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2023年10月26日,我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舱内航天员所用氧气可通过电解水的方法制取。如下图是水的电解实验,a管连接的电极为(填“正极”或“负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实验的结论是

  • 2、工业制取氧气常采用法,主要发生(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净化水时主要利用了活性炭的性。
  • 3、用化学符号表示:两个硫酸根离子;氯化钠的构成粒子
  • 4、(用化学用语填空)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Si名称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与氯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 5、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①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 B、②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 C、③红磷燃烧测空气中氧气含量 D、④等质量的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
  • 6、推理是初中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同种元素的核内质子数相同,所以核内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 7、煤气中加入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C2H5SH , 可提醒煤气是否漏。乙硫醇燃烧时发生的反应为2C2H5SH+9O2__4X+2SO2+6H2O。则X是
    A、CO B、CO2 C、CH2O D、H2O
  • 8、以下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的分解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探究石蜡中含有碳元素

    探究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实验方案

    A、A B、B C、C D、D
  • 9、猕猴桃酸甜可口,富含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B、维生素C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维生素C是一种氧化物 D、维生素C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4:3
  • 10、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单质的是
    A、高锰酸钾、铁 B、空气、水 C、食醋、氢气 D、冰水混合物、氧气
  • 11、下列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光,生成黑色固体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 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12、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B、工业污水未处理可以排放 C、过滤可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 D、水沸腾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 13、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给试管中液体加热 B、读取液体体积 C、检查气密性 D、氧气验满
  • 14、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研究。
    (1)、探秘水的净化

    ①“生命吸管”可以解决野外极限环境中的饮水问题。“生命吸管”中PP棉的作用相当于净水方法中的(填操作名称),活性炭的作用是利用其具有性。

    ②自制净水器净水材料的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写一条)

    ③我国目前海水淡化能力超过160万吨每天,可将海水淡化的方法是

    (2)、探究水的组成

    某同学为探究不同电压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用如图1装置进行多次实验,并记录不同电压下生成20mL氢气所需时间如图2所示。

    ①图1中a管与电源(填“正极”或“负极”)相连。

    写出水电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组成的。

    ②由图2分析,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③若用“”来表示水分子H2O , 则气体b应该为(填字母)。

    A.       B.     C.

  • 15、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常见装置及其性质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先连接好仪器,打开弹簧夹,将导管放入水中,接下来的操作是 , 若观察到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好。

    (3)、用装置C收集氧气时,当观察到时,表示氧气已收集满。收集完毕的操作顺序是(填写序号)。

    ①盖上玻璃片       ②正放在实验台上       ③取出集气瓶

    (4)、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填字母序号)。
    (5)、写出F实验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F装置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应如何改进?
  • 16、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然后回答相关问题:

    酿造酱油是将大豆中的蛋白质经发酵分解成有鲜味的氨基酸而制成的调味品,生抽和老抽均属于酿造酱油。生抽颜色浅,味道鲜咸,可替代食盐使用,适合凉拌和炒菜。老抽颜色深,味道鲜美微甜,适合给卤味腊味菜肴上色。

    酱油中氨基酸含量越高,酱油品质越好。为探究温度、放置时间及氧气量对酱油品质的影响,实验小组取等量同种酱油,分别装入多个500mL的透明玻璃瓶和透明保鲜瓶(保鲜瓶密封性更好,空气不易进入),密封后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箱中进行实验,检测L*值,L*值越大,酱油品质越好。

     

    实验1

    实验2

    实验操作

    每隔15天,从不同恒温箱中取未开封的玻璃瓶中的酱油,检测L*值

    将28℃恒温箱中的两瓶酱油,每隔15天各倒出10mL酱油,检测L*值

    检测结果

    高温会破坏酱油中的氨基酸,使酱油中的糖分焦化变酸。夏天,酱油容易长出一层白膜,这是由于产膜性酵母菌污染后引起酱油发霉的现象,食用后对人体有害。

    (1)、你认为区分生抽和老抽可以用的方法是 , 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猜想与假设       B.设计实验       C.收集证据       D.解释与结论

    (2)、实验1的实验目的是
    (3)、分析实验2的检测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4)、“补铁酱油”中所含的“铁”是指(填“元素”或“单质”)。
    (5)、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酱油的保存方式为:
  • 17、

    建构合理的思维模型,既能促进深度学习,又能提高思维品质。小明建构了“两组份混合物含量测定”的思维模型:

    运用该模型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进行实验探究:忽略含量很低的其它物质,空气可以看成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两组份混合物。

    【原理分析】

    (1)利用某种化学物质将氧气反应掉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属于思维模型中的(填“分离转移”或“反应转化”)。

    【操作与观察】

    (2)按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止水夹最佳打开时间是(填“反应刚结束”或“冷却到室温”)时,打开止水夹,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

    【实验反思】

    (3)图乙装置和图甲装置对比,其优点是(写一条)。

    运用上述思维模型,小明又设计了图丙的实验装置,试猜想铜粉可代替红磷的主要原因(写两条)

  • 18、化学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
    (1)、生产食品时通常在其包装袋中充入氮气,目的是
    (2)、便携式制氧器如图所示,甲剂溶于水生成过氧化氢,乙剂为二氧化锰。写出过氧化氢在乙剂催化下生成氧气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 加湿过滤仓出来的氧气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救生舱在事故救援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救生舱中必须储备充足的氧气。若一个成年人每分钟大约要吸8L氧气,已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则每分钟大约需要吸入的空气体积为L(计算结果取整数)。
    (4)、如图是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氧气的流程示意图FF1A

    分离液态空气法的原理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不同而将氮气和氧气分离。当打开一个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并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

  • 19、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
    (1)、写出下列元素名称或符号:磷;氯;氦;C;Si;Ca
    (2)、写出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2O表示3Al3+
    (3)、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科学家都运用了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如图是两个微粒的结构模型示意图,这两个微粒(填“属于”或“不属于”)同种元素,你的依据是

    (4)、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所示,图中①、②分别可填写的是

  • 20、“大象牙膏”是将过氧化氢溶液、催化剂二氧化锰和发泡剂加入容器中,过氧化氢迅速分解,涌出像喷泉一样的柱状泡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催化剂过氧化氢也会分解 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C、产生的泡沫可用于灭火 D、二氧化锰只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