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分离液态空气可制得氧气和氮气 B、氧气能供给生物呼吸,约占空气体积的15 C、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D、二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也是重要的资源
  • 2、菠萝含丁酸乙酯(C6H12O2)而具有果香味。下列有关丁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丁酸乙酯由三种元素组成 B、丁酸乙酯分子中含有1个氧分子 C、丁酸乙酯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1 D、丁酸乙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3、下列行为不符合实验室安全常识的是
    A、远离火源存放易燃易爆物质 B、眼里溅入少量试剂,立即用水冲洗,必要时送医治疗 C、酒精灯不慎被碰倒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D、在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其纯度
  • 4、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O2__CO2 B、2Mg+O2__2MgO C、Cu+O2Δ__CuO2 D、CuSO4+NaOH=Cu(OH)2↓+Na2SO4
  • 5、从宏观、微观的角度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化学特有的“科学思维”之一。下列从微观角度对宏观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气球变大——分子体积变大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易于晾干——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 6、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D、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 7、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5%的过氧化氢溶液 B、液氧 C、纯牛奶 D、加碘盐
  • 8、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进行科学实验的基础和保证。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固体粉末 B、倾倒液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读取液体体积
  • 9、“东风快递,使命必达”。下列在发射导弹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将燃料灌装进燃料舱 B、点火燃料燃烧 C、导弹穿过大气层进行滑翔 D、到达目标上空再高速下落
  • 10、金秋十月,校园内丹桂飘香。桂花具有香味是因为花中含有丰富的芳樟醇(化学式为C10H18O)等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芳樟醇由种元素组成。
    (2)、芳樟醇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是
    (3)、芳樟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计算结果保留至0.01%)。
  • 11、

    某化学兴趣小组以“生命之源——水”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水是生命之源,是“永远值得探究的物质”,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研究。

    【任务一】认识水的蒸发

    (1)图1反映烧杯内的水在不同温度下汽化时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请将50℃时相同空间内对应的微观示意图补充完整(图中“○”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

    【任务二】探究水的组成

    (2)图2所示装置是电解水的装置,收集到氧气的试管是(填“a”或“b”)管,若用碳棒作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电解水过程中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填名称),一段时间后,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理论值,对产生此现象原因合理的猜想是(写一条)。

    【任务三】探究影响电解水速率的因素

    以收集20mL氢气为标准,记录时间和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实验数据如下表:

     

    温度/℃

    外加电压/V

    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mL

    时间/s

    15

    6

    9.9

    54.6

    15

    9

    10.0

    23.4

    15

    12

    9.0

    15.0

    30

    6

    9.6

    46.2

    45

    6

    9.7

    35.4

    (3)实验①②③可探究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欲探究温度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组是(填实验序号)。

    【任务四】探究水蒸气与镁粉的反应

    (4)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为了防止玻璃管中原有空气对实验的干扰,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填“A”或“B”)处酒精灯,C处冰水混合物的作用是

  • 12、学探究和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化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进行探究,并基于证据进行推理分析。

    (1)、图1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该实验的原理是
    (2)、查阅资料可知,铜粉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于是同学们利用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图2装置的试管中空气体积为50mL,反应前注射器活塞位于15mL刻度处,反应完毕后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位于6mL刻度处,则铜粉消耗的氧气体积为 , 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 小组成员对结果分析后,决定对图2装置进行改进,改进后的装置如图3。
    (3)、图3实验中,为了使氧气反应更充分,实验中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填字母序号)。

    A.将红磷平铺在硬质玻璃管中

    B.反复推拉注射器的活塞

    C.减少加热时间,节省燃料

    实验前气球中的气体是排空的状态,若实验后气球中存在剩余气体,会导致测得氧气含量(填“偏大”或“偏小”)。

    (4)、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设计如图4所示实验对图1的实验原理继续进行探究,图甲中,将装有足量红磷的燃烧匙置于瓶内中间,并把装有足量白磷的燃烧匙浸没在蒸馏水下。

    【提出问题】红磷在烧瓶内熄灭后,瓶中是否有氧气剩余?

