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清远市2016-2017学年九年级化学一模考试试卷
- 广西钦州港经济开发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教育局教研室2013-201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2012-201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广东省肇庆市鼎湖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2016年广西钦州市中考化学试题
- 2015年广西钦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广西桂林市灌阳县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广西桂林市灌阳县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广西钦州地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考试试卷
-
1、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干燥 H2
将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B
鉴别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
取样,分别滴加酚酞溶液,观察颜色
C
比较纯铜片与黄铜片的硬度
将两者相互刻画,观察划痕
D
探究NH4NO3固体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
将NH4NO3固体加入水中,搅拌,测量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A、A B、B C、C D、D -
2、工业制备的重铬酸钾(K2Cr2O7)中常混有少量K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2Cr2O7的溶解度一定比KCl的大 B、40℃时,将50gKCl加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为150 g C、60℃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可除去K2Cr2O7中混有的少量KCl
-
3、白炽灯泡的结构如图,通电后钨丝在高温下发光。生产时灯泡内可能会混人少量氧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钨丝的熔点低 B、两侧的金属丝不导电 C、灯泡内填充氮气是因为其化学性质活泼 D、白炽灯工作时,红磷能消耗残留氧气 -
4、下列实践项目与相应物质性质没有直接关联的是( )
选项
实践项目
物质性质
A
用75℅医用酒精消毒
酒精易挥发
B
使用炉具清洁剂(含NaOH)时戴乳胶手套
NaOH具有腐蚀性
C
用铁板和硫酸铜溶液制作金属蚀刻画
铁能与硫酸铜发生反应
D
用柠檬酸与小苏打自制汽水
柠檬酸能与小苏打反应生成 CO2
A、A B、B C、C D、D -
5、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粉尘爆炸实验,吹人空气后发生爆炸,硬纸板被掀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面粉属于可燃物 B、吹人空气前,面粉没有燃烧是因为塑料瓶内没有氧气 C、吹人空气,面粉剧烈燃烧大量放热,气体体积迅速膨胀 D、面粉加工厂应严禁烟火
-
6、下列有关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放出热量 B、生成 Fe3O4 C、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相等 D、参加反应的铁与生成物中铁元素质量相等
-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过氧化氢(H2O2)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产生氧气,该原理可用于实验室制氧气。氧气化学性质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反应,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1)、下列关于过氧化氢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氧分子 B、过氧化氢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1 C、过氧化氢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D、34g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可生成32 g氧气(2)、实验室用30mL8%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并进行铁丝燃烧实验。下列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取用液体
C、收集氧气
D、铁丝燃烧
-
8、自然界能减少大气中CO2。含量的途径是( )A、火山喷发 B、森林着火 C、光合作用 D、碳酸分解
-
9、钇是稀土元素的一种,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钇的元素符号为Y B、钇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9 C、钇原子的质子数为39 D、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91 g
-
10、人体中含量(以质量分数计)在0.01%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部分元素及其在人体中的含量如下表,其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是( )
元素
O
Ca
K
Fe
含量
65%
1.5%
0.4%
约0.004%
A、O B、Ca C、K D、Fe -
11、粗盐的初步提纯包含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一定不需用到的仪器是( )A、烧杯 B、漏斗 C、燃烧匙 D、蒸发皿
-
1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铝离子:Al+3 B、2个硫原子:S C、银元素:AG D、氣化镁:MgCl2
-
13、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 B、面粉 C、植物油 D、泥土
-
14、《平江图》铜雕表面涂覆了抗氧化层纳米SiO2。SiO2属于( )A、单质 B、氧化物 C、酸 D、碱
-
15、磷肥能促进植物根系生长。下列物质能用作磷肥的是( )A、CO(NH2)2 B、Ca(H2PO4)2 C、K2CO3 D、KNO3
-
16、在垃圾分类中,空的铝质易拉罐应属于( )A、
B、
C、
D、
-
1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剪裁纸张 B、冰雪融化 C、打碎玻璃 D、蜡烛燃烧
-
18、 《天工开物》记载了用锡砂(主要成分为)冶炼金属锡(Sn)的方法,其反应原理为: , 用含的锡砂,理论上可炼出锡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
19、 活动小组对自热贴发热原理进行探究,某品牌一次性自热贴说明书如下图所示。
【查阅资料】食盐对铁粉生锈有催化作用;蛭石是一种优良的保温材料;吸水性树脂具有强吸水和保水能力,且可反复释水、吸水。
一次性自热贴 主要成分:铁粉、活性炭、食盐、水、蛭石、吸水性树脂
产品性能:平均温度55℃,最高温度63℃,发热时间12h以上
使用说明:使用时将外包装袋撕开,去除内袋,将保护衬纸揭下,贴在需要取暖或热敷部位的内衣外侧,使用完后,从衣服上撕下即可
【严禁直接接触皮肤】【提出问题】自热贴为什么能发热?
【做出猜想】自热贴放出的热量主要来自铁粉生锈的过程。
【实验初探】
(1)、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步骤1
取、两袋自热贴,袋打开外袋取出内袋,揭下衬纸;B袋不打开外袋。将两袋样品放置在同样的环境中。
A袋温度很快上升,冷却后其内容物略带红褐色;B袋温度无明显变化,其内容物依旧为灰黑色。
自热贴发热是由于袋内物质与接触。
步骤2
24小时后,各取少量A、B袋内物质放入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静置片刻。
甲试管中溶液变黄色;乙试管中有气泡产生,部分物质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
24小时后,A袋内物质中一定含有。乙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得出结论】自热贴放出的热量主要来自铁粉生锈的过程。【实验再探】小组同学利用图1装置,向锥形瓶中分别放入三组物质进行实验。实验一:5g铁粉、1g氯化钠;实验二:5g铁粉、1g氯化钠、1.5mL水;实验三:5g自热贴袋内物质。测得锥形瓶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2所示。
【交流讨论】
实验一中温度几乎不变的原因是。
(3)、能证明实验二中物质发生反应的依据是。(4)、活性炭具有结构,在自热贴中可以用来吸附氧气和水加快反应速率。(5)、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自热贴发热的实质是将能转化为热能。(6)、将温度传感器改为湿度传感器,重复实验三,得到的数据如图3所示,造成湿度逐渐增大的原因可能与自热贴中有关的成分是。(7)、【反思评价】自热贴储存时应注意的事项是(答一点即可)。
-
20、 下图为实验室气体制取和应用的常用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为(填字母序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E装置是实践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设计的家用简易制氧机原理图。过碳酸钠在水的作用下分解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
①验证甲仓导出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②甲仓的主要作用(答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