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工厂排出的废水(主要含 , 还有少量HCl等)采用生石灰或石灰石调节废水的pH的方法处理;现取1L废水样品中加入此两种物质,测得废水的pH随加入固体质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溶液显中性)。(1)、只加入石灰石,废水的pH始终小于7的原因是。(2)、每吨生石灰的价格约为460元,每吨石灰石的价格约为130元。联合使用生石灰和石灰石,将这两种物质先后加入1L废水,调节废水的pH至约为7,经济效益较好的可行方案为。(3)、废水的时,中的铜已全部沉淀了,此时废水中主要的溶质是。(4)、若在1L废水中加入5g , 则消耗HCl的质量为多少(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规范计算步骤)?
-
2、早期传统以为原料制备 , 工艺流程如下图。(1)、过程Ⅰ加热生成BaO等三种物质,其化学方程式为 , 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2)、过程Ⅱ涉及的反应是 , 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种。(3)、过程Ⅲ中加入的试剂X是。(4)、过程Ⅳ中操作名称是。(5)、减压能降低蒸馏的温度,过程Ⅴ采用减压蒸馏的原因(试从的化学性质并用化学方程式解释)。(6)、我国科学家采用电解法实现以氧气和水为原料制备 , 相较于早期传统制法,其优点(写一条即可)。
-
3、
实验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对密闭体系中影响蜡烛[主要成分石蜡(),还含有少量硬脂酸()]燃烧时间的因素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蜡烛高度、烛芯长度、氧气的体积分数都会影响蜡烛燃烧的时间。
【进行实验】将点燃的蜡烛放置于玻璃片上,再将集气瓶倒扣在玻璃片上(如图1所示),记录从倒扣集气瓶至蜡烛熄灭的时间。实验1、实验2的集气瓶中气体均为空气。
实验1:用烛芯长度均为0.5cm、不同高度的蜡烛进行实验,记录表1。
表1 实验1记录
实验序号
1-1
1-2
1-3
1-4
蜡烛高度/cm
1
3
5
7
燃烧时间/s
17.58
10.28
8.99
7.84
实验2:用高度均为2cm、不同烛芯长度的蜡烛进行实验,记录表2。
表2 实验2记录
实验序号
2-1
2-2
2-3
2-4
烛芯长度/cm
0.2
0.5
0.7
0.9
燃烧时间/s
16.01
12.90
11.40
8.49
实验3:用高度均为2cm、烛芯长度均为0.5cm的蜡烛进行实验,集气瓶中的气体用不同体积比的氧气和氮气填充。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解释与结论】
(1)在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的熔化属于。
(2)实验1的目的是。
(3)实验2的结论是。
(4)实验3中a点对应的实验与实验2-2中蜡烛的燃烧时间接近,原因是。
【反思与评价】
(5)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探究蜡烛的组成元素。
请运用你所学化学知识评价上述方案。
(6)关于蜡烛燃烧你还可以研究的是。
-
4、锂是“21世纪能源新贵”,是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动新能源革命的关键原材料。
锂资源主要有两种存在形态:一是存在于含锂矿石中;二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卤水资源中,如盐湖卤水等。我国盐湖锂资源十分丰富,居世界第三位。
目前卤水提锂的产品以碳酸锂为主,吸附法是目前最为先进环保且适合低含量、高镁锂比的卤水提锂工艺,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图。
锂离子电池是当前在纯电动汽车应用最广泛的动力电池,常见的锂离子电池类型有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钛酸锂()等。四种锂离子电池的部分性能参数比较如下表。
性能
循环寿命/次
500-1000
500-2000
2000-6000
3000-7000
安全性
低
中
高
高
电池成本
高
低
低
中
高价值元素
锂、钴
锂
锂
锂、钛
在我国“双碳”政策的推行和落实下,当前和可预见的未来,新能源、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都离不开锂原料。
(1)、锂资源主要存在于。(2)、“原始卤水”中含金属元素有(至少写三种)。(3)、卤水提锂的产品碳酸锂属于(填物质类别)。(4)、从低含量、高镁锂比的卤水中提锂最先进、最环保的方法是。(5)、磷酸铁锂电池的优势是(至少答两点)。(6)、我国各行各业践行“低碳”理念,在化学实验室也要“低碳”行动。请写出实验室“碳”排放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物质之间关系图如下(“—”表示两端物质能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已省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X为CO,则反应①说明CO的可燃性 B、反应②的现象是铜丝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CuO C、反应③的发生的反应可能 D、若X为煤,反应④的产物对空气无污染
-
6、加热常用除锈剂——草酸(化学式)产生的气体中含有和CO。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装置中试剂足量)验证混合气体。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装置甲Ⅰ、甲Ⅱ、甲Ⅲ中澄清石灰水都会变浑浊 B、装置乙NaOH饱和溶液目的是吸收混合气体中 C、实验方案中缺少对尾气的处理,尾气会污染空气 D、丁中的现象为黑色粉末变红
-
7、下表是NaCl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图1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加热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加热溶液不考虑水的蒸发,下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温度/℃
20
40
60
80
100
NaCl溶解度/g
36.0
36.6
37.3
38.4
39.8
A、在20℃时可用NaCl配制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 B、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一定比不饱和NaCl溶液的浓度大 C、加热饱和氢氧化钙溶液无明显现象,植物油作用是防止与空气中反应 D、若加热饱和NaCl溶液,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
8、高铁建设因铁锈蚀报废了很多钢铁。同学们对影响铁锈蚀的因素进行如下探究。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图1中Ⅳ铁钉比Ⅰ中铁钉锈蚀更严重,Ⅱ、Ⅲ中铁钉无明显变化。按图2利用等浓度、等体积的、NaCl溶液分别进行实验,测得装置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图3。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比较图1中Ⅰ、Ⅱ和Ⅰ、Ⅲ可得出铁生锈的条件 B、对比Ⅰ与Ⅳ以及图3可知铁生锈还与盐有关 C、由图3可知,两曲线呈“先陡后缓”的趋势的原因是氧气浓度下降 D、在三颈烧瓶接压强传感器,生铁粉末生锈后瓶内压强是起始的1/5
-
