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火焰分割”趣味实验:先将加热至红热的铁丝网a平伸到火焰上部,如图1所示;再将常温的铁丝网b平伸到火焰下部,两张铁丝网中间的火焰熄灭,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铁块拉成铁丝主要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 B、酒精灯燃烧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 C、酒精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两张铁丝网中间的火焰熄灭是由于铁丝网b吸收热量,使酒精的着火点降低
  • 2、碳酸乙二酯C3H4O3可用于生产可降解塑料,我国未来科学工作者以CO2为主要原料合成C3H4O3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B、反应后催化剂质量减小 C、参与反应的CO2C2H4O质量比为1:1 D、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碳原子与氧原子
  • 3、科学研究发现,金星大气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 , 实验证明C2O3的化学性质与CO相似。下列关于C2O3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由COCO2混合而成 B、用途:可用于冶金工业 C、性质:能用于灭火 D、分类:属于金属氧化物
  • 4、足球场上的“化学大夫”,是一种叫氯乙烷(C2H5Cl)的有机物,把氯乙烷液体喷射到软组织挫伤或拉伤部位,起到低温麻醉,减轻痛感和止血作用。下列有关氯乙烷化学式说法正确的是
    A、氯乙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氯乙烷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 C、氯乙烷中碳、氢、氯元素质量比为2:5:1 D、氯乙烷由2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
  • 5、中国汽车产业正在持续发展。下列汽车组件中,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A、橡胶轮胎 B、真皮座套 C、玻璃车窗 D、钢铁车架
  • 6、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可燃冰 B、液态氮 C、伍德合金 D、硬铝
  • 7、我国近代化学先驱徐寿创造了部分元素的汉语名称。下列元素名称与符号一致的是
    A、氖(Ne) B、锰(Me) C、钠(Ng) D、钙(Ka)
  • 8、老友粉是南宁市的特色美食。下列制作工序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大米磨成浆 B、清水冲洗酸笋 C、西红柿切块 D、烧燃气煮粉
  • 9、小静同学通过课外阅读了解到过氧化钠(Na2O2)固体在常温下与水反应能产生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于是进行跨学科实践,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便携式制氧器。矿泉水瓶中盛有39.0 g Na2O2 , 将输液袋中的369.0 g水全部滴入使Na2O2完全反应。完成下列计算:
    (1)、Na2O2中钠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计算产生氧气的质量;
    (3)、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注:(2)和(3)要求写出简明的计算过程

  • 10、化学小组同学对“白色的硫酸铜粉末溶于水后得到的蓝色溶液”进行探究。经讨论后认为可能是溶液中存在的某种离子使该溶液呈蓝色。

    【作出猜想】

    (1)、猜想一:Cu2+使溶液呈蓝色。

    猜想二:使溶液呈蓝色;

    (2)、猜想三:Cu2+和SO42-使溶液呈蓝色。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①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②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然为蓝色

    实验①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的目的是

    (3)、写出实验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小组同学受到实验①和②的启发,又设计出③和④对照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③将足量的铝丝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铝丝表面附着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④将足量的铜丝浸入到硝酸银溶液中

    (5)、【得出结论】

    小组同学根据实验现象分析,上述猜想正确。

    (6)、【拓展应用】

    利用所学知识并结合以上信息验证某气体X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则应选择的装置以及正确的连接顺序是X→

    A.   B.   C.   D.

  • 1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完成一系列实验,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图1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2)、用图2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a或b)导管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3)、图3实验中不需要标注的实验图标是____。
    A、热烫 B、用电 C、护目镜 D、洗手
    (4)、从制氧气后的剩余固体中分离出难溶于水的二氧化锰固体,采用图4和图5的操作进行。图4操作的名称是 , 图5装置中存在的错误是(写出一种即可)。
  • 12、碳酸锂是制备新能源电池的重要原料。盐湖水中含有氯化锂、氯化钠、氯化镁等物质,利用盐湖水生产金属镁和碳酸锂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查阅资料:碳酸锂和氢氧化锂在水中的溶解度表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Li2CO3

