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长征五号”大推力运载火箭助力我国天宫空间站建设。该火箭助推器使用煤油(含C11、C24、Cl2H26、C13H28等分子)作燃料,可知煤油属于
    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
  • 2、“以绿为底,筑牢美丽生态云南根基”,下列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
    A、积极植树造林 B、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C、工业废气直接排放 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 3、玄武岩“织”出“中国红”。超细玄武岩纤维是制作嫦娥六号月面国旗的重要材料,其含有的“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A、0 B、+4 C、-4 D、+2
  • 4、草芽在云南已经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草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钙、铁、镁等多种矿物质,这里的“钙”“铁”“镁”指的是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离子
  • 5、下列叙述中,属于石蜡化学性质的是
    A、常温下为固体 B、硬度较小。 C、密度比水小 D、能在空气中燃烧
  • 6、下列图标中,属于“节约用水”标志的是
    A、 B、 C、 D、
  • 7、

    《蜡烛的化学史》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所著的传世科普经典。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蜡烛燃烧展开了以下探究。

    任务一: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进行实验】同学们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图所示)。

    【实验现象】

    (1)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小组讨论】

    (2)若欲证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则应进行的操作是

    【得出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蜡烛燃烧现象的理解,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一系列更为深入的实验探究。

    任务二:对密闭集气瓶内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装置如图所示。

    【进行实验】

    【实验1】6个集气瓶中盛有不同配比的氧气、氮气的混合气体,分别用6支相同的蜡烛点燃后测定其燃烧时间,

    氧气体积分数

    10%

    20%

    40%

    60%

    80%

    100%

    燃烧时间/s

    0

    12

    26

    35

    30

    25

    现象

    立即熄灭

    安静燃烧

    剧烈燃烧,烛芯长度变大,蜡烛高度变小

    【实验2-1】将集气瓶中充满空气,测定相同蜡烛高度、不同烛芯长度的蜡烛在集气瓶中燃烧的时间。

    烛芯长度/cm

    0.2

    0.5

    0.7

    0.9

    燃烧时间/s

    16.01

    12.09

    11.40

    8.49

    【实验2-2】

    (3)将集气瓶中充满空气,测定的蜡烛在集气瓶中的燃烧时间。

    蜡烛高度/cm

    1

    3

    5

    7

    燃烧时间/s

    17.58

    10.28

    8.99

    7.84

    【分析与结论】

    (4)实验1的目的是探究对蜡烛在集气瓶中燃烧时间的影响。

    (5)实验2-1的结论是

    【反思与评价】

    (6)甲同学认为实验2蜡烛熄灭的原因是氧气完全消耗,乙同学依据实验1判断甲同学的说法不严谨,支持乙同学判断的证据是

    (7)实验1中,氧气体积分数大于60%之后,氧气体积分数增大,蜡烛燃烧时间变短。结合实验2分析其原因是

  • 8、物质的多样性,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填序号,下同);属于单质;属于化合物

    ①洁净空气 ②水 ③氧气   ④矿泉水 ⑤铁 ⑥水银 ⑦加碘食盐

  • 9、仔细阅读下面短文,根据题目要求完成填空。

    ①通常状况下过氧乙酸为无色的液体,②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④温度稍高即可分解放出氧气,⑤加热到110℃时发生强烈爆炸,⑥过氧乙酸的溶液可用于织物、纸张等的脱色,⑦还可以做环境的杀菌消毒剂。

    (1)、描述过氧乙酸物理性质的语句是(填序号,下同)。
    (2)、描述过氧乙酸化学性质的语句是
    (3)、描述过氧乙酸用途的语句是
  • 10、微粒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1个α粒子由2个中子和2个质子构成,则α粒子带电(填“正”或“负”),1个α粒子与1个He-4原子构成上的差别是
    (2)、一个C60分子中含个碳原子,C60是制作某种燃料电池的原料,电池的能量转化形式是由转化为电能。
  • 11、