9、“北斗三号”导航卫星搭载了精密计时的铷(Rb)原子钟。下图为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铷属于金属元素 B、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 C、铷原子的中子数为37 D、图中 ,
-
10、中国研发的全球新药多格列艾汀,其化学式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多格列艾汀中碳与氮元素质量比为 B、多格列艾汀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多格列艾汀是由C、H、N、O原子构成 D、多格列艾汀中含氧分子
-
11、合成甲醇的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原子个数改变了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C、该反应丙与丁质量比为 D、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
12、向盛有2mL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慢慢滴入稀硫酸,振荡,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表示氢氧化钠中氢氧根的化合价为-1 B、硫酸的化学式为 C、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后,阳离子主要是 D、构成水的微观粒子的符号是H、O
-
13、水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同学们从自制净水器、水质检测、电解水和保护水资源等方面展开项目式学习。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净水器自进水口(箭头所示)起,滤芯填充顺序:小鹅卵石→细沙→活性炭 B、通过水质检测笔测出的TDS值为450,则该水质纯度较高 C、电解水装置中a处的气体为 D、制作保护水资源海报——积极地投入保护水资源的行动中
-
14、化学与资源、生产生活、健康和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深圳海洋资源丰富,需要合理开发利用 B、为了生产生活便利,最好使用一次性产品 C、铁是人体中的微量元素,缺铁会引起贫血 D、不合理施用化肥会造成土壤、水和大气环境的污染
-
15、氢气是清洁能源。硼氢化钠(NaBH)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固体储氢材料,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化学方程式为NaBH4+2H2O=NaBO2+4H2↑。(1)、氢气被称为清洁能源的原因是(2)、某工厂生产燃料电池需要12t氢气,理论上需要NaBH4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
16、学习了“常见的酸、碱、盐”后,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NaHCO3和NaOH的性质,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探究NaHCO3固体的稳定性
该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甲中(填实验现象)时,证明有水生成;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实验结论:NaHCO3固体受热能分解。【实验二】探究NaHCO3溶液的酸碱性
取少量NaHCO3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变为浅红色。
实验结论:NaHCO3溶液呈性。
(3)、【实验三】探究NaHCO3溶液的稳定性常温下,在密闭容器(如右图)中放入盛有100mL蒸馏水的烧杯,开启CO2传感器,测得容器内CO2浓度基本不变;将蒸馏水换成100mLNaHCO3的稀溶液,开启CO2传感器,测得容器内CO2浓度增大。
用100mL蒸馏水做实验的目的是
(4)、实验三的结论是(5)、【实验四】数字化实验探究NaOH的性质常温下,取一定量的NaOH溶液,分成两等份。
向一份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用pH传感器测定该过程中的pH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曲线M。
向另一份NaOH溶液先通人一定量的CO,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再向溶液X中滴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同时用pH传感器测定pH变化,得到pH随盐酸体积(mL)变化曲线N(未在图坐标系中画出)。
溶液X的pH(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点的pH。
(6)、曲线N上横坐标为10时,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
17、纳米氧化锌是一种新型高功能材料。工业上利用锌浸出液(主要含ZnSO4、CuSO4 , 和CdSO4等)通过水热法制备纳米氧化锌,主要流程示意图如下:
已知:金属活动性顺序为Zn>Cd(镉)>Cu。
回答下列问题:
(1)、锌浸出液需先加酸调节pH,适宜加入的酸是(填“稀盐酸”或“稀硫酸”)。(2)、锌粉除铜、镉比锌粒效果好的原因是 , 除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锌粉除铜、镉的试验结果如右图所示。增加锌粉用量,铜的去除率不变,镉的去除率上升的原因是(4)、水热合成后,“反应器2”中的混合物经(填操作名称)、洗涤、干燥得到产品。 -
18、小明和小安同学在实验室选用下列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
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同学使用H2O2溶液进行实验。
(1)、仪器①的名称是(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II.小安同学使用KMnO4固体进行实验。在实验方案中,下列图标需要标注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
(4)、向试管中加入KMnO4正确的操作是(5)、氧气收集完毕,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的原因是 -
19、蛋雕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某项目式学习小组开展了制作“蛋雕”的活动。实施过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蛋壳裹蜡”是将蛋壳浸没在熔化的石蜡液中,然后取出、冷却,形成厚度适宜的石蜡保护层。此过程属于变化(填“化学”或“物理”)。(2)、蛋壳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小组同学在“蜡上作画”后,可选用(填“白醋”或“食盐水”)腐蚀蛋壳。(3)、石蜡一般在50~70℃熔化,“去除蜡衣”的合理方法是(填字母序号)。a.用砂纸打磨
b.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
c.置于80℃的热水中
(4)、作品完成后,合理处理使用过的石蜡的方法有(写出1点即可)。 -
20、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在密闭容器中加入CO2和H2模拟该反应,反应物的总质量、各生成物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0.28 B、X 的化学式为 CH4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D、容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