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硫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2、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   倾倒液体 C、   点燃镁条 D、   量取5.5mL液体
  • 3、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二氧化碳的相对“零排放”。使用氢能源汽车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氢化钙(CaH2)是一种重要的制氢剂,氢化钙可与物质M反应生成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2M=Ca(OH)2+2H2↑,请完成下列各题:
    (1)、CaH2中钙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化为最简整数比)。
    (2)、M的化学式为
    (3)、CaH2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与Ca(OH)2中钙的化合价相同,则CaH2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 4、

    小焦同学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到水泥地板上,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

    【查阅资料】

    ①水泥块中含有的氯化铁,二氧化锰,碘化钾都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②气压传感器能描绘出密闭容器中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1)。曲线斜率越大,说明过氧化氢分解速度越快,则该条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影响越大。

    实验一:探究氯化铁能否做过氧化氧分解的催化剂。

    (1)在进行实验前,要注意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图2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玻璃管右侧加橡皮管,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再拉注射器,一段时间后,注射器(填“能”、“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则表明气密性良好。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向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不复燃

    常温时过氧化氢溶液不分解

    木条复燃

    氯化铁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2)小芳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不能证明氯化铁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她觉得还需要证明它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经实验证明,氯化铁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二:探究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

    将体积相同、浓度不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氯化铁、碘化钾分别放在如图2的密闭容器中,并用气压传感器采集数据:

    实验序号

    催化剂种类

    催化剂质量/g

    温度/℃

    过氧化氢浓度

    曲线斜率

    1

    二氧化锰

    0.1

    10

    2%

    0.383

    2

    0.1

    20

    2%

    2.145

    3

    0.3

    20

    5%

    6.637

    4

    氯化铁

    0.3

    20

    5%

    0.099

    5

    碘化钾

    0.3

    20

    5%

    0.163

    (3)由实验1和2对比得出结论是

    (4)小明认为:不采用气压传感器,还可用100mL量筒、水槽、秒表等,通过测量 , 判断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5)分析表格,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除了温度,还有(填一种即可)。

  • 5、通过化学学习,相信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①、②
    (2)、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O2 , 他应选择的装置是(填序号),该套装置有一处不足的地方,请你加以改进 , 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选用B装置的优点是
    (4)、用装置F收集氧气,当观察到时,才能开始收集气体,当观察到时,表示氧气已收集满。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5)、如果用G装置收集较干燥的氧气,氧气应从(填“a”或“b”)端进入。
    (6)、已知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你认为制取氨气的装置是(在A-G中选择)。
  • 6、

    古人云“水为食之先”,它塑造了人类的历史。某兴趣小组以“生命之源——水”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水的蒸发

    (1)如图是两杯等体积的水在不同温度下蒸发时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已知两杯水的水温分别是50℃和80℃,则温度为50℃的水为(填序号“A”或“B”)。

    【任务二】探究水的组成

    (2)图C所示装置是电解水的装置,b试管收集的气体是 , 若a管中产生10mL的气体,则b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约为mL,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由此实验可证明水是由组成的。

    【任务三】水的净化过程

    (3)膜分离技术可用于淡化海水如图D所示,通过淡化膜的主要微观粒子是(填微观粒子符号)。

    (4)某同学设计的净水过程如图E所示。物质A是常见絮凝剂,操作a的名称是 , 操作b中用吸附色素和异味。

  • 7、阅读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镁(Mg)是一种年轻的金属,1808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最早制得少量的镁。镁呈银白色,熔点为649℃,质轻、密度为1.74g/cm3。镁的化学性质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工业上主要利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制取金属镁,同时生成氯气。

    烟花和照明弹里都含有镁粉,是利用了镁在空气中燃烧能发出耀眼的白光,金属镁与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除照明弹里有镁粉外,燃烧弹里也装有镁粉。每架飞机的外表是用耗费近半吨镁的铝镁合金制成的。世界上镁产量最高的年份,往往就是发生战争的年份。因此,镁产量就成了战争的晴雨表和指示剂,人们常把镁称为“国防金属”。