    请认真分析如图结构并回答下列问题。

    (1)钛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x=;钛元素质子数为

    (2)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为

    (3)如图1所示,若x=17 , 则该粒子为(填化学符号);若x=20 , 则该粒子为(填化学符号)。

    (4)如图2所示,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 相对原子质量 , 硒原子Se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的符号为

    (5)如上图所示,D所表示的粒子属于第周期的元素。

    (6)如上图所示,与F粒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离子符号是。在C、D、E、F中,化学性质相似是(填字母)。

    (7)已知钠离子和氯离子形成的化合物氯化钠的符号为NaCl , 根据所学知识推测氯化钙的符号是

  • 12、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各项科技的运用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智造”
    (1)、冬奥会运动服中使用了高科技材料石墨烯,石墨烯是一层碳原子(如图,黑球代表碳原子),石墨烯属于(“单质”或“化合物”)

    (2)、冬奥会运用的5G通信技术是一大科技亮点,5G通信芯片是用氮化镓材料制成的。图甲是镓(Ga)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形成镓离子的符号为

  • 13、通过化学课程学习,我们能用化学的观点认识身边的物质。
    (1)、天然气输入千家万户,燃烧天然气做饭是利用了天然气的(填写一条化学性质)。
    (2)、泸州高铁方便人们出行,制造高铁使用的铝合金中的铝由(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3)、手机里的各种信息存储在芯片上,芯片中含有的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下图,该元素的名称是。这种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整数)

  • 1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学改变生活。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环境综合治理,长江水质越来越好,用数字和符号表示3个水分子
    (2)、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都是由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它们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构成二氧化氮(NO2)的微粒是(填粒子名称)。
    (3)、1个氢氧根离子和1个水分子均含有个电子;
    (4)、氯化钠是由(填化学符号)构成。
  • 15、“化学观念”是从化学视角对物质世界的总体认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B、只要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就是同种元素 C、化学反应既可储存能量,也能释放能量 D、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
  • 16、下列宏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是由于汞原子体积变大 B、氢气燃烧生成水,该变化在微观方面上有水分子生成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原子种类不同 D、H2O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
  •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比较核电荷数:S2->S B、二氧化碳的化学符号为CO2 , 说明二氧化碳中含有O2分子 C、化学性质不相同 D、2Fe3+和3N中的“3”都表示微粒的个数
  • 18、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某实验小组探究了不同催化剂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实验装置如题图1所示。将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4%的H2O2溶液快速推入装有催化剂的圆底烧瓶中,实验数据见下表:

    实验编号

    催化剂

    催化剂的质量(g)

    完全反应所需时间(s)

    MnO2

    2.0

    25.0

    FeCl3

    2.0

    35.0

    (1)、实验前需准备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若要配制20g溶质质量分数为3.4%的H2O2溶液,需取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H2O2溶液g(精确到0.1)。
    (2)、根据实验探究目的,从上表中的实验数据中,可得出结论是
    (3)、计算实验Ⅰ条件下H2O2完全分解所得氧气的质量,并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4)、在题图2中画出实验II过程中生成O2的曲线图
  • 19、海水素有“液体工业原料”之美誉。工业“从海水中提取铁”的主要流程如下图。

    已知: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1)、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2)、③中加入的石灰乳应过量,目的是;操作a的名称是
    (3)、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该反应生产生石灰的主要原料来源于海洋中的贝壳,优点是。煅烧贝壳时,会产生CO2气体,CO2排放过多可造成的环境问题是。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提出一条实现“碳中和”的措施
  • 20、某小组同学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探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组成。

    (1)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恰好反应,溶质为

    猜想二:有NaCl,HCl

    猜想三:有NaCl,NaOH                                 

    猜想四:有NaCl,NaOH,HCl

    经过讨论,同学们直接得出猜想四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为了验证其余哪种猜想是正确的,同学们又做了以下实验: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猜想三不正确

    步骤二:再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溶液

    有气泡产生

    猜想正确

    【交流与反思】还可以用下列哪种物质来证明上述猜想是正确的

    A.Zn          B.NaOH             C.CuO               D.AgNO3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