物中CuO质量比的逐渐增多,另一种气体产物的含量逐渐(填“增多”或“减少”),结合提供的资料和图4数据的变化情况,解释产生CO的可能原因

    【反思与评价】

    (6)对比图3,请从环保的角度分析图1装置的不足之处

  • 4、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空气和水都是重要的环境资源。

    【绿水青山之空气】

    (1)实验室制取O2的一般思路:

    【制取原理】实验室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仪器选择】若要获得平稳的氧气流,应从图1中选择的发生装置为(填“A”或“B”)。

    【实验操作】实验开始前,先 , 再装药品进行实验。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图1中C为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前部分气体微粒存在情况的示意图

    (2)保护空气的措施有(写1条)。

    【绿水青山之水】

    (3)某同学取某地水样检测水质情况,在图2装置中模拟了自来水厂的净水流程(净水过程依标号顺序进行)。

    Ⅰ、过滤:观察到图2中左侧针孔有清澈液体滴出时,(填具体操作),可加速过滤。

    Ⅱ、吸附:起吸附作用的黑色物质是

    Ⅲ、消毒:将Cl2通入NaClO2溶液中可制得消毒剂ClO2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ClO2=2ClO2+2

    IV、出水:TDS代表水中可溶性固体总含量,如下表TDS值是水质指标中的一项。净水前测得的TDS值为420,净水后为159,净水后的水质概况为

    水质概况

    TDS值

    水质概况

    TDS值

    纯度高

    0-50

    纯度一般

    100-300

    纯度较高

    50-100

    会结水垢

    300-600

  • 5、甲醇是化学工业中的关键平台分子,对于制造多种化学品至关重要。我国科研团队开发了一种创新的“分子围栏”催化剂,这种催化剂能够在低温条件下高效地将甲烷(CH4) 转化为甲醇。

    这一突破性实验设计巧妙地限制了原位生成的双氧水的扩散,同时允许氢气、氧气和甲烷到达催化剂,通过这种方式,双氧水被“锁”在反应器中,与甲烷充分接触,从而持续产生甲醇。该原理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有

    a.原子个数     b.分子个数     c.元素种类     d.催化剂的性质

    (2)、“分子围栏”内的反应实际上分2步进行。

    第1步:进入“围栏”内的H2和O2原位转化为H2O2

    第2步:“围栏”内高浓度的H2O2将CH4氧化为CH3OH

    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第步反应,氧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的是第步反应。

    (3)、“分子围栏”催化剂主要成分为“分子筛”,限制了H2O和向外扩散。
    (4)、甲醇和甲烷完全燃烧的产物均为CO2和H2O,相同质量时完全燃烧耗氧较少的是(填化学式)。
  • 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含着深邃的化学智慧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1)、姜夔“高花未吐,暗香已远”蕴含科学道理,从分子的角度分析“暗香已远”的原因是
    (2)、唐代刘禹锡的《传信方》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治气痢巴石丸……”,巴石主要化学成分为……写出其中的铝离子符号
    (3)、《天工开物》有关墨的制作提到:凡墨,烧烟凝质而为之、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长时间保存而不变色,这是因为常温下碳的
    (4)、“漉海盐千斛,栽冈枣万株”,出自清代顾炎武的《莱州》。这里的“盐”主要指氯化钠,氯化钠是由构成的。
    (5)、《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苦泉水”制取铜的方法:“熬胆矾 (化学式为CuSO4) 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6)、《抱朴子》中“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发现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在生活中水银体温计打破后可以用覆盖水银。防止中毒。
  • 7、如图是关于氮元素的价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表示的物质类别是单质 B、物质B由分子构成 C、物质C属于空气污染物 D、物质D只能是HNO3
  • 8、对化学知识的归纳错误的是:

    A

    化学之最

    B

    物质的鉴别和检验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Al

    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N2

    ③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H2O

    ①区别氧气、氮气、空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

    ②水和双氧水:加入二氧化锰

    ③氧化铜和四氧化三铁:观察颜色

    C

    化学贡献

    D

    误差分析

    ①发现元素周期表:门捷列夫

    ②空气成分的测定:拉瓦锡

    ③测定铟、铱的相对原子质量:张青莲

    ①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内过慢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②用量筒量取10mL水:仰视读数,所得水的实际体积偏大

    A、A B、B C、C D、D
  • 9、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该实验中水可以换成细沙 B、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验证蜡烛中含碳元素
  • 10、图1是电解水的装置,图2是甲、乙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若甲试管中生成气体N,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应接电源正极 B、气体 M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8min时产生的H2和O2的体积比是2:1
  • 11、关于载人航天器上CO2反应的说法

    物质

    微观示意图

    反应前质量/g

    22

    10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x

    y

    z

    A、丁物质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直接构成的 B、x+y+z=122 C、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1:50
  • 12、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A、烧开水时,若水的硬度大,容易结水垢:硬水含有较多的钙镁化合物 B、金刚石来切割玻璃:金刚石是无色透明 C、用大米酿制米酒: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D、用氮气填充食品包装袋: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 13、关于高锰酸钾的说法正确的是
    A、高锰酸钾应保存于无色试剂瓶 B、高锰酸钾受热不易分解 C、高锰酸钾溶液可用于消毒剂 D、制氧气时高锰酸钾中氧元素全部转化为氧气
  • 14、关于铟与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铟的原子核内有 49个质子 B、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14.8 C、铟与铝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电子 D、铝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 15、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A、微粒观: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元素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结构观: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D、转换观: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一氧化碳
  • 16、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铜片加热,表面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放出热量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17、符号表达正确的是
    A、2个氮原子——N2 B、镁元素——MG C、硫化钠——Na2SO4 D、2个钙离子——2Ca2+
  • 18、科学的分类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A、空气属于纯净物 B、氮气属于稀有气体 C、二氧化碳属于化合物 D、高锰酸钾属于氧化物
  • 19、陶瓷制作过程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镇浆制泥 B、拉坯造型 C、高温烧制 D、打磨光洁
  • 20、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探究MnO2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催化剂 C、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D、探究氧气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上一页 95 96 97 98 9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