    1.54

    1.33

    1.17

    1.01

    0.85

    0.72

    LiOH

    12.7

    12.8

    13

    13.8

    15.3

    17.5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I采用的方法是
    (2)、操作II从溶液中获得NaCl晶体采用(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3)、电解熔融氯化镁得到镁和氯气(Cl2),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将操作III得到的碳酸锂固体进行洗涤,一般用热水洗涤的理由是
  • 13、甲、乙、丙三种物质存在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表示物质可以一步实现转化,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乙、丙都是金属,能在溶液中实现转化,则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2)、若甲、乙、丙是常温下三种不同状态的氧化物,甲是红棕色固体,甲→乙的转化是工业炼铁的原理,则乙的化学式为;写出乙→丙的化学方程式
    (3)、初中化学中很多物质存在图中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甲、乙、丙可能分别是H2O2、H2O、O2 B、甲、乙、丙可能分别是CaCO3、CaO、Ca(OH)2 C、若甲、乙、丙分别是C、CO和CO2 , 只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转化 D、若甲、乙、丙分别是Na2SO4、NaCl、NaNO3 , 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转化
  • 14、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周礼·考工记》中有“金六剂”的记载,所谓“金六剂”是指将铜和锡按一定质量比配制出不同用途的六种青铜,如下表所示:

    金六剂

    钟鼎之剂

    斧斤之剂

    戈戟之剂

    大刃之剂

    削杀矢之剂

    鉴燧之剂

    铜锡比

    铜5锡1

    铜4锡1

    铜3锡1

    铜2锡1

    铜3锡2

    铜锡各半

    回答下列问题:

    (1)、青铜属于(填“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
    (2)、右图是锡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锡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

    A、锡元素的核电荷数为50 B、锡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锡原子结构中,x=18 D、鉴燧之剂中铜原子和锡原子的数目相等
    (3)、考古兴趣小组的同学取某种青铜碎片进行研究。

    ①已知锡与稀盐酸反应为Sn+2HCl=SnCl2+H2 , 此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②取71.5g青铜碎片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0.4 g氢气,此青铜碎片属于“金六剂”中的之剂。(注:Sn的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进行计算)

  • 15、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1)、两个碳原子
    (2)、三个水分子
    (3)、硫离子
    (4)、-2价的氧元素
  • 16、向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废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随加入碳酸钠溶液的体积而变化的图象如下图所示(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现有以下结论:

    OA段有气泡产生;

    AB段溶液的pH逐渐增大;

    ③已知V1:V2=1:3 , 则废液中HClCaCl2的质量比为73∶222;

    B点时所得溶液中Na+Cl的个数比为1∶1;

    C处得到的溶液中含三种溶质。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 17、学化学,用化学。下列根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稀释浓硫酸将水加入浓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鉴别白酒和白醋闻气味
    C比较生铁和铝合金的硬度用生铁片与铝合金片互相刻划
    D验证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用天然气吹肥皂泡,观察肥皂泡上浮或下沉
    A、A B、B C、C D、D
  • 18、取10 g某种固体物质R在不同温度下加水溶解,恰好溶解时所需水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a°C时,R的溶解度为40 g C、a°C时,R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 D、a°C时,将20 gR加入50g水中得到62.5 g溶液
  • 19、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减排、碳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我国科学家研究出利用In2O3作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原料甲醇的微观图示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 B、此反应是CO2利用的一种方式 C、甲醇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反应后碳元素的质量减少
  • 20、右图是某农家乐柴火灶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火时,先点燃树叶再放入木柴,是因为树叶燃烧不需要氧气 B、将柴草放入炉灶后要架空,有利于柴草充分燃烧 C、为防止生锈应将使用后的铁锅擦干 D、燃烧时烟囱里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