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科学探究式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根据如图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2)、实验室可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应选。(填字母)
    (3)、实验室要用D收集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填“瓶中”或“瓶口”)处。
    (4)、小境同学进行E中实验时发现木块比煤块先燃烧、燃着的蜡烛逐渐熄灭,故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有。(燃烧条件写全,一分一个)
  • 2、氯化钙在生活中常用作干燥剂,工业上用于制造防冻液等。某厂以石灰石为原料生产二水合氯化钙(CaCl22H2O)流程如下、石灰石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是MgCO3SiO2Fe2O3。(资料:SiO2 , 不溶于水、不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氯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实验室中操作1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
    (2)、操作2过程包含:蒸发浓缩、(填操作名称)、过滤、洗涤、干燥。
    (3)、操作2过程:“酸洗”所用酸溶液的溶质是(填化学式)。石灰石“酸洗”要彻底,检验“酸洗”已彻底的方法是(请写出操作及现象)。
  • 3、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在这种催化剂作用下,二氧化碳可以转化为汽油,转化过程如下图所示。

    (1)、过程Ⅰ和过程Ⅱ中都有一种反应物X,X是一种单质,请写出X的化学式
    (2)、为了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以下措施不可行的是(填字母)。

    a.开发新能源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大力植树造林       d.大力发展新能源公共交通

  • 4、《天工开物》中有“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的记载,这里“石灰”是指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
    (1)、“石灰经火焚炼”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制得生石灰(CaO)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干燥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5、自2025年3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施行,“让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不可挑战的国家意志”——文物彰显我国古今科技文明。
    (1)、发掘的某些珍贵文物可放入氮气保护箱中,是因为氮气
    (2)、石青是彩绘陶俑的一种矿物颜料,其主要成分Cu3CO32OH2 , 受热后会分解生成CuO、CO2H2OH2O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生成物均为(填“单质”或“氧化物”)。
  • 6、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g B、a2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C、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降低温度,可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 7、化学世界绚丽多彩,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将铁钉加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C、酚酞溶液中滴入浓氨水会变蓝色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白光
  • 8、

    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气,用途广泛。

    Ⅰ.N2的获取

    工业获取N2的一种原理示意图如图。

    (1)分子的直径:N2>O2 , 压缩后获取氮气,应选择区域________(填“A”或“B”)的气体。

    Ⅱ.N2转化为尿素[CO(NH2)2]

    工业合成氨及尿素的流程示意图如图。

    (2)转化1发生的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转化时需隔绝空气进行,目的是________。

    Ⅲ.N2转化为金属氮化物

    用高温氮气吹氧化铝粉和碳粉混合物,制得新型半导体材料氮化铝(AlN)装置示意图如图。

    (3)氮化铝和Al2O3中铝元素化合价相同,则氮化铝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4)氮化铝能与盐酸反应:AlN+3HCl=AlCl3+NH3↑,计算生成1.7g氨气(NH3)需要氮化铝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 9、

    我国每年约有4亿部手机被淘汰,其中的零部件中含黄金约4吨,以下是从中提取金的两种方案。

    方案一:乳清蛋白海绵吸附法(图1)

    (1)“酸浸”前需粉碎零部件的目的是
    (2)乳清蛋白海绵类似活性炭,具有的结构能吸附金离子,该过程属于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Au+在高温下“解吸”,通过(填“得”或“失”)电子变成Au粉。

    方案二:硫脲浸取法(部分工艺如图2)

    (4)“过程Ⅱ”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5)“过程Ⅰ”浸取的影响因素如图3,浸取的最佳条件为

    (6)回收淘汰手机中黄金的重要意义(写一条)。
  • 10、

    化学药品的合理存放是实验顺利进行的前提。学校兴趣小组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有一瓶溶液的试剂瓶塞未盖且标签破损,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和“10%”字样(如图)。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于是对这瓶溶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Ⅰ.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

    Ⅰ.室温(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表。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初步分析】

