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鉴别蔗糖和碱面,可分别加水溶解后测溶液导电性 B、除去铜片表面的氧化铜,可将铜片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C、判断酸碱恰好完全反应,可利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 D、检验二氧化碳,可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
2、《天工开物》记载的“淋煎”法制取海盐,主要包含“海水淋洗”和“卤水煎炼”两个环节。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淋洗”可以增大NaCl的溶解度 B、“卤水煎炼”是蒸发结晶的过程 C、20℃时,NaCl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质量比为35.9:100 D、20℃时,将20gNaCl溶于50g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 -
3、煤的气化是煤综合利用的方法之一,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表示氢分子,其符号为2H
B、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质量比为1:1
-
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催化反应广泛存在,如豆科植物固氮、合成氨、生产硫酸、光解水制氢、汽车尾气中CO和NO净化处理等。催化分解的反应,研究认为反应过程中经历了“”的过程。
(1)、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豆科植物固氮过程中,吸收空气中的N2 B、光解水制取氢气,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汽车尾气净化处理,可以改善空气质量 D、制反应中,参与化学反应(2)、下列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氨气有刺激性气味,用于生产氮肥 B、氢气有可燃性,用作燃料 C、浓硫酸有吸水性,用于金属除锈 D、CO无色无味,用于炼铁 -
5、水是我们最为熟悉的物质之一。水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由大量水分子聚集而成 B、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 C、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g D、水沸腾过程中水分子体积变大 -
6、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取用氯化钠
B、
称量氯化钠
C、
量取水
D、
溶解氯化钠
-
7、“铝冰”是一种新型固体火箭推进剂,其成分由纳米铝粉和结成冰的水混合而成。“铝冰”所属的物质类别是( )A、单质 B、氧化物 C、有机物 D、混合物
-
8、化学在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列研究范畴与化学有关的是( )A、软件开发 B、雷达探测 C、药物研制 D、地图测绘
-
9、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且无毒,可用作食品防腐的保护气 B、目前计入空气质量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碳、臭氧等 C、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是化学变化 D、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质量分数约为78%
-
10、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制取氧气

i.上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ii.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 收集较干燥氧气,应选用如上图装置中的(填字母)。
iii.若选用装置AC组合制取氧气,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红色,原因是。
iv.从环保和节能的角度考虑,可选用B装置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
(2)、为了探究潜艇制氧器,小亮以爆炸盐(溶于水会产生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为原料设计了简易装置(如图)。加料后,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作用。右舱中水的作用是(答1点即可)。
-
11、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有关水的化学知识:(1)、自然界的水大多数是(填“混合物”或“纯净物”);(2)、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3)、活性炭能除去河水中的异味,这是利用活性炭的。
-
12、《天工开物》中记载了我国的古代炼铁,现代工业上采用高炉炼铁。
(1)、工业炼铁使用图Ⅰ设备是高炉,炼铁时将图Ⅱ中固体原料按一定配比与富氧热空气共同投入炼铁设备中,固体原料的投放口为(填“A”或“B”)(2)、主要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请写出ii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某同学想测炼出生铁中含碳量,便于送去炼钢厂炼钢。该同学取11.6g样品,将60g稀硫酸分5次加入样品中,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12
12
12
12
12
生成气体的质量/g
0.12
X
0.36
0.4
0.4
①上表中X=。
②求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
③画出加入稀硫酸过程中生成H2质量的变化图,并标注必要的数值。

-
13、
对于金属材料,我们应该从多角度了解。
I.金属冶炼
(1)《天工开物》中记载了炼锡的场景:“凡煎炼亦用烘炉,入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鞴(指鼓入空气)熔化。”“点铅勾锡”是炼锡的关键步骤,加铅能使锡较易熔化流出,其原因是。
Ⅱ.金属的锈蚀与防护
(2)铁生锈是因为铁会与空气中的反应。对钢铁制品进行“发蓝”处理,使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能有效防止钢铁锈蚀。再写出一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Ⅲ.金属的回收再利用
(3)某学习小组同学欲从废旧电脑的某些零部件中回收金属银,设计流程如图所示。2

