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小乐查阅资料发现氯化铁可作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催化剂,为了验证这一说法并比较氯化铁和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强弱,小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和下述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步骤1:正确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步骤2:按表所示实验药品及用量进行实验

    组别

    5%的过氧化氢溶液/mL

    催化剂种类及质量/g

    60s内收集到氧气的体积/mL

    1

    20

     

    2

    20

    二氧化锰m

     

    3

    20

    氯化铁m

     

    步骤3:待第3组实验完全反应后,进行如下处理

    (1)、装置连接的正确顺序是(用小写字母表示)。
    (2)、为了比较氯化铁和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强弱,在此实验中可依据的现象是
    (3)、若氯化铁是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则m、m1、m2符合的等式是
  • 2、将某无色混合气体依次进行如下实验(假设每步实验均作用完全):①通过氢氧化钠固体后,气体体积变小;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粉末变为红色;③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粉末变为蓝色:④通过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试推断原混合气体的组成可能是
    A、H2、CO B、CO、CO2、H2O(气) C、H2、CO2 D、H2、CO、H2O(气)
  • 3、研究生石灰(CaO)露置于空气中变质的情况设计实验如下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粉末A中CaO的质量为0.62w B、粉末A中钙元素的质量与生石灰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相等 C、粉末A中CaO的吸收H2O的质量为0.09w D、由气体B可确定粉末A中含有 CaCO3由沉淀的质量可确定其质量为w/4
  • 4、取 1.6g某物质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论断:①一定含 C、H;②一定不含 О;③可能含 О; ④一定含O;⑤分子中 C、H 的原子个数比为 1:2;⑥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 1:4.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⑥ D、①④⑤
  • 5、容器内有 A、B、C、D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9.7

    8.7

    31.6

    0.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7.4

    0

    3.6

    A、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克 B、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 C、反应过程中,物质B与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 D、A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316
  • 6、注射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器械,它在初中科学实验中的巧妙使用可使实验操作更简洁、现象更明显。以下对注射器在实验中的使用及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甲中注射器用于气密性检査,打开止水夹,快速向外拉活塞,若长颈漏斗口有气泡产生,则气密性一定良好 B、乙中注射器作反应容器,夹紧弹簧夹振荡,紫色石变红,则 CO2是酸 C、丙中的注射器可用于气体体积的测量,该装置测量的是红磷燃烧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 D、丁中的注射器代替了长颈漏斗,优点之一为可节约试剂用量
  • 7、当汽车尾气产生的NO2在日光照射下分解成为NO和氧原子时,即开始光化学烟雾的循环,不断地产生O2 , 这个循环包括下列3个化学方程式:(1)NO2=NO+O;(2)___________;(3)O+O2=O3 , 则(2)中的化学方程式是
    A、NO+O=NO B、2NO+O2=2NO2 C、O3=O+O2 D、2N2+2O3=4NO+O2
  • 8、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羊毛和棉线

    灼烧后闻气味

    B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50g水和 50g酒精混合后为100g

    C

    检验氧气已收集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D

    稀释浓硫酸

    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A、A B、B C、C D、D
  • 9、遵守实验室规则是安全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同学做法中,值得肯定的是
    A、小枚同学乐于助人,把小娟实验用完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B、进入实验室后,小萍看到实验桌上有白糖,尝了一小口 C、小毛看了某电视剧中炸喷泉的情节,于是偷偷地去化学实验室把某种药品拿了出来 D、小君想知道某气体的气味,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入鼻孔
  • 10、如图所示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用学科观点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其中正确的是

    A、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碳循环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 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 C、平衡观:碳、氧循环使得大气中氧气增加和二氧化碳减少 D、微粒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会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 11、如图,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对淡化膜左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右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左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增加 B、溶质质量分数增加 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 12、以下是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实验。

    (1)、仪器a的名称是
    (2)、A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用装置B来收集氧气,进气口为(填“m”或“n”)。
    (4)、图C中,细铁丝剧烈燃烧, , 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 13、某同学在实验室中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前他准确称取5克高锰酸钾,收集到一定量气体后停止加热,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68克。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克。
    (2)、高锰酸钾的分解率(分解率指的是已分解的高锰酸钾占总的高锰酸钾的质量百分比)
    (3)、试从化学方程式分析,若高锰酸钾完全反应,产生氧气的氧元素的质量与原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14、

    某课外化学兴趣小组发现木炭与浓硫酸加热后产生了气体,该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该气体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

    猜想一:该气体是CO2     猜想二:该气体是SO2     猜想三:该气体是SO2和CO2

    【查阅资料】

    ①SO2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使其褪色;CO2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使其褪色。

