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请结合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上图所示装置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2)、用高锰酸钾要制备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填序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3)、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
    (4)、该实验的主要步骤有:①将导气管移出水槽;②加热;③装药品、棉花;④收集;⑤熄灭酒精灯;⑥检查装置气密性。正确的操作顺序
    (5)、如下图,该装置常被称为“多功能瓶”,可以用来收集气体,利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如下图),既可以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也可收集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若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填a或b)端通入,若瓶中装满水后(下图),还可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填m或n)端通入。

  • 2、按要求填空: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化学式)
    (2)、红磷燃烧实验中,燃烧后集气瓶内剩余的主要气体:。(化学式)
    (3)、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集气瓶底部的水的作用是:。(文字描述)
    (4)、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会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化学式)
    (5)、在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是
  • 3、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用量,则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液体取1~2mL B、滴管吸满药液后,管口端要靠在试管壁上,使液体沿管壁流下 C、观察量筒里液体的体积,应把量筒举起,让视线与量筒的液面相平,再读出数值 D、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胶帽在上,平放或倒置,防止试液倒流,腐蚀胶帽
  • 4、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的变化体现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5、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课外实验。

    实验一:如图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当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时,打开止水夹,集气瓶内上升的水面小于理论值,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_(写一点)。

    (2)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了氮气________的化学性质。

    实验二:如图2探究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后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

    【提出问题】足量红磷在密闭的三颈烧瓶内燃烧熄灭后,容器中是否有氧气剩余?

    【猜想假设】猜想①:有氧气剩余;猜想②:无氧气剩余。

    【实验验证】该小组同学按图2组装好实验装置,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红磷燃烧直至熄灭;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开始燃烧。

    【实验结论】

    (3)猜想________正确。

    【交流讨论】

    (4)根据实验结论,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选择________(填“红磷”或“白磷”)结果更准确。

    【拓展延伸】为提高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精确度,化学兴趣小组在查阅相关资料后改用“暖宝宝”对实验进行了如图3的创新改进。

    【查阅资料】暖宝宝中含有铁粉,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放出热量,几乎能耗尽容器中的氧气。

    【实验方案】在实际容积为150 mL的集气瓶里先加入50 mL的水,右侧连接装有50 mL空气的注射器(注射器活塞与内壁摩擦非常小,可忽略不计)。重复3次上述实验,记录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1

    2

    3

    注射器剩余气体读数

    20.1 mL

    20.0 mL

    19.9 mL

    (5)整个实验过程中注射器活塞的变化是_______(填序号)

    A. 向左移B. 先向左移,再向右移C. 向右移D. 先向右移,再向左移

    (6)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用百分数表示)。

    【交流讨论】

    (7)实验室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选用铁丝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主要原因是________。

  • 6、请根据如图提供的实验装置(部分铁架台、铁夹省略),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②
    (2)、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时,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下同),若想收集纯净的氧气,应该选择收集装置
    (3)、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 , 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
    (4)、实验室如果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5)、氨气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则实验室氨气的发生装置可选用 , 收集装置可选用
  • 7、A-H八种物质,有如图所示关系:其中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G为黑色固体,H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试推断:

    (1)、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回答:A的名称为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3)、做③实验时,夹持G物质的坩埚钳需要自上而下缓慢伸入的原因是
  • 8、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家族的“生长树”如图1所示。

    (1)、图1树上的“果子”中,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2)、图2是进行图1中实验的装置:C中产生的现象是银白色固体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并放热;发生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3)、A、B、C集气瓶底部均盛有少量水,其中能将水换成细沙的是(填字母)。
    (4)、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的影响因素是。做硫燃烧实验时,要选择图标④的理由是