    (1)、上述材料中描述镁的物理性质有(填一点即可)。
    (2)、写出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3)、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不能用镁代替红磷,其原因是
    (4)、写出镁的一条用途是
  • 8、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氧气是工业上制取氧气的重要途径,下面是工业上制氧气流程图:

    (1)、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变化属于(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这样制得的氧气是(“纯净物”或“混合物”)。
    (2)、从微粒的角度分析,空气液化的原因是
    (3)、氮气的沸点-196℃,氧气的沸点-183℃,在蒸发的过程中(填“氮气”或“氧气”)先被蒸发出来。氮气能作为保护气的原因是
    (4)、空气中除了含氮气和氧气外,还含有其它多种成分。下列现象与空气中的什么成分有关:

    ①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久了会变软:

    ②澄清的石灰水敞口放置会变浑浊:

  • 9、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图甲中水的作用
    (2)、图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写出丙实验中的实验现象。若实验过程中,没有观察到铁丝燃烧,不可能的原因有(填标号)。

    A.铁丝未打磨

    B.集气瓶底部忘了留少量水

    C.点燃系在铁丝上的火柴后,太早伸入集气瓶中

    (4)、丁实验观察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有关。
  • 10、请用化学用语回答:
    (1)、2个氧原子
    (2)、4个氢氧根离子离子
    (3)、标出二氧化碳中碳的化合价
    (4)、由Fe3+和Cl-构成的氯化铁
    (5)、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11、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实验方案

    目的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证明分子总在不断运动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蒸气

    A、A B、B C、C D、D
  • 12、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像叫做价类图。如图为铁的价类图,图中物质均为纯净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a点对应的物质类别为单质 B、b点所对应的物质的化学式为Fe2O3 C、FeCl3的化学名称是氯化铁 D、FeSO4阳离子的符号为Fe3+
  • 13、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如下图所示是某一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 C、Q的化学式为C2H4O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同
  • 14、橙花叔醇化学式C15H26O,是决定茶叶香气的关键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橙花叔醇分子由15个碳原子、2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B、橙花叔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g C、橙花叔醇分子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橙花叔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12×15+1×26+16×100%
  • 15、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酒精+氧气点燃水+二氧化碳 B、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C、碳酸氢铵加热氨气+水+二氧化碳 D、乙炔+氧气点燃水+二氧化碳
  • 16、对下列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宏观现象

    微观解释

    A

    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温度计能指示气温的高低

    温度改变,分子大小改变

    D

    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A、A B、B C、C D、D
  • 17、生机勃勃的地球离不开空气,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可用于霓虹灯的制作 B、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C、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 D、PM2.5的含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 18、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的基本保障。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加入锌粒 C、倾倒液体 D、滴加液体
  • 19、医学上常用双氧水溶液(过氧化氢和水的混合物)来清洗创口和局部抗菌。小美同学取68.0g某医用双氧水溶液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2.0g二氧化锰,放在电子秤上,每隔一分钟观察一次并记录,烧杯中的剩余物质质量如表所示,直到实验结束。请回答下列问题:

    称量时间(分钟)

    0

    1

    2

    3

    4

    5

    6

    剩余物质质量(g)

    70.0

    69.3

    68.9

    68.6

    68.4

    m

    68.4

    (1)、实验结束时的现象是;从表格可知,反应结束的时间是第分钟,m数值是 , 该实验一共生成g氧气。
    (2)、实验中加入二氧化锰的作用
    (3)、实际上测得的双氧水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比理论值大的原因可能是
  • 20、几位同学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完成其中的步骤:

    (1)、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现象如图A,这证明焰心
    (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B),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具有的性质(填状态)、
    (3)、猜想和验证:

    猜想

    操作

    现象

    结论

    假设①:焰心气体CO2

    在未点燃的短玻管上口

    假设①不成立

    假设②:焰心气体含CO

    用表面烧黑的灼热钢丝迅速插入短玻璃管上口

    烧黑的钢丝变成红色

    假设③:焰心气体含石蜡蒸气

    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伸入焰心,上端用火柴点燃。

    假设③成立

    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

    (4)、若蜡烛用后要熄灭,熄灭方法(填两种):
上一页 82 83 84 85 8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