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四川省甘孜州、阿坝州2025年初中化学中考真题
- 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知行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核心素养测试化学试题
- 广东省梅州宪梓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化学试卷
- 广东省广州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化学试卷
- 广东省珠海市文园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 四川省甘孜州、阿坝州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
- 山东省日照市2025年化学中考试卷
-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华南碧桂园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1月期中考试试卷
-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1月期中考试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1、广东有许多优秀的民间制作工艺,下列工艺制作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雕刻核雕
B.剪窗花
C.酿酒
D.缝制刺绣扇子
A、A B、B C、C D、D -
2、2025年中国环境日的主题为“美丽中国我先行”。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发展光伏发电 B、教科书循环使用 C、植树种草,增加绿地面积 D、夏天把室内空调温度设置到最低
-
3、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小明同学取了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充分反应后得到的二氧化碳气体。(1)、小明将石灰石磨成粉末,发现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原因是。(2)、请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多少克碳酸钙。________
-
4、
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
【演示实验】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混合,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三位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一)测定溶液pH的方法
(1)小刚同学在实验过程中用试纸测的变化如图1所示,横坐标是表示滴加溶液的体积,滴加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

(二)测混合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2)由图2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三)借助于酸碱指示剂
小明同学通过图3所示实验,他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也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小明同学继续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他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只有猜想二:有和猜想三:有和
(3)小林同学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
(4)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
加入干净的铁丝
实验现象
________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相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5、习总书记宣布: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意味者中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这也是应对全球变暖的中国行动。关于二氧化碳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将干燥的气体通入如图所示的装置中。
(1)、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若看到烧杯中蜡烛从下往上依次熄灭,说明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6、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开展实验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
(1)、B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为(2)、向装置A中的锥形瓶中装入锌粒,从分液漏斗中滴入稀硫酸,可用于制取氢气,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若用装置C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导管(填“a””或“b”)端通入,从另一端排出。(4)、实验室制取时,要求能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或停止,则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有(从D—G中选填装置序号)。 -
7、工业上可利用物料循环的方法实现烟气的脱硫处理,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I的名称是。(2)、工艺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一种物质是(填化学式)。 -
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中①、②为氧元素、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试分析下图并回答问题:
(1)、氧离子的化学符号是。(2)、C粒子是(填“原子”、“阴离子”或“阳离子”);若D是原子,则X=。(3)、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填字母序号)。 -
9、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1)、氢元素。(2)、2个水分子。(3)、纯碱。
-
10、2024年4月29日,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科研人员利用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来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其变化前后的微观模型图如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甲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B、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反应中乙和丙的分子个数比为 D、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
