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叶中的茶多酚具有强血管、降血脂的作用。茶多酚的化学式为C6H6O2 , 请计算:
    (1)、茶多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茶多酚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比)。
    (3)、55g 茶多酚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g(列式计算)。
  • 2、

    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糖的组成元素”进行了探究。

    【方案一】小明将蔗糖在氧气中燃烧,检验到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1)小刚认为该结论不合理,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其理由是

    【方案二】小刚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

    (2)实验前要通一会儿氮气,目的是

    (3)观察到现象,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4)待蔗糖完全反应后,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为了探究黑色固体是碳单质,他继续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将氮气换成纯氧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和现象如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小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再往玻璃管中通入纯氧,点燃酒精灯加热。

    硬质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小烧杯中

    黑色固体是碳。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元素组成的。

  • 3、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

    (1)、写出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
    (2)、实验室制取氧气选用发生装置 A,请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3)、实验室选用装置 BF 组合制取并收集氧气,加液体时液面高度至少应该在(填“a”或“b”)处以上;用 F 装置来 收集氧气,O2应从 F 装置导管口(选填“c”或“d”)端通入。
    (4)、甲烷难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醋酸钠和固体碱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甲烷,若想要制取的甲烷比较干燥,应选用的装置组合为
  • 4、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科学家在考古中使用碳-14 年代测定法印证文物年代。碳-14 原子的核内含有 6 个质子和 8 个中子,则碳-14 原子 的结构示意图为
    (2)、梦天实验舱搭载了世界首套空间冷原子钟组,它由锶光钟、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组成,数亿年误差不到一秒。图 甲为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

    如图乙,A~D 所示粒子共表示种元素,铷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图中(填字母)的化学性质相似;由铷原子和 A 原子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5、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纳米海绵是一种新型环保清洁产品,具有网状多孔的结构,清洁过程中可以吸附物体表面的污渍。 纳米海绵不仅可以有效清洁茶垢、油垢等,经过改良后还具有良好的吸油能力、循环利用性以及环境友好等特性,可用于解决海上石油泄漏造成的污染。科学家测定了纳米海绵对不同油品的吸收能力(吸油质量比越高,其吸油能力越强),结果如图所示。油品密度越大,纳米海绵的吸油能力越强。

    (1)、与纳米海绵结构相似,且常用于净水的物质是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
    A、纳米海绵可用于清洁茶杯和油烟机上的油垢 B、纳米海绵吸附油品后,通过挤压、洗涤、干燥后可再次使用 C、纳米海绵对泵油吸收能力最强 D、纳米海绵能被轻易压缩,说明海绵分子间间隔大
  • 6、

    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郴江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下图 1 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一)水的净化:

    (1)操作 1 的名称是

    (2)操作 3 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

    (二)探究水的组成:

    (3)图 2 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试管 C 中的气体是(写化学式)。

    (4)图 3 是氢气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反应过程的正确顺序是(用 a、b、c 表示)。

  • 7、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净化,让我们从化学视角认识节日习俗。
    (1)、春节——“万炮齐震鸣九天”。

    网红花炮“加特林”中添加高氯酸钾(KClO4)做氧化剂,请标出 KClO4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2)、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飞”。 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能闻到艾草香味是因为(请从微观角度解释)。
    (3)、元宵——“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元宵打铁花是一种大型民间传统焰火,它通过将融化的铁水击打至空中,形成璀璨的火花。实验室将铁丝放在纯氧 中燃烧也能看到类似的现象,请写出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 8、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学习化学要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1)、洗碗或水杯时可根据内壁附着的水既不 , 也不成股流下,判断已经洗净。
    (2)、厨房里的白醋用(填“细”或“广”)口瓶盛装,与实验室试剂的贮存相似。
  • 9、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水的电解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A、A B、B C、C D、D
  • 10、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 B、100g冰融化得到100g水,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31g红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71g五氧化二磷,消耗40g空气 D、镁条燃烧后,生成物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大,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11、戊二醛是一种广谱高效消毒剂,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表示原子之间相互连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戊二醛属于氧化物,化学式为 C5 H8O2 B、戊二醛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戊二醛由 5 个碳原子、8 个氢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 D、戊二醛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 12、鉴别下列物质,选用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

    方法或试剂

    选项

    物质

    方法或试剂

    A

    木炭和四氧化三铁

    点燃

    B

    氮气和二氧化碳

    燃着的木条

    C

    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

    D

    氧气和空气

    带火星的木条

    A、A B、B C、C D、D
  • 13、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A、将生活污水、畜牧养殖场废水直接排入河流 B、利用喷灌和滴灌技术灌溉园林 C、工业废水进行净化处理达标后排放 D、合理使用化肥减少水体污染
  • 14、化学反应有多种分类,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B、石蜡+氧气 水十二氧化碳 C、氧化汞 汞+氧气 D、氢气+氧化铜 铜+水
  • 15、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氯化钠 B、 C、氦气 D、氧气
  • 16、小明同学依据描述书写的化学符号:①两个氮分子:2N2;②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臭氧分子:3O;③铁元素:Fe;④+2 价的镁元素:Mg2+;⑤铵根离子:NH4+ , 其中正确的有
    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①③④
  • 1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塞橡胶塞 B、加热液体 C、量筒读数 D、倾倒液体
  • 18、

    某同学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到水泥地板上,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

    【查阅资料】

    ①水泥块中含有的氯化铁、二氧化锰、碘化钾都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②气压传感器能描绘出密闭容器中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1)。曲线斜率越大,说明过氧化氢分解速度越快,则该条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影响越大。

    【实验一】探究氯化铁能否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1)在进行实验前,要注意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图2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玻璃管右侧加橡皮管,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再拉注射器,松开注射器活塞一段时间后,注射器(填“能”或“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则表明气密性良好。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向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常温时,过氧化氢溶液不分解

    ②向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氯化铁,再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

    氯化铁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2)小芳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不能证明氯化铁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她觉得还需要证明它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经实验证明,氯化铁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写出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二】探究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分别取两份10mL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分别加入1g二氧化锰和1g氧化铜,按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倾斜锥形瓶使过氧化氢溶液与催化剂接触,瓶内压强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3)对比分析图乙中的点,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

    (4)请从催化剂的角度解释在实验过程中,上述两个反应虽然化学反应速率不同,但完全反应后两个装置内压强相同的原因

    【实验反思】

    (5)实验过程中均发现,压强达到最大值后又略微下降,其原因可能是

  • 19、N2是重要的资源,其生产与性质如下图所示,回答问题:

    (1)、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主要利用了氮气和氧气的不同。
    (2)、氮气与氢气反应的工业固氮制造氮肥,写出该反应②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3)、在操作规范的情况下,如果用镁代替红磷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所测得的O2体积分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5
  • 20、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I)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IⅡ)(选用容积为40mL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I、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I实验中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是: , 等A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现象为。上述实验测定过程至少需要重复两次,其目的是。测量结果偏小的原因。(回答一条即可)
    (2)、图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3)、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mL刻度处才停止。
上一页 57 58 59 60 6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