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薯片因其多样的口味和香脆的口感成为了深受大家喜爱的零食。某工厂中薯片的制作流程如下,请结合图文信息,分析思考,解决问题。
(1)、对土豆进行洗涤时所用的自来水属于(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切片,烘干过程中土豆发生的变化属于变化。(3)、包装过程中充入的气体通常是氮气,这是利用了该气体的性质。(4)、酥脆的薯片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 -
2、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请用相应成分的化学用语或名称填空:(1)、面对初三的第一次阶段训练,同学们可能会有点激动,你可以深呼吸平复激动的心情,请问你刚才吸入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2)、酸雨是三大环境问题之一,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等。(3)、钓鱼是深受喜欢的休闲活动,鱼虾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含有。(4)、澄清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表面会形成一层白膜,说明空气中含有。
-
3、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装置。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实验可测得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 B、使用过量的硫代替红磷也可以得出相同的实验结果 C、加入少量水的目的是使气体迅速降温,促使燃着的红磷熄灭 D、通过实验时量筒中水的体积变化可得出瓶中被消耗 O2的体积 -
4、符合如图中C部分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A、硫+氧气二氧化硫 B、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水→碳酸 D、氢气+氧化铜铜+水 -
5、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A、冰水共存物、澄清石灰水 B、二氧化碳、液氧 C、矿泉水、高锰酸钾 D、净化后的空气、四氧化三铁
-
6、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光,产生大量白雾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热,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
7、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按照质量计算,空气中的氮气约占78% B、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大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C、空气质量指数越高,代表空气质量越好 D、氮气可以用作保护气,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
8、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实验设计正确的是A、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B、
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
C、
倾倒液体
D、
点燃酒精灯
-
9、规范的实验操作可以保证实验操作者的人身安全,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剩的药品直接倒进下水管道处理 B、无毒的化学药品可以用舌头品尝其味道 C、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要立即清洗干净 D、实验中酒精灯不慎打翻着火,要用湿抹布盖灭
-
10、第九届亚冬会于2025年2月7日在哈尔滨开幕。下列开幕式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点燃火炬 B、LED屏幕发光 C、彩球放飞 D、歌曲演唱
-
11、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1)、为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影响,甲同学设计以下对比实验:
实验1 将50mL浓度为6%过氧化氢溶液与1.0gMnO2均匀混合
实验2 将50mL浓度为6%过氧化氢溶液与1.0gCuO均匀混合
在相同温度下,通过测定 , 比较反应的快慢。
(2)、乙同学为探究双氧水的浓度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三次实验,记录各收集一瓶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实验
双氧水质量(g)
双氧水浓度
二氧化锰质量(g)
收集时间(s)
1
100
6%
5
200
2
100
12%
5
100
3
100
18%
67
①取用二氧化锰的仪器是(填字母),实验3中加入的二氧化锰质量为g。

②相同条件下,实验3产生氧气的速率最快,说明。
(3)、丙同学为了探究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另一因素,设计如下实验步骤:1.选择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2.称取0.1克的二氧化锰粉末加入容器中
3.量取50mL浓度1%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容器中,记录一定时间内收集到气体体积
4.改变二氧化锰的质量,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时间/秒
生成氧气的体积/毫升
0.1克MnO2
0.2克MnO2
0.3克MnO2
0.4克MnO2
40
49
61
75
86
80
77
87
90
92
120
89
92
92
92
160
92
92
92
92
①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②实验中除了量筒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有和。在用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保持水平。
③为完成本实验,应选择下图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中的组合是(选填序号)。

-
12、小红对暗紫色固体粉末A进行实验,固体C为黑色粉末,实验过程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提示:1.过滤操作能将混合物中不溶于水和溶于水的物质分离出来
2.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B;C;D;(2)、写出无色溶液D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该反应氧化反应。(填“属于”或“不属于”)(3)、写出铁丝在气体B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现象E为 , 做实验时瓶底放少量水的作用为。 -
13、
为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课本实验(图1)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并进行了相关探究。

【初步分析】
(1)写出图1中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若将红磷换成木炭,会导致测定结果。(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图2中电热棒的作用是 , 与图1相比,图2实验的优点是(写一条)。
【继续实验】
查阅资料可知,足量红磷燃烧并不能耗尽空气中的氧气,老师建议用食品脱氧剂(可吸收氧气,减缓食品腐烂)代替红磷进行实验。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进行了如图3实验。

【实验步骤】
①取一根玻璃管,用橡胶塞将一端密封。
②如图3甲所示,将足量的食品脱氧剂粉末迅速装入玻璃管,立即向管口注入一滴水将玻璃管密封,水滴的下端标为A。弹动玻璃管使脱氧剂粉末分布均匀且紧密,并在脱氧剂的上端标为0。
③如图3乙所示,水平滚动玻璃管,使食品脱氧剂粉末平铺在玻璃管中,静置至水滴不再移动时,将水滴的右端标为B。
④用刻度尺测量出AO段和AB段的长度,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AO/mm
AB/mm
526
110.0
(3)实验过程中水滴会向O点移动,这是因为食品脱氧剂吸收氧气,导致玻璃管内压强(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得出结论】
(4)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中测得的氧气含量为(结果精确到0.1%)
【交流讨论】
(5)实验步骤③中,将食品脱氧剂粉末平铺在玻璃管中的目的是。根据实验原理,在方便操作的前提下,实验中使用的玻璃管越(填“粗”或“细”),实验结果越精确。
-
1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①;②(2)、制取氧气时若想收集较纯净氧气,收集装置应为(填字母),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 ,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3)、制取氧气时,大致分为以下几步:a加热试管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向试管中装入试剂,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后,固定在铁架台上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e停止加热 f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______
A、bcadef B、abcdef C、bcadfe D、abcdfe(4)、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当时开始收集;能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5)、实验时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写一个即可) -
15、填空题(1)、写出下列元素或物质的化学符号:
铝 硫 水 氮气
(2)、写出需用到的仪器名称。1.贮存少量气体的仪器是;
2.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
3.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的仪器是
-
16、我国的化学和化工研究发展迅猛,一大批优秀的化学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我国优秀化学家研究领域主要涉及石油化工催化剂研发的是A、闵恩泽 B、徐光宪 C、屠呦呦 D、张青莲
-
17、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具有可燃性 B、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所有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氧气在低温下能变成淡蓝色的液体或固体
-
18、某化学小组同学提出:可用燃着的小木条检验呼出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做出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反思评价
-
19、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推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A、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B、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C、无明显变化 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
20、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有关联的是
选项
物质
性质
用途
A
氧气
支持燃烧
医疗急救
B
金刚石
硬度大
作装饰品
C
稀有气体
沸点低
制成多种用途电光源
D
酒精
可燃性
用作酒精灯的燃料
A、A B、B C、C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