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之一。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粉末,红色固体变成银白色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2、中国科学家在实验室内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葡萄糖(C6H12O6)的全人工合成,是目前已知的国内外人工制糖最高水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2中碳元素化合价为+4价 B、葡萄糖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质量比为1:2:1 C、葡萄糖由三种元素组成 D、该合成过程还需要含氢元素的物质参加反应
  • 3、202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垃圾分类处理 B、节约用水 C、使用一次性餐具 D、使用节能家电
  • 4、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不合理的是
    A、活性炭除异味——吸附性 B、金刚石切割玻璃——硬度大 C、石墨作电池电极——导电性 D、焦炭冶炼金属——可燃性
  • 5、生机勃勃的地球离不开空气,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可用于霓虹灯的制作 B、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C、氮气可以用作保护气 D、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氧气
  • 6、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给液体加热 B、过滤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称量固体
  • 7、中国科学家发明了世界上超薄的光学晶体——菱方氮化硼晶体。氮化硼(BN)属于
    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 D、混合物
  • 8、物质转化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甲、乙、丙、丁是不同类别的常见物质,甲是单质,丁是配制波尔多液的原料,转化关系如图(“—”表示相互反应,“→”表示一步转化,涉及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一定是置换反应 B、反应②有氢气生成 C、反应③④一定有沉淀生成 D、丙是盐
  • 9、某学习小组利用图1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实验过程中压力传感器测得三颈烧瓶中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分析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开始时,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由图可知,实验中先推的是注射器a的活塞 C、m点之后的压强变大主要是因为反应放热所致 D、pq段过程中三颈烧瓶中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浑浊变澄清
  • 10、

    三聚氰胺(化学式为C3H6N6)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同学们为探究三聚氰胺的制取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

    【查询资料】①工业上用尿素[CO(NH2)2]为反应物,以氧化铝为催化剂,在380C的温度下,分解生成三聚氰胺和另外两种无色的混合气体,其中一种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②NH3不会与石灰水反应。

    【提出问题】上述混合气体的成分是什么呢?

    【作出猜想】

    (1)猜想A:CO2NH3

    猜想B:O2

    【设计实验】甲、乙同学分别设计如图的装置来验证混合气体(假设每一步都充分反应)

    【实验现象】

    (2)甲: , 酚酞溶液无变化;

    乙:酚酞溶液变成红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

    (3)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定猜想成立;

    (4)由甲、乙现象的对比还可证明NH3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实验反思】

    (5)奶粉中主要营养成分为蛋白质,目前检测蛋白质的主要手段是检测牛奶中的含氮量。若干年前,某些不法分子往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的目的就是提高奶粉中的含氮量,从而造成蛋白质含量合格的假象。试计算:合格牛奶的含氮量0.46% , 向每桶重1000g含氮量为0.36%的不合格牛奶中加入6.3g三聚氰胺后,该牛奶含氮量变为。这一做法严重影响了婴幼儿的健康,所以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很重要。

  •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酒精是饮用酒的主要成分,化学名称为乙醇,化学式为C2H5OH。在常温、常压下是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密度比水小,易溶于水,熔点为-114.1 , 沸点为78.3 , 易燃烧。

    酒精可用来制造醋酸、饮料、香精、染料、燃料等。医疗上也常用体积分数为70%-75%的乙醇作消毒剂等。

    过量饮酒有害健康。饮酒容易使人的中枢神经过度兴奋或麻痹抑制,容易引发交通事故。为了减少交通事故,我国加大了对饮酒驾车(100mL血液中酒精含量不低于20mg低于80mg) , 醉酒驾车(100mL血液中酒精含量不低于80mg)的处罚力度。

    (1)、酒精的物理性质有(写出四条)
    (2)、点燃酒精灯,在火焰上方罩一干而冷的烧杯,发现烧杯内壁上出现水雾,说明酒精的组成中含有元素;实验完毕,将烧杯倒立过来,立即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酒精的组成中含有元素。实验中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溢出的酒精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熄灭的最简单方法是
    (3)、某司机驾车时经交警检查,每100mL血液中酒精含量102mg , 他属于驾车。
    (4)、交警常用“酒精检测仪”对司机进行检查。检查时让司机对着仪器吹气,如果吹出的气体中含有酒精,则检测仪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Cr2(SO4)3 , 这一变化属于(填“物理”、“化学”)变化。
  • 12、碳是重要的生命元素,碳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利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碳的多样性

    ①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填具体的物理性质)

    ②从石墨中分离出的单层石墨片(石墨烯)是目前人工制得的最薄材料,单层石墨片属于单质。

    (2)、“碳中和”的实现

    “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CO2的排放量与吸收量基本相当。CO2的捕集、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全球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

    ①大气中CO2的过度排放会造成的加剧。

    ②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经吸收剂处理可实现CO2的捕集。写出NaOH溶液吸收CO2生成NaHCO3的化学方程式:

    (3)、“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如图1所示。

    ①从能源和环境角度说明该合成技术的优点:

    ②在合成工厂中,氢气与C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转化为甲醇(CH3OH)和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CO2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CH4(反应过程如图2所示,虚线处部分中间产物略去),可实现CO2的再利用。

    ①该反应中MgO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②用该方法制取1t甲烷,则参与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写出计算过程)

  • 13、下列除去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合理的是

    选项

    混合物

    实验方案

    A

    C(CuO)

    隔绝空气加强热

    B

    CO(CO2)

    将混合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

    FeSO4(CuSO4)

    加入足量的锌,过滤

    D

    Cu(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 14、下列哪个反应适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A、C+O2__CO2 B、C+2CuO__2Cu+CO2 C、CaCO3+2HCl=CaCl2+H2O+CO2 D、CaCO3__CaO+CO2
  • 15、如图是一种简易便携式制氧器,结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有关知识,请你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制氧器中的反应仓相当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B、该装置不能判断氧气排出的快慢 C、要防止输出氧气的管道堵塞,避免引发安全事故 D、加湿过滤仓有湿润氧气的效果
  • 16、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

    ①加热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装入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

    ⑥熄灭酒精灯

    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③②⑤④⑥ B、③①②④⑥⑤ C、②③①④⑥⑤ D、②③①④⑤⑥
  • 17、2022年世界地球日主题:“只有一个地球”,致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废弃塑料会污染土壤、地下水和海洋 B、为了安全卫生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 C、车辆尾气的氮氧化物会造成空气污染 D、向空气中大量排放SO2易形成酸雨
  • 18、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下列表示2个氧原子的是
    A、O2 B、H2O2 C、CO2 D、2O
  • 19、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2Na:“2”表示两个钠元素 B、SO2:“2”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C、Mg+2:“+2”表示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 D、S2-:“2-”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
  • 20、实验室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加入锌粒 C、加入稀硫酸 D、收集氢气
上一页 603 604 605 606 60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