  • 9、薯片因其多样的口味和香脆的口感成为了深受大家喜爱的零食。某工厂中薯片的制作流程如下,请结合图文信息,分析思考,解决问题。

    (1)、对土豆进行洗涤时所用的自来水属于(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切片,烘干过程中土豆发生的变化属于变化。
    (3)、包装过程中充入的气体通常是氮气,这是利用了该气体的性质。
    (4)、酥脆的薯片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
  • 10、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请用相应成分的化学用语或名称填空:
    (1)、面对初三的第一次阶段训练,同学们可能会有点激动,你可以深呼吸平复激动的心情,请问你刚才吸入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
    (2)、酸雨是三大环境问题之一,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NO2等。
    (3)、钓鱼是深受喜欢的休闲活动,鱼虾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含有
    (4)、澄清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表面会形成一层白膜,说明空气中含有
  • 11、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装置。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实验可测得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15 B、使用过量的硫代替红磷也可以得出相同的实验结果 C、加入少量水的目的是使气体迅速降温,促使燃着的红磷熄灭 D、通过实验时量筒中水的体积变化可得出瓶中被消耗 O2的体积
  • 12、符合如图中C部分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A、硫+氧气二氧化硫 B、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水→碳酸 D、氢气+氧化铜铜+水
  • 1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冰水共存物、澄清石灰水 B、二氧化碳、液氧 C、矿泉水、高锰酸钾 D、净化后的空气、四氧化三铁
  • 14、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光,产生大量白雾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热,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 15、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按照质量计算,空气中的氮气约占78% B、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大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C、空气质量指数越高,代表空气质量越好 D、氮气可以用作保护气,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 16、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A、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B、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 C、倾倒液体 D、点燃酒精灯
  • 17、规范的实验操作可以保证实验操作者的人身安全,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剩的药品直接倒进下水管道处理 B、无毒的化学药品可以用舌头品尝其味道 C、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要立即清洗干净 D、实验中酒精灯不慎打翻着火,要用湿抹布盖灭
  • 18、第九届亚冬会于2025年2月7日在哈尔滨开幕。下列开幕式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点燃火炬 B、LED屏幕发光 C、彩球放飞 D、歌曲演唱
  • 19、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1)、为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影响,甲同学设计以下对比实验:

    实验1   将50mL浓度为6%过氧化氢溶液与1.0gMnO2均匀混合

    实验2   将50mL浓度为6%过氧化氢溶液与1.0gCuO均匀混合

    在相同温度下,通过测定 , 比较反应的快慢。

    (2)、乙同学为探究双氧水的浓度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三次实验,记录各收集一瓶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

    实验

    双氧水质量(g)

    双氧水浓度

    二氧化锰质量(g)

    收集时间(s)

    1

    100

    6%

    5

    200

    2

    100

    12%

    5

    100

    3

    100

    18%


    67

    ①取用二氧化锰的仪器是(填字母),实验3中加入的二氧化锰质量为g。

    ②相同条件下,实验3产生氧气的速率最快,说明

    (3)、丙同学为了探究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另一因素,设计如下实验步骤:

    1.选择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2.称取0.1克的二氧化锰粉末加入容器中

    3.量取50mL浓度1%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容器中,记录一定时间内收集到气体体积

    4.改变二氧化锰的质量,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时间/秒

    生成氧气的体积/毫升

    0.1克MnO2

    0.2克MnO2

    0.3克MnO2

    0.4克MnO2

    40

    49

    61

    75

    86

    80

    77

    87

    90

    92

    120

    89

    92

    92

    92

    160

    92

    92

    92

    92

    ①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②实验中除了量筒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有。在用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保持水平。

    ③为完成本实验,应选择下图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中的组合是(选填序号)。

  • 20、小红对暗紫色固体粉末A进行实验,固体C为黑色粉末,实验过程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提示:1.过滤操作能将混合物中不溶于水和溶于水的物质分离出来

    2.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B;C;D
    (2)、写出无色溶液D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该反应氧化反应。(填“属于”或“不属于”)
    (3)、写出铁丝在气体B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现象E为 , 做实验时瓶底放少量水的作用为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