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粉尘爆炸实验,吹人空气后发生爆炸,硬纸板被掀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面粉属于可燃物 B、吹人空气前,面粉没有燃烧是因为塑料瓶内没有氧气 C、吹人空气,面粉剧烈燃烧大量放热,气体体积迅速膨胀 D、面粉加工厂应严禁烟火
  • 2、下列有关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放出热量 B、生成 Fe3O4 C、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相等 D、参加反应的铁与生成物中铁元素质量相等
  •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过氧化氢(H2O2)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产生氧气,该原理可用于实验室制氧气。氧气化学性质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反应,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1)、下列关于过氧化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氧分子 B、过氧化氢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1 C、过氧化氢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D、34g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可生成32 g氧气
    (2)、实验室用30mL8%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并进行铁丝燃烧实验。下列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取用液体 C、收集氧气 D、铁丝燃烧
  • 4、自然界能减少大气中CO2。含量的途径是(   )
    A、火山喷发 B、森林着火 C、光合作用 D、碳酸分解
  • 5、钇是稀土元素的一种,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钇的元素符号为Y B、钇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9 C、钇原子的质子数为39 D、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91 g
  • 6、人体中含量(以质量分数计)在0.01%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部分元素及其在人体中的含量如下表,其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是(   )

    元素

    O

    Ca

    K

    Fe

    含量

    65%

    1.5%

    0.4%

    约0.004%

    A、O B、Ca C、K D、Fe
  • 7、粗盐的初步提纯包含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一定不需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 B、漏斗 C、燃烧匙 D、蒸发皿
  • 8、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铝离子:Al+3 B、2个硫原子:S C、银元素:AG D、氣化镁:MgCl2
  • 9、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蔗糖 B、面粉 C、植物油 D、泥土
  • 10、《平江图》铜雕表面涂覆了抗氧化层纳米SiO2。SiO2属于(   )
    A、单质 B、氧化物 C、 D、
  • 11、磷肥能促进植物根系生长。下列物质能用作磷肥的是(   )
    A、CO(NH2)2 B、Ca(H2PO4)2 C、K2CO3 D、KNO3
  • 12、在垃圾分类中,空的铝质易拉罐应属于(   )
    A、 B、 C、 D、
  • 1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剪裁纸张 B、冰雪融化 C、打碎玻璃 D、蜡烛燃烧
  • 14、 《天工开物》记载了用锡砂(主要成分为SnO2)冶炼金属锡(Sn)的方法,其反应原理为:C+SnO2__Sn+CO2 , 用含SnO215.1t的锡砂,理论上可炼出锡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 15、 活动小组对自热贴发热原理进行探究,某品牌一次性自热贴说明书如下图所示。

    【查阅资料】食盐对铁粉生锈有催化作用;蛭石是一种优良的保温材料;吸水性树脂具有强吸水和保水能力,且可反复释水、吸水。

    【提出问题】自热贴为什么能发热?

    【做出猜想】自热贴放出的热量主要来自铁粉生锈的过程。

    【实验初探】

    (1)、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步骤1

    AB两袋自热贴,A袋打开外袋取出内袋,揭下衬纸;B袋不打开外袋。将两袋样品放置在同样的环境中。

    A袋温度很快上升,冷却后其内容物略带红褐色;B袋温度无明显变化,其内容物依旧为灰黑色。

    自热贴发热是由于袋内物质与接触。

    步骤2

    24小时后,各取少量A、B袋内物质放入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静置片刻。

    甲试管中溶液变黄色;乙试管中有气泡产生,部分物质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

    24小时后,A袋内物质中一定含有。乙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得出结论】自热贴放出的热量主要来自铁粉生锈的过程。

    【实验再探】小组同学利用图1装置,向锥形瓶中分别放入三组物质进行实验。实验一:5g铁粉、1g氯化钠;实验二:5g铁粉、1g氯化钠、1.5mL水;实验三:5g自热贴袋内物质。测得锥形瓶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2所示。

