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着工业的发展,CO2过度排放导致温室效应的问题凸显。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1。在碳封存环节,研究人员在研究吸收法吸收CO2时,通过实验比较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氨基乙酸钾3种吸收剂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其结果如图2。在碳替代环节,有人提出推广乙醇C2H5OH替代汽油,图3是乙醇燃烧的微观颗粒示意图。

    (1)、将上图方框内的颗粒补充完整。
    (2)、用乙醇汽油替代汽油能否完全杜绝CO2排放?(填“能”或“否”)因此在碳替代环节,你认为可以开发和利用的更好的新能源有(写一种即可)。
    (3)、由如图1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_____(填序号)
    A、碳替代 B、碳封存 C、碳减排 D、碳循环
    (4)、对比图2三条曲线可知当烟气流速相同时,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最好的是
    (5)、自然界本就存在碳循环,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填“反应物”或“生成物”),而大海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CO2调节器,其原因是(用方程式表示)。
  • 2、从古至今金属都是人类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材料
    (1)、下表记录了人类使用各种金属的年限,

    Fe

    Cu

    Al

    Zn

    Au

    公元前500年

    公元前4000年

    1827年

    公元500年

    公元前5000年

    可见金属越活泼,使用的年代越(填“近”或“远”),金在自然界中多以(填选项)形式存在。

    A.单质       B.化合物

    (2)、中国古代就掌握了湿法炼铜的工艺,即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以制取铜,下图呈现该反应溶液中的颗粒变化(水分子已省略),请据此回答:

    代表的颗粒是:(书写化学符号),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将:(填“变大”或“变小”)。

    (3)、将一定量的镁和铁放入一杯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呈浅绿色,过滤。则所得固体中肯定没有 , 所得溶液的溶质肯定有
  • 3、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

    证明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

    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探究MgFe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实验设计

    选项

    A

    B

    C

    D

    A、A B、B C、C D、D
  • 4、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其中正确的阐述是

    A、t1℃时,100g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0g B、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三种溶液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c C、t2℃时,配制质量相同的三杯a、b、c的饱和溶液,a用水最少 D、t2℃时,将5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0g
  • 5、铜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对应关系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CuOH2属于碱 B、物质a的化学式为Cu2O C、Cu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uSO4 D、把物质a转化为Cu , 属于还原反应
  • 6、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CaOCaCO3:加入适量稀盐酸 B、CO2CO:点燃混合气体 C、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锌粉 D、KNO3NaCl:降温结晶
  • 7、已知金属钴Co的性质和铁相似。则在CoO、Co2O3CoSO4中说法正确的是
    A、Co的化合价有三种 B、Co的质量分数最高的是CoSO4 C、CoO可能读作氧化亚钴 D、CoCO描述的是同一种物质
  • 8、下列宏观事实和微观解释完全正确的是
    A、H2OH2O2的构成原子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一样 B、FeSO4溶液和FeCl2溶液颜色相同——它们都含有Fe2+ C、气球受热会膨胀——气体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它们原子的结构不同
  • 9、生活中充满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A、野炊时,生石灰可用作自热食品发热包 B、贵重图书精密仪器着火宜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被浓硫酸溅到,立刻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氢氧化钠溶液 D、有人用黄铜(铜锌合金)假冒黄金,可用盐酸验明真假
  • 10、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事实

    解释

    A.

    正常雨水的pH值≈5.6

    空气中CO2溶于水生成碳酸

    B.

    相同品种的花在不同土壤里开花颜色不同

    土壤酸碱度不同

    C.

    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

    焦炭具有还原性

    D.

    布片与浓硫酸接触会被腐蚀发黑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A、A B、B C、C D、D
  • 11、水是生命之源,水的净化是各国重要课题,如图呈现了我国最新技术成果,用高分子反渗透膜净化海水制得纯水的过程,关于该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给海水加压可以加快其渗透的速率 B、左边的海水能导电而右边的纯水不能 C、该净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该流程对于水的净化程度最高
  • 12、葡萄糖C6H12O6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关于葡萄糖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由6个C,12个H和6个O构成 B、葡萄糖属于氧化物 C、葡萄糖中CHO的质量比为:6:12:6 D、葡萄糖完全燃烧可以生成H2OCO2
  • 13、氧气是重要资源,关于氧气说法正确的是
    A、液氧是火箭发动机的燃料 B、食品包装里充的是氧气来保鲜 C、空气是制取氧气最廉价易得的原料 D、氧气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 14、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生铁、钢都属于铁的合金 B、红磷、白磷都是磷的单质 C、熟石灰、烧碱都属于碱 D、天然气、酒精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 15、下列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描述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龙舟竞渡 B、米酒酿造 C、壁画彩绘 D、木刻版画
  • 16、

    某校化学课堂围绕课本《学生实验7酸、碱的化学性质》开展自主探究活动,以下是探究片段,请你参与学习。

    【一】探究酸的化学性质

    (1)向装有生锈铁钉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________。因此盐酸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一会又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原因是________。

    【二】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2)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实验验证碱的化学性质

    ①实验A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酚酞溶液变红,其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_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②实验B中,推入NaOH溶液后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要证明NaOH溶液和CO2发生了反应,还需增加的对比实验是________(写出主要操作)。

    ③实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若实验C反应后的溶液为无色,加入足量稀盐酸后的现象为________。

    【三】酸碱性质应用

    (3)下列试剂能将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稀硫酸B. 无色酚酞试液C. 碳酸钠溶液
  • 17、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是必备的化学素养。请根据图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下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若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上图装置的顺序依次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装置进气应从(填“a”或“b”)口进入。
    (4)、将二氧化碳不断通入一定量的水中,利用pH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如图所示,烧杯内溶液pH值变小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 18、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的生产和储存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目前制氢的方法主要有化石能源制氢和电解水制氢。由化石能源(煤、天然气)制得的H2中含有CO,利用液氮的低温可将CO液化分离,从而获得纯净的氢气。电解水法制氢的能量转化如图所示,氚可用于核能发电,氚是一种原子核中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的原子。

    氢气的储存有物理储氢和化学储氢。物理储氢包括加压储氢和吸附储氢。用物理方法将石墨进行剥离,得到的石墨烯可用于常温吸附氢气。锂氮化合物Li3N可用于化学储氢。

    (1)、石墨烯是一种(填“单质”或“化合物”)。
    (2)、氢气被誉为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利用液氮的低温能将H2与CO分离,从而获得纯净的氢气,该过程主要利用利用了H2与CO的不同。
    (4)、氢气的储存有储氢和化学储氢,将氢气压缩进储氢瓶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从微观角度解释)。
    (5)、下列示意图能表示氚原子的是______(填序号)。

    A、 B、 C、 D、
  • 19、如图是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温度升高,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增大 B、40℃时把30gB放入50g水中,可得到80gB的饱和溶液 C、将20℃时A、B饱和溶液升温到40℃,A是饱和溶液 D、40℃时,60gA的饱和溶液加入4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 20、19届杭州亚运会的火炬燃料零碳甲醇(CH3OH)是符合“碳中和”属性的绿色能源,是用焦炉气中的氢气与从工业尾气中捕集的二氧化碳合成而得,实现了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废碳再生。下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B、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C、该反应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D、参加反应的甲乙微粒个数之比为1∶1
上一页 253 254 255 256 25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