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标出二氧化碳(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3)、钙离子(Ca2+)和碳酸氢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4)、某微粒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写出该微粒的符号。

-
2、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水的电解
B.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D.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A、A B、B C、C D、D -
3、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物质的构成与组成
B.数字“2”的含义
①汞由汞原子构成。
②二氧化硫分子由硫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③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①2Fe:2个铁元素。
②NO2:每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③3Mg2+: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C.微观认识
D.用途与性质
①尘土飞扬——分子在不断运动。
②H2O、H2O2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③不同液体混合后体积变小——分子之间有间隔。
①氦气填充探空气球——氦气密度很小。
②氧气用于航天助燃剂——氧气具有助燃性。
③氮气用于食品防腐——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A、A B、B C、C D、D -
4、某同学梳理并归纳了以下知识点,有其中正确的有
①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②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③硝酸铁的化学式:Fe(NO3)2
④过氧化氢(H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⑤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⑥在二氧化碳(CO2)、过氧化氢(H2O2)、碳酸(H2CO3)三种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
⑦因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故可用于制成多用途的电光源
⑧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因此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⑨碳在空气中也可以燃烧,所以可直接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
5、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氦原子和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为2个,则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所以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一定不变。 D、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因此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
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下诗句中划线部分主要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爆竹声中一岁除 , 春风送暖入屠苏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日照香炉生紫烟 , 遥看瀑布挂前川
-
7、在化学学习中,简单的计算分析也是认识物质的一条重要途径。(1)、标准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核电荷数为11,其中子数是 , 核外电子数是。(2)、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 , 相对原子质量为12,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求1个镁原子的实际质量。(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3)、原子的相对质量之比与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填“相等”“不相等”或“无法比较”)。
-
8、下列有关原子的结构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离原子核越远,它的能量越高 B、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一定是金属的原子 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D、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
-
9、
某化学兴趣小组以“生命之源——水”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掌握水的净化方法
“生命吸管”如图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型水净化器,经其净化后获得的直饮水含有益矿物质元素。


(1)双层纺织网(PP)可以将固体和液体分离,这种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填操作名称)。
(2)节约用水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请写一条日常生活中的节水措施。
【任务二】探究水的组成
(3)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利用伏打电池对水进行通电,发现两极上都有气泡产生。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进行模拟,按照如图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观察到玻璃管b产生气体体积为10mL,则玻璃管a产生气体体积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任务三】探究影响电解水反应速率的因素
为探究温度、电压、NaOH溶液浓度对电解水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室进行以下实验。以收集20mL氢气为标准,记录收集氧气的时间,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温度/℃
外加电压/V
NaOH溶液浓度
时间/s
①
15
6
2%
54.6
②
15
9
2%
23.4
③
30
6
5%
46.2
④
45
6
5%
35.4
⑤
45
6
2%
40.2
(4)欲探究温度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组是(填实验序号)。
(5)比较实验①和②,可得到的结论是。
【实验拓展】
(6)在很多反应中都有水生成,在制备甲醇中也生成了水。88g二氧化碳与12g氢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4g甲醇和36g水。CO2+H2X+H2O,则甲醇中一定含元素。
-
10、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仪器①的名称是。(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为了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应在试管口放一团;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观察到就开始收集。(3)、若用装置F收集氧气,检验瓶中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选填“a”或“b”)口处,观察木条是否复燃。(4)、通常状况下,硫化氢(H2S)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则可选用的发生与收集装置是(填字母)。 -
11、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资源。(1)、空气低温加压变为液态空气,空气中各成分微观粒子的发生了改变。工业上根据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而分离出氧气。(2)、硫酸(H2SO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液态化学试剂。利用空气中的氧气作为原料,模拟工业制取硫酸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①“反应室”中硫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基本反应类型为。
②“接触室”中SO2与空气中的氧气在加热、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SO3的化学方程式为。
-
12、工业上可以将一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
”分子中含有个原子,参加反应的“
”和“
”的粒子个数比为。 (2)、甲、乙、丙、丁这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有种,保持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3)、从微观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填序号)。A、原子种类 B、分子种类 C、原子数目 D、分子数目 -
13、化学与传统文化(1)、《神农本草经》记载“水银……熔化(加热)还复为丹”,其中水银指。(2)、《本草纲目》记载:“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瓶,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粮食加入酒曲发酵酿酒发生的是(填“缓慢氧化”或“剧烈氧化”)。(3)、火药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炼丹术,为使烟火产生耀眼的白光,可向火药中加入一种金属镁粉,请写出镁粉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黑火药爆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2KNO3+3CX+N2↑+3CO2↑,则X的化学式为。
-
14、用化学符号填空。(1)、氢元素。(2)、2个钠离子。(3)、氖原子。(4)、氧化钙。(5)、五氧化二磷分子。
-
15、某实验小组使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通过红热的玻璃导管引燃红磷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该密闭容器中,各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
16、关于化学方程式H2+Cl22HCl的理解,正确的是A、氢气加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等于氯化氢 B、反应物是氢气和氯气,生成物是氯化氢 C、2g氢气和35.5g氯气反应,会生成37.5g氯化氢 D、每1份质量的氢气和1份质量的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氯化氢
-
17、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铜在空气中加热,红色固体逐渐变黑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放出热量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
18、“糖醋鲤鱼”是一道传统名菜,其烹饪过程中用到了黄酒和食醋。黄酒中的乙醇与食醋中的乙酸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使烹饪出的菜品别具香味,请回答下列问题:(1)、乙酸乙酯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物。(2)、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乙酸乙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最简整数比)。(4)、8.8g乙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为?(写出计算过程)(5)、多少克乙酸乙酯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6.4g?(写出计算过程)
-
19、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课本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完毕后集气瓶中是否还含有氧气产生质疑,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图1装置来探究磷在空气中燃烧后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
[提出问题]足量红磷在密闭的四颈平底瓶内燃烧熄灭后,容器中是否有氧气剩余?
[作出猜想]猜想①:有氧气剩余;猜想②:没有氧气剩余
[实验验证]该小组同学按图1组装好实验装置,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红磷燃烧直至熄灭;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居然也被点燃。

[实验结论]
(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猜想正确。
(2)课本上用红磷燃烧的方法(填“能”或“不能”)精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理由是
[拓展延伸]图2是该小组同学从开始实验到最后装置冷却后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用传感器测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图。
(3)在图2中(填“A、B、C、D、E”)点时红磷燃烧熄灭;白磷开始燃烧至结束对应曲线为(用图2中字母表示)

[反思与评价]
(4)兴趣小组分析对比曲线BC段和DE段,得出了“不同物质燃烧,需要的氧气浓度不一样”的结论。同学们由此联想到课本上的实验:(填物质名称)在空气中不能点燃,但在氧气中能点燃并剧烈燃烧。
-
2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指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②。(2)、欲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填字母),你认为该发生装置中还缺少;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与B相比较C装置的优点是:;选用F装置收集氧气时,待时再开始收集,否则所收集气体不够纯净。(4)、如果选用G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应在端进入(填“a”或“b”),如何验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