    (1)甲同学根据试剂瓶标注的溶质质量分数10%和上表中的溶解度的数据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NaHCO3溶液,理由是

    【进行实验】

    (2)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如下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确定该溶液的溶质

    实验用品

    试管,烧杯,胶头滴管,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乙同学:取一小片pH试纸放在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到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pH>7

    该溶液不是溶液(填名称)

    丙同学:取少量待测液于一支洁净的试管中,用胶头滴管向其中加入1-2毫升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有气体生成,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该溶液是Na2CO3溶液

    丁同学:

    有白色沉淀生成

    【拓展实验】如下图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通入HCl气体,用传感器测定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结果如下图2(溶液体积、温度变化可忽略,离子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

    (3)写出图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已知溶液的导电能力还和离子种类有关。分析图2可知,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导电能力:OH-Cl-(填“>”“<”或“=”)。

  • 11、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砍伐和工业发展等造成CO2过度排放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将CO2转化为高附加值燃料或化学品已被认为是缓解能源短缺和温室效应等问题最有前景的方法。

    上海科研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用锌修饰的氮化家(Zn-GaN)纳米线催化剂,实现了人工光合作用下CO2高效转化为甲烷,原理与反应部分路径图如图1,助力实现碳中和。团队通过大量实验证明,产生甲烷速率的影响因素如图2。

    依据上文,回答问题:

    (1)、化石燃料属于(填“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造成CO2过度排放的原因
    (3)、CO2经人工光合作用生成的燃料属于(填“有机”或“无机”)物。
    (4)、图1发生的化学反应中涉及的氧化物有种。
    (5)、由图2推测,光照越强,催化作用越(填“强”或“弱”),提高甲烷产生速率的方法有(写一条)。
    (6)、实现上述转化的意义是(写一条)。
  • 12、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常见的止酸剂。为探究不同止酸剂的药效,分别在三颈烧瓶和气球中装入等量稀盐酸和止酸剂,实验时将止酸剂倒入瓶中,测定压强和pH的变化。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气球的作用是缓冲气压 B、曲线①对应的物质是氧化镁 C、服用碳酸氢钠有可能会造成胃胀气 D、氢氧化铝和稀盐酸的反应最慢
  • 13、下图为工业制取小苏打时涉及三种溶质的溶解度曲线。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H4Cl的溶解度比NaCl的溶解度大 B、60℃时,在100g水中加入55.2gNaCl,形成155.2g溶液 C、t℃时,NH4Cl和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从NaCl和NaHCO3混合溶液中得到NaHCO3固体,可用降温结晶
  • 14、鉴别、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MnO2和Fe3O4

    观察颜色

    B

    除去CO气体中混有的CO2

    依次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

    C

    鉴别N2和CO2

    分别向集气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

    D

    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稀盐酸

    加入适量的氧化铁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 15、闵恩泽推动中国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被誉为“中国催化剂之父”。某催化剂使甲烷(CH4)和水在常温下产生H2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生成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4 B、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C、反应后氢原子的个数减少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
  • 16、屠呦呦团队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C15H22O5),挽救了上亿人的生命。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 B、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5:22 C、含有42个原子 D、青蒿素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 17、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打破了国外对制碱技术的封锁。二氧化碳和氨气是两种重要的制碱原料。下列关于这两种气体相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甲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B、实验甲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C、实验乙中可以观察到烧杯甲变为红色 D、实验乙中酚酞分子没有运动
  • 18、张青莲院士精确测定了铟、锌等9种化学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图1为元素周期表中铟元素的信息,图2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铟元素是金属元素 B、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g C、铟原子的中子数为49 D、用排水法收集氢气,点燃前不用验纯
  • 19、中国近代化学先驱徐寿翻译西方化学著作、规范化学用语,下列书写正确的是
    A、NaCO3:碳酸钠 B、N2:2个氮原子 C、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S+4O2 D、3H:3个氢元素
  • 20、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
    A、分类回收生活垃圾 B、推广使用煤炭燃料 C、工业废水处理后排放 D、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