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用双氧水和MnO2制取O2并回收MnO2 , 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 2、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
    选项归类内容
    A常见氮肥氨水、尿素、硝酸钙
    B中性溶液海水、雨水、蔗糖水
    C清洁能源石油、风能、地热能
    D合成材料涤纶、玻璃、聚乙烯
    A、A B、B C、C D、D
  • 3、反应CaH2+2H2O=CaOH2+2H2可用于野外生氢。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CaH2 B、H2O C、Ca(OH)2 D、H2
  •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用大理石作建筑材料 B、用武德合金制保险丝 C、用铁粉作食品脱氧剂 D、用活性炭除污水颜色
  • 5、下列现象主要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A、酒精挥发 B、木炭燃烧 C、电灯发光 D、石蜡熔化
  • 6、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冰水 B、煤炭 C、空气 D、白醋
  • 7、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1)、仪器A的名称是;仪器E的名称是
    (2)、量取一定量液体体积用(填序号),读数时,应先放平,视线与相平;
    (3)、给物质加热一定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填名称,下同);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的是;取用粉末状药品需要用到的仪器
    (4)、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受热的是(填名称)。
  • 8、下列有关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D、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 9、实验室用68g过氧化氢溶液和2g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在敞口的烧杯中进行,由于生成的氧气逸散,物质总质量会减少。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
    (2)、求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
  • 10、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写出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转置是;如果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 且当气泡时收集;装置G也可用于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填“a”或“b”)通入。
    (3)、已知:一氧化氮(NO)是生命体系信息分子之一,在常温下,它是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易与O2反应生成二氧化氮(NO2)的气体。实验室收集NO的装置可用。(填字母)
  • 11、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有重大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掌握好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

    (1)、如图A、B、C三个实验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A中小气球的作用为 , 三个实验中天平失去平衡的是(填序号),其失衡的原因是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如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要在装置中实验。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填序号)。

    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种类⑤原子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

    (3)、某固体物质受热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则该物质一定由元素组成(填写具体的元素符号)。
    (4)、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试推断该容器内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

    2

    84

    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4

    0

    14

  • 12、请写出下列化学符号的意义或者写出对应的化学符号。
    (1)、O2;一个
    (2)、3个镁离子
    (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与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4)、一个铁原子 ,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 13、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是
    (2)、图乙中D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X=时,该粒子是原子。
    (3)、图乙中B、C属于同种元素,因为这两种微粒的相同。
    (4)、A在化学变化中容易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5)、若D中X=17,则C与D两种微粒构成物质的化学式为
  • 14、天气寒冷,流感多发,奥司他韦(C16H28N2O4)可抑制流感病毒在人体内的传播。下列对奥司他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奥司他韦不属于化合物 B、奥司他韦由16个碳原子、2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 C、奥司他韦中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8:14:1:2 D、奥司他韦中氢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相等的
  • 15、下列关于水的净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可用明矾吸附水中悬浮杂质使其沉降 B、蒸馏时烧瓶中要加入沸石防暴沸 C、过滤时可用玻璃棒搅拌漏斗中液体以加快过滤 D、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
  • 16、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的原子中的质子数是115 B、③④属于同种元素 C、②③都属于阴离子 D、④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 17、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C、原子是不能再分的一种粒子 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 18、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含有三种氧化物 B、生成物丙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生成物丁中碳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7
  • 19、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各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单质的是
    A、氯化钠、铁 B、空气、水 C、矿泉水、氢气 D、冰水混合物、臭氧
  • 20、草木染是我国的一种传统非遗染色技艺、基本工艺流程有碱煮、酸洗、漂白、染色、质检等环节。某校“化学奇苑”学生社团就此开展研学活动。

    【查阅资料】古代在没有烧碱的情况下,采用如图1所示的工艺制取“碱煮”所需的碱。

    (1)、K2CO3属于(填物质类别),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可用作肥。
    (2)、取少量生石灰加入水中,插入温度计,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
    (3)、“加水搅拌”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写出其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实地走访】同学们在研学工作坊了解到,“碱煮”之后进行“酸洗”,是为了除去布料上残留的碱液。

    用稀硫酸“酸洗”时需要控制反应温度在45℃左右,可能的原因有____(填序号)。

    A、温度过高,硫酸易挥发 B、温度过高,布料的强度和韧性会受损 C、温度过低,硫酸不与残留的碱反应 D、温度过低,酸洗速率慢,酸洗不充分
    (5)、【动手实践】同学们亲身体验“取桑葚汁→加碱调色→扎花染色→晾晒固色→水洗质检”等染色过程。

    “加碱调色”时观察到紫红色的桑葚汁遇碱变蓝色,他们一致认为桑葚汁与常见酸碱指示剂中的溶液类似。

    (6)、“水洗质检”中需要用稀醋酸调节水洗液的pH至4.0~7.5的合格标准。同学们取样、用测定了水洗液的pH。
    (7)、【交流反思】有同学提出疑问:为什么不用稀盐酸调节水洗液的pH?

    向两份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中分别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和稀醋酸,其pH变化如图2所示,表明稀盐酸不宜用来调节水洗液的pH。你对该疑问的解答是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