    ②SO2和CO2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设计】

    【现象与分析】

    (1)装置B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变浅,说明气体中含有________(填名称)。装置B后面加装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

    (2)装置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________。(填化学式)

    【实验结论】猜想三成立。

    【反思交流】

    (3)若装置D位置换到A B之间,其他装置位置不变。对实验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变浅也能证明猜想三成立
    B. 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变浅只能得出气体中含有SO2

    (4)有同学认为,木炭与浓硫酸加热后生成的产物中,除上述已验证的物质外,至少还有一种产物,其可能是___________。

    A. NH3B. H2OC. NO2D. N2

    (5)大量的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易导致________。(填一种大气污染的名称)

  • 15、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号①仪器的名称
    (2)、若选择装置AE制取并收集氧气(不做任何改动),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当气泡时就开始收集氧气。某同学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炸裂的原因不可能是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

    ②有气泡冒出,立即收集;

    ③排水集气法收集后,先撤去酒精灯;

    ④停止加热,试管立即接触冷水。

    (3)、如果用装置C与G组合来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则氧气应该从(填“a”或“b”)通入,验满的方法为。某同学打算利用G装置收集一瓶(200mL)含氧气体积分数为80%的气体,实验前需要在集气瓶中预先装入mL水。(假设集气瓶中的水最后全部被通入的氧气排出)。
    (4)、利用白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50mL)中的水的体积为45mL。

    ①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如果装置漏气,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b.不必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就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

    c.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白磷使用量不足。

    ③根据实验中的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用百分数表示)

  • 16、尿素【CO(NH2)2】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肥料,下图是工业上以焦炭和空气、水蒸气为原料生产尿素【CO(NH2)2】的一种流程图:

    (1)、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N2是利用N2和O2两种物质的不同。尿素是农业上常用的一种含氮量很高的“氮肥”,其含氮量为(精确到0.1%)
    (2)、水和焦炭在铜催化下高温高压实现转化,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利用膜分离技术可以将两种气体分离,则上述分离过程发生的是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上述流程中合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为
    (4)、实际生产中,N2和H2不可能全部转化为NH3.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未反应完的N2、H2 , 还有
    (5)、氮的氧化物常有N2O、NO2、NO、N2O5 , 若这四种物质含有相同质量的氮元素,则这四种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依次为
  • 17、化学、生活、科技
    (1)、①实验室常用的方法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该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生活中常用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同时消毒杀菌。

    ②如图是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①中可加入明矾作絮凝剂

    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步骤④处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D.取净化后的水加入肥皂若水出现大量浮渣,说明净化后的水是软水

    生产自来水的过程中,也可用高铁酸钾(K2FeO4)作净水剂,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4K2FeO4+10X=4FeOH3+8KOH+3O2 , 则X的化学式为

    ③图是电解水实验装置,与b管相连接的是电源的极(填“正”或“负”)。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 从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的角度看,该反应属于反应。

       

    (2)、北京时间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①“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以液氢和液氧作为低温推进剂,液氢和液氧都属于(填“化合物”或“混合物”、“单质”)。

    ②“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独立完成“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建造。

    舱段建造使用的新型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是由颗粒状的铝和碳化硅(SiC)复合而成。制取SiC的反应为SiO2+3C高温SiC+2CO↑。关于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SiO2是由Si原子和O2分子构成

    B.SiO2发生了还原反应

    C.反应后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的CO质量

    ③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他成分忽略不计,合成“人造空气”时,氮气与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

    ④合成氨气(NH3)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空气中的氮气可合成氨气,其微观反应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填选项)

       

    A.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氮气和水的质量比为14:27

    B.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没有发生变化

    C.该反应前后,氮、氢、氧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改变

    D.6000L氨气可压缩保存在40L的钢瓶中,说明通常情况下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

    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填“氢原子”、“氮原子”或“氨分子”)。

  • 18、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2Fe+3O2点燃__2Fe2O3 B、木炭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2 Fe2O3+3C高温__2Fe+3CO2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2Mg+O2燃烧__2MgO D、用铁与硫酸铜溶反应验证质量守恒:Fe+CuSO4=Cu+FeSO4
  • 19、归纳小结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物质之最

    ①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金刚石

    ②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H2O

    ③空气中最多的物质氮气

    B.影响因素

    ①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

    ②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③原子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电子决定

    C.数字“2”的含义

    ①2Cu:铜原子个数

    ②Fe2+: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③4H2O:4个水分子中氢原子个数

    D.性质与用途

    ①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充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②石墨具有导电性,用作电极

    ③氧气有助燃性,用作燃料

    A、A B、B C、C D、D
  • 2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比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产生大量白烟 C、木炭还原氧化铜时,可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在浓氨水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蓝
上一页 690 691 692 693 69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