    【猜想假设】猜想Ⅰ:有氧气剩余;猜想Ⅱ:无氧气剩余。

    【实验验证】用激光笔照射红磷,红磷燃烧直至熄灭,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用激光笔照射白磷,白磷被点燃。图乙为用氧气传感器测量的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曲线图。

    ①图乙中,曲线DE段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实验结论】

    ②分析图乙得出,猜想(填“Ⅰ”或“Ⅱ”)正确。

    ③课本上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不能精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理由是

    【反思交流】

    ④兴趣小组分析对比曲线BC段和DE段,得出的结论。

  • 1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相关问题进行如下探究。

    设计实验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②。小华用图1中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写出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实验结束时,应先撤离C装置中的导管,再熄灭酒精灯,若不按此操作,将会出现的后果是
    (2)、用F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填“a”或“b”)端进入,是因为 , 验满方法是
    (3)、如图2,对用图1中C、D两种收集装置所收集氧气的纯度进行比较(其他条件都相同),观察到乙瓶内的蜡烛熄灭较早,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14、反应条件是影响化学反应的重要因素。

    石墨相氮化碳量子点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复合光催化剂,它可以利用太阳光实现高效分解水,其原理如图所示。反应Ⅰ的符号表达式为H2OH2+H2O2 , 反应Ⅱ的符号表达式为H2O2O2+H2O

    (1)、该反应原理实现了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2)、该反应原理的总反应符号表达式为 , 该反应为(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3)、氮化碳中碳、氮元素质量比为9:14,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则氮化碳的化学式为
    (4)、反应中的纳米复合材料是催化剂,在反应前后不变。
    (5)、石墨相氮化碳量子点纳米复合材料内有很多规则的空隙,能吸附容纳微粒。在反应中,复合物使用较长时间后,会吸附较多的(填“H2O”“H2”或“O2”),导致催化能力降低。可以将其进行烘干,恢复一定的催化能力。
  • 15、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
    (1)、氯化钠是由构成的。
    (2)、根据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上图中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填化学符号)。

    ②上述原子结构示意图中,Li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填化学符号)的化学性质相似。在化学反应中,锂原子容易(填“得到”或“失去”)1个电子,形成(填“阳”或“阴”)离子,带1个单位的(填“正”或“负”)电荷。

    (3)、铅酸电池为燃油汽车内部常用的电池,其中的电极材料为铅和二氧化铅,已知O的化合价为-2,则二氧化铅(PbO2)中铅元素的化合价为
    (4)、已知氦-3原子是一种含2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原子,下面的模型中,能表示氦-3原子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B、 C、 D、
  • 16、生产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填充在霓虹灯中,通电时可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的是空气中的
    (2)、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可以防腐,这是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
    (3)、在家里用筷子搅拌热的糖水可以加速散热,这里筷子的作用与化学实验中(填一种实验仪器的名称)的作用相似。
    (4)、打开包装袋的薯片放置一段时间变得不再酥脆,说明空气中有(填物质名称)。
    (5)、长顺四宝之一的高钙苹果口感极佳,其中的“钙”指的是
    (6)、自来水厂用活性炭净化水,利用了活性炭的性。
  • 17、实验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小明用排水法收集了四瓶氧气并进行如下实验:回答下列实验的相关问题。

    (1)、请写出甲中的实验现象:
    (2)、乙实验中水的作用是;丙实验中水的作用是
    (3)、小明回顾实验丁的操作细节,红热木炭要由瓶口向下(填“快速”或“缓慢”)插入,以利于木炭与氧气充分接触;为了检验所产生的气体,可向集气瓶中倒入Y物质(填名称)。
  • 18、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铝离子:
    (2)、氢元素:
    (3)、2个镁原子:
    (4)、氮气分子:
    (5)、3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6)、水的化学式为H2O,从该化学式中你能获取的信息有:
  • 19、利用图1装置进行探究,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皮塞,待蜡烛熄灭后,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中,生石灰遇水放出大量的热,使铝盒中的白磷燃烧。如图2是用传感器测出的瓶中①二氧化碳和②氧气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在t1至t2时间段蜡烛已熄灭而白磷还没有开始燃烧 B、在t2至t3时间段气体含量的变化是因为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 C、该实验证明了不同物质的燃烧对氧气的含量需求不同 D、t3时反应结束,集气瓶中的气体只有二氧化碳
  • 20、下列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上一页 69 70 71 72 7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