11、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解释
A
用活性炭去除冰箱异味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B
用柠檬酸去除铁锈
柠檬酸具有酸性
C
洗碗用洗洁精去除油
洗洁精有较强的碱性可以溶解油污
D
燃气灶火焰偏黄,锅底变黑,调大进风口
提高空气进入量,使天然气燃烧更充分
A、A B、B C、C D、D -
12、人体中一些元素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这些元素在人体中的功能无法由别的元素来替代。下列元素中,有助于预防成年人骨质疏松的元素是A、Ca B、K C、Fe D、Na
-
13、2024年全国安全生产月的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畅通生命通道”。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油站、面粉厂应严禁烟火 B、浓硫酸溅上皮肤后立即用食醋冲洗 C、霉变花生洗净和煮熟后仍不宜食用 D、为减少药物的不良影响需遵医嘱服用药物
-
14、下列燃料在O2中充分燃烧时,会产生CO2的A、H2 B、P C、CH3OH D、Mg
-
15、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加热固体
C、量取液体
D、熄灭酒精灯
-
16、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方格”和其粒子结构示意图信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 B、“?”处元素符号为 C、 D、该粒子化学性质稳定 -
17、阅读下列材料,请完成下面小题。
新田县教育局为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强非学科类素质拓展服务组织学校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云梯学校开展了生物社团课活动——组织学生自制甜酒过程中用到不锈钢蒸笼、纱布、糯米、水、木筷、塑料桶、酵母菌、蜂窝煤等材料。请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场景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稻谷去壳 B、酿制甜酒 C、混合拌匀 D、酒糟过滤(2)、学生所用的设备中,其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A、不锈钢蒸笼 B、木筷 C、塑料桶 D、纱布(3)、某同学在用蜂窝煤炉加热的过程中思考的以下问题不正确A、蜂窝煤做成中空多孔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打开煤炉下方的通风口是为了提供足够的氧气 C、蜂窝煤燃烧后剩下的煤渣是煤炭燃烧后的产物二氧化碳固体 D、蜂窝煤燃烧时没有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煤进行了脱硫处理 -
18、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NaOH,该方法的原理为2NaCl+2H2O2NaOH+Cl2↑+H2↑。(1)、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

ⅰ.b端产生的气体与电解水实验中负极端产生的气体相同,该气体是。
ⅱ.电解水实验时(填“能”或“不能”)加入氯化钠溶液增强导电性,原因是。
ⅲ.检验实验后的溶液中是否含有NaOH,可选用(多选,填序号)。
A.稀盐酸 B.无色酚酞溶液 C.MgSO4溶液
(2)、工业制得的NaOH中常含有一定量的NaCl。兴趣小组用“沉淀法”对某NaOH样品的纯度进行测定,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ⅰ.计算该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ⅱ.称量前应将滤渣洗涤、干燥,否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
19、天然气在过去主要用作燃料,如今天然气的高效转化更加引人关注。(1)、传统用途:主要作为燃料使用。
ⅰ.与燃煤相比,使用天然气能减少(填化学式)的排放,更环保。当发现室内燃气泄漏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ⅱ.若燃气灶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则需要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填“大”或“小”)。
(2)、新用途:通过固体催化剂等条件的调控,实现甲烷高选择性氧化合成甲醇、甲醛和CO等物质,其过程如图所示。
ⅰ.在“催化氧化”过程中先通入N2的作用是(填序号),使反应转化更高效。
a.调节反应物的浓度 b.隔绝催化剂
ⅱ.在一定条件下使用B2O3/Al2O3催化剂,不同负载量(B2O3含量)时生成的CO、CO2、甲醇、甲醛等物质的含量如图所示,负载量不小于时,抑制CO2生成的效果最好,生成的CO最多。
ⅲ.在一定条件下,得到的CO能与H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甲醇(CH3OH),参与反应的CO与H2的分子个数比为。
ⅳ.甲醇可以进一步转化成甲醛(HCHO),其中一种方法是甲醇和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甲醛,同时生成一种常温下呈液态的氧化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与传统用途相比,上述新用途的优点有________(写一条)。 -
20、“蛋雕”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所学知识,尝试创作蛋雕作品。
【查阅资料】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
【操作步骤】裹蜡→作画→蚀刻→除蜡。
用熔化的石蜡将蛋壳裹上蜡衣,用金属丝划穿蜡衣雕“花”,将蛋壳浸入适量10%的稀盐酸中,一段时间后,放入热水中熔去多余的蜡,做成蛋雕作品。
【操作分析】
(1)、裹蜡、作画后可以放入稀盐酸中蚀刻,说明石蜡(填化学性质)。蚀刻时观察到蛋壳表面有产生。(2)、实验室用50 g 37%的浓盐酸稀释成10%的稀盐酸,需要水的质量为________g。(3)、兴趣小组对蚀刻后剩余溶液的成分产生了兴趣,进行如下探究:【提出问题】剩余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1:CaCl2;猜想2:CaCl2和。
【设计实验】
方案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
取适量剩余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猜想2正确
2
另取适量剩余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填碱的名称)
溶液变为黄色
猜想2正确
【反思评价】
【反思评价】
ⅰ.同学甲指出,方案1不合理,原因是。
ⅱ.写出方案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ⅲ.为将实验后的废液处理至中性,可以向废液中加入过量 , 充分反应后过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