    【交流讨论】

    实验一中温度几乎不变的原因是

    (3)、能证明实验二中物质发生反应的依据是
    (4)、活性炭具有结构,在自热贴中可以用来吸附氧气和水加快反应速率。
    (5)、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自热贴发热的实质是将能转化为热能。
    (6)、将温度传感器改为湿度传感器,重复实验三,得到的数据如图3所示,造成湿度逐渐增大的原因可能与自热贴中有关的成分是
    (7)、【反思评价】

    自热贴储存时应注意的事项是(答一点即可)。

  • 16、 下图为实验室气体制取和应用的常用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为(填字母序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E装置是实践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设计的家用简易制氧机原理图。过碳酸钠在水的作用下分解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

    ①验证甲仓导出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②甲仓的主要作用(答一点即可)。

  • 17、 为应对冬季降雪给交通带来的不便,各地常采取机械除雪、人工除雪、融雪剂撒布等方式开展除雪保通工作。项目小组对融雪剂融雪原理、融雪剂成分及对环境的影响产生兴趣并展开探究。
    (1)、任务一:了解融雪剂融雪原理

    【实践调研】小组同学经过实地走访了解到,常见融雪剂的主要成分是氯盐,本地使用的某种融雪剂可能由氯化钠、硝酸钠、氯化钙、硫酸铜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撒融雪剂融雪的原理是所形成的溶液凝固点(选填“升高”或“降低”)

    (2)、任务二:探究融雪剂成分

    小组同学为探究上述融雪剂成分,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已知:氯化银为白色沉淀。

    i、该融雪剂一定含有 , 一定不含有

    ii、生成白色沉淀A的化学方程式是 , 白色沉淀B的化学式是

    (3)、任务三:调查融雪剂对环境的影响

    【查阅资料】常见融雪剂的危害

     

    氯化钠

    氯化钙

    氯化镁

    氯化钾

    对金属的腐蚀

    100%

    50-70%

    40-60%

    5-20%

    对水泥的腐蚀

    强烈破坏100%

    强烈破坏25%

    轻微破坏5%

    无破坏1%

    对土壤的影响

    造成土壤板结

    土壤轻度板结

    影响较小

    改良土壤碱性

    【反思评价】常见融雪剂中危害最大的成分是、你对道路除雪行动提出的一点建议是

  • 18、 我国大规模利用的CO2转化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图1是我国科研人员研究的CO2转化为化学产品的技术路线。

    (1)、“碳捕获”是指从空气中吸收CO2。生石灰可用于“捕获”CO2 , 其反应原理为:CaO+CO2=XX的化学式为
    (2)、借助零碳能源电解水制取氢气。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反应。
    (3)、汽油常用作汽车的燃料。在汽油机工作的吸气冲程中,需要将汽油雾化,从燃烧的角度分析其目的是
    (4)、图2是在催化剂作用下,CO2制甲醇(CH3OH)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过程Ⅱ“”分成的两种粒子名称是写出图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从环境或能源的角度,上述技术路线能解决的现实问题是
  • 19、 新疆特产葡萄干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高热量食品。学习小组查得某品种葡萄干样品的成分及含量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在晾房里自然晾晒成葡萄干的过程中,发生了(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葡萄干是(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葡萄干中提供热量的主要营养物质是
    (3)、葡萄干中丰富的钾对维持心脏功能和血压有重要作用。这里的“钾”是指(选填“元素”或“单质”)。
    (4)、葡萄干中的白藜芦醇(C14H12O3)具有防止机体老化的作用。白藜芦醇(C14H12O3)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5)、葡萄干中的锌能辅助改善厌食症。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2所示,锌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 20、 某同学用pH传感器测定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随着pH的减小逐渐增大 C、B点溶液中HCl和NaOH等质量反应 D、向A点溶液中加入碳酸钙固体,能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