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化学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某“暖宝宝”的成分时,得到了一份溶质为NaCl、CuCl2、FeCl2的溶液。常温下,取ag该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M(不饱和)和滤渣N。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液 M 的溶质为 NaCl、ZnCl2 B、滤液M的质量一定小于 ag C、滤渣 N中含有钠、铜、铁三种单质 D、向滤渣N 中滴加稀盐酸会有气泡冒出
-
2、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ZnSO4溶液中混有的少量H2SO4
加入过量的锌粉,过滤
B
除去 溶液中混有的少量
加入过量的 溶液,过滤
C
除去 CaO中混有的少量(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D
除去 CuO 中混有的少量铜粉
在氧气中充分加热
A、A B、B C、C D、D -
3、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图中对应的四种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甲、乙两种物质均为氧化物 C、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改变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2:9 -
4、氯化钙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工业生产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粉碎石灰石是为了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B、反应釜中,通过搅拌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C、反应釜中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过滤除去杂质是利用各组分的沸点不同 -
5、宏观、微观相结合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 )A、“过雨荷花满院香”————荷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B、石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金刚石————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C、盐酸与 NaOH发生中和反应————H+和OH-结合生成H2O D、CO 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
6、化学观念是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C、物质是具有多样性的 D、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燃烧 B、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之和为零
-
8、下列常见危险化学品标志中,表示“易于自燃的物质”的是 ( )A、
B、
C、
D、
-
9、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食用蔬菜、水果可补充维生素 B、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以促进粮食增产 C、液态氮气可用作制冷剂 D、焙制糕点加入碳酸氢钠使其疏松可口
-
10、如图为同一周期元素的名称、符号和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锂元素和铍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 B、图中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 C、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图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大 -
11、2025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冰川保护”。下列有关水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 B、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 C、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D、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
-
1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点燃酒精灯
C、检查气密性
D、过滤黄河水
-
13、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美丽泉城。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分类投放垃圾 B、增加绿植面积 C、倡导绿色出行 D、随意排放污水
-
1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闻气味
B、
加热液体
C、
溶解固体
D、
连接仪器
-
15、如图是中学教材中的几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若各步操作完全正确,打开止水夹后可以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水量;(2)、实验二中,将木炭由上至下伸入集气瓶,以充分利用氧气;(3)、实验三中,硫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原因是;(4)、实验四中,待火柴时伸入集气瓶;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
16、如图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有同学对事先在烧瓶中加水产生了疑问,他提出了猜想:
猜想1:加水可以起到稀释的作用,使反应速率变缓。
猜想2:…
他还根据猜想进行了实验:每次取15mL15%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
1
2
3
4
5
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
3%
5%
10%
15%
二氧化锰粉末用量/g
0.5
0.5
0.5
0.5
0.5
收集到500mL气体所用时间/s
560
186
103
35
12
反应后液体的温度/℃
26
38
43
59
71
(1)、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2)、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有怎样的影响?。(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写出该同学提出的猜想2:加水可以。 -
17、小王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过程中,出现了下面的异常情况,请你帮他分析其中的可能原因:(1)、在收集氧气的过程中,发现水槽中的水呈现紫红色;(2)、收集到的氧气不纯;(3)、收集不到氧气;(4)、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破裂。
-
18、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洁净的空气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2)、PM2.5是指大气中(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据报道,今年1-4月南京空气中PM2.5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2.3%,下列行为不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填字母)。
A.燃煤火力发电 B.治理工地扬尘 C.露天焚烧垃圾 D.使用氢能源汽车
-
19、某同学用如下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请你填写有关空格.
(1)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是;
(2)待该物质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3)实验后发现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五分之一,原因是(任写两点)、 . (4)由本实验可以推测氮气的性质 .
-
20、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物质。如图是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氧气的流程示意图:

①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过程主要发生(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 已知:液氮的沸点为﹣196℃,液氧的沸点为﹣183℃,液态空气在蒸发时,首先蒸发出来的是(填化学式)。
③ 这样制得的氧气属(填“纯净物”或“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