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添加液体


C.加热液体
D.点燃酒精灯
A、A B、B C、C D、D -
2、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烧制陶瓷 C、酒精挥发 D、玻璃破碎
-
3、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
【提出问题】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因素有哪些?
【作出假设】猜想1:催化剂的种类;
猜想2: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猜想3:温度。
【实验探究】学生利用如图所示装置,以收集50mL的气体为标准,比较反应的快慢,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

序号
初始温度/℃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过氧化氢溶液体积/mL
1g催化剂
时间/s
1
20
5%
20
二氧化锰
37
2
20
10%
20
二氧化锰
14
3
20
5%
20
氧化铜
b
4
60
5%
20
二氧化锰
29
(1)写出实验3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对比实验1和2,得出的结论是。
(3)通过对比实验1和3,得出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铜强的实验依据是。
【拓展延伸】在实验3探究中,学生将注射器换成了压强传感器,绘出了实验过程中装置压强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实验过程中,学生触摸锥形瓶外壁,有发烫的感觉,至反应结束后,发生装置的温度慢慢趋于常温。

(4)根据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可知,过氧化氢反应结束是在(填字母)点。
(5)根据图所示,我们发现反应速率在不断发生改变。反应过程中从开始到结束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
-
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完成下列空白。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3)、请选择一个收集氧气的装置(填字母序号),用该装置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4)、二氧化碳是一种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CO2 , 其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应选(填字母序号)。 -
5、①暗紫色固体A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B和C以及D;②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C时分解放出D,其中C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③将细铁丝放在D中点燃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E。请回答:(1)、物质C在过氧化氢反应中的作用是。(2)、写出③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6、工业上制取氧气主要有下列步骤:
(1)、从步骤②可以得出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填“高”或“低”)。(2)、贮存在蓝色钢瓶里的“工业液氧”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3)、工业上采用该方法制氧气,这一变化属于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
7、某实验小组同学对课本实验做了如下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实验二和实验三中集气瓶底部均盛有少量水,其中能将水换成细沙的是(填实验编号)。(2)、实验二中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有关。(3)、实验四中木炭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检验产物需要用到的试剂是(填试剂名称)。 -
8、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有四种物质:①氮气 ②稀有气体 ③二氧化硫 ④二氧化碳,请按下列要求将序号填入空格内:(1)、排放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2)、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于食品防腐的气体是;(3)、用于制造电光源(如:霓虹灯等)的气体是。
-
9、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潜水员背着的瓶子叫做“水肺”。“水肺”中常见的潜水呼吸气有:压缩空气、高压氦氧混合气、高压氖氧混合气、氦氖氧混合气等。压缩空气是用空气压缩而成的,潜水员潜水时若采用压缩空气呼吸,可能会出现“氮麻醉”的情况,因此需限制潜水的时间。用氦气代替氮气(即高压氦氧混合气),可以避免“氮麻醉”,但由于氦气热传导系数高,潜水员会出现体温过低的症状。与此同时,还因为氦气的密度过小,使潜水员在与岸上工作人员交流时声音传播受到影响。高压氖氧混合气作为潜水呼吸气可以避免语音失真、体温过低等状况,但是氖气不容易大量获得。为了克服以上潜水呼吸气的缺陷和不足,氦氖氧混合气开始较为广泛应用。
(1)、请写出一条氦气的物理性质。(2)、压缩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成分是。(3)、目前最理想的潜水呼吸气种类为。 -
10、下列实验方案与结论不相对应的是


A. 说明瓶中含有氧气
B.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


C. 说明只有二氧化锰存在时,过氧化氢才会分解产生氧气
D.说明水的状态变化是物理变化
A、A B、B C、C D、D -
11、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正确的是A、硫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红磷燃烧产生白雾,放出大量的热 C、木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二氧化碳 D、铁丝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物质
-
12、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利用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监测造纸厂周围空气中污染物的含量,下列不需要列入监测范围的是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碳 D、PM2.5
-
13、下列从微观角度对宏观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石油气压入钢瓶液化——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B、端午粽飘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夏天汽车轮胎炸裂——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
14、下列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又不是分解反应的是A、二氧化碳+水→碳酸 B、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氧化汞汞+氧气 D、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
-
15、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各种“水”属于纯净物的是A、海水 B、冰水 C、糖水 D、雨水
-
16、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蜡烛燃烧 B、酿酒 C、铁生锈 D、动植物的呼吸
-
17、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图示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
-
18、
某实践活动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对空气质量检测等开展了一系列项目式学习。
活动一:了解空气质量指数
【思考分析】
(1)如图1是某日的空气质量情况,该日的空气质量为(填“轻度污染”或“重度污染”)。

(2)空气中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所引起的环境问题是。二氧化硫主要由含硫物质燃烧产生,请写出含硫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符号表达式:。
活动二:认识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
【交流思考】
(3)如图2,太阳能板工作时进行的能量转化是将能转化为电能。

【进行实践】同学们找到一个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观察并记录不同时间显示的数据如表∶
二氧化氮/μg
臭氧/μg
一氧化碳/μg
22.0
158.0
3.26
【交流思考】
(4)除显示器显示的内容外,还需要检测的空气污染物有、(填两种)。
活动三:进行实践
同学们调研发现某些工厂为了获得充足的能量,长期采用燃煤技术,于是猜测该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
【查阅资料】二氧化硫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设计并进行实验】
(5)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收集一瓶工厂排放的气体,加入品红溶液,振荡
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
【反思评价】
(6)不选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硫的原因是。
活动四:提出空气质量改进方案
【分享成果】
(7)“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我们自己在校园中可以。
-
19、
氧气是生命之气。化学小组对氧气展开了项目式学习活动的探究。
活动一:工业制取氧气
(1)分离液态空气法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膜分离技术法:利用高分子富氧膜让空气中氧分子优先通过从而收集高浓度的氧气。膜的渗透孔径只有几个纳米,细菌和病毒不能通过。由此判断:氧分子直径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细菌直径。
活动二:认识氧气的用途
(3)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用于潜水 B. 用于冷藏血液 C. 用于填充霓虹灯 D. 用于食品防腐 活动三:探究氧气的性质
(4)图甲中,观察到瓶口向上的可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瓶口向下的不能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由此说明氧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化学性质是________。

(5)图乙中,两个实验集气瓶底部水的作用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铁丝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

活动四:混制“富氧空气”
(6)用纯氮气、氧气及如图丙装置(集气瓶总体积为200mL),混制一瓶氧气体积分数为40%的“富氧空气”。先从导管________(填“a”或“b”)口通入________mL氮气,排出一部分水,然后再通入氧气排出剩余的水。

-
20、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
(1)图1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2)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 , 收集较干燥O2 , 应选用如图1装置中的(填字母)。
(3)若选用装置A、C组合制取氧气,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红色,原因是。
(4)若选用B装置制取氧气,则所选试剂应该是(写试剂名称,下同)和 , 实验过程中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
(二)为了探究潜艇制氧器,小亮以爆炸盐(溶于水会产生碳酸钠和H2O2)和MnO2为原料设计了简易装置(如图2)。

(5)加料后,MnO2在反应中起作用。右舱中水的作用是(答1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