①步骤I和步骤Ⅱ都涉及的实验操作是 , 该操作过程中无细节错误,结束后展开滤纸(假设铺灰部分代表滤渣),滤渣分布的情况最接近图中的(填字母序号)。
A.
B.
C.
D.
②步骤I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的作用是 , 步骤Ⅰ后所得溶液中的金属离子符号是。
③固体的成分是 , 步骤Ⅱ的反应方程式。
-
14、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足量的锌加入到浓硫酸中,发现有大量的气泡放出,他们对产生的所有气体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锌粒加入浓硫酸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浓硫酸能与锌反应,但不产生氢气,也不会产生氧气;
②SO2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能使品红(一种红色色素)溶液褪色。
【提出猜想】甲:气体是H2 ; 乙:气体是SO2; 丙:气体是SO2和H2;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的装置进行探究:(部分夹持器材略去)。

(1)实验开始后,观察到A中品红溶液褪色,证明气体中含有。
(2)B装置的作用是。
(3)C装置在点燃酒精灯加热之前应先通一段时间的气体,目的是;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 , 证明气体中含有H2 , C中试管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4)推测D瓶中溶液的作用是。
【讨论】
(5)锌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水和二氧化硫,为什么在反应过程中又产生了氢气呢?用化学方程式说明产生氢气的原因:。
(6)锌与浓硫酸和稀硫酸反应都可以产生硫酸锌。如果需要制取硫酸锌,用锌与稀硫酸反应的优点是(任填一种合理的答案)。
-
15、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几种装置。
(1)、仪器①的名称是。(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该反应的方程式是 , 应选用的装置是(填序号)。(3)、某同学设计了F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相关性质。①转动Y型管,稀盐酸流动,与物质M接触,反应开始。则物质M应为。Y型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F装置中出现现象时,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同时说明二氧化碳具有性质。
③往软塑料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盖上瓶塞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及的现象。
-
16、可燃冰(CH4•nH2O)外观像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可燃冰的形成要满足三个条件:(1)温度不能太高;(2)压力要足够大;(3)要有甲烷气源。在上述三个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天然气可与水生成甲烷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岩层的空隙中。可燃冰具有热值高、储量丰富等优点,因而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源。甲烷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制备炭黑、乙炔等。
2017年我国在南海海域成功试采可燃冰,走在世界前列,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当今世界能源储量最丰富的是。(2)、可燃冰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形成的适宜条件是。A.高温高压 B.低温高压 C.低温低压
(3)、可燃冰有望成为未来新能源的原因是 , 请你再说出一种新能源:。(4)、下列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___________。A、甲烷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二氮 D、二氧化碳(5)、写出甲烷燃烧的反应方程式。 -
17、如图为我国古代“布灰种盐”生产海盐的部分场景,其过程为“烧草为灰,布在滩场,然后以海水渍之,俟晒结浮白,扫而复淋”。经过多次“扫而复淋”,提高卤水浓度获得“上等卤水”(氯化钠的质量分数约为15%),用于煎炼海盐。
(1)、“1000g”上等卤水”蒸干后,可得氯化钠的质量约为g。用这些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序号)。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用获得的“上等卤水”煎炼海盐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原因是。(3)、将“上等卤水”在100℃恒温蒸发至刚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的组成为:150g 溶液中含水100g、NaCl 39.8g、MgCl2 7.65g及其他成分2.55g。将150g 此溶液降温至20℃,有g NaCl 析出(溶解度见表),此时,(填“有”或“没有”)MgCl2析出,此时的溶液是氯化钠的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温度/℃
20
60
100
溶解度/g
NaCl
36.0
37.3
39.8
MgCl2
54.8
61.3
73.0
-
18、下列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表述不一致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探究水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之一


C.检验氧气
D.用NaCl溶于水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A、A B、B C、C D、D -
19、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两种固体
各取少量固体,分别溶于水中,测溶液的温度
B
除去FeSO4溶液中的少量 CuSO4
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C
探究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将铁丝、铜丝分别插入硫酸锌溶液中
D
鉴别 CO2和 CO
通入紫色石蕊溶液,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
20、如图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15% C、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溶质的方法 D、甲物质中有少量乙物质,可以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得到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