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11-1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1.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醉翁亭记》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风霜高洁 B、晦明变化 C、酿泉为酒 D、临溪而渔
  • 2. 对测定锑、铕等相对原子质量数据作出贡献的化学家是:(    )
    A、道尔顿 B、门捷列夫 C、张青莲 D、拉瓦锡
  • 3. 《清项香茶》中记载:“日出卧龙日暮色,月生青顶月茶香”。从微观角度解释煮茶时闻到茶香的原因是:(    )
    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B、分子的总数增大 C、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D、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
  • 4. 下列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海水、空气 B、矿泉水、冰水混合体 C、氮气、氧气 D、高锰酸钾、双氧水
  • 5.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 B、2 C、0 D、3
  • 6.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于2022年11月20日至12月18日在卡塔尔举行,最终阿根廷捧走了“大力神杯”。由中国承建的阿尔卡萨光伏电站是卡塔尔首座太阳能发电站,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在卡塔尔能源消耗中的比重,减少碳排放,有力支撑了卡塔尔举办“低碳”世界杯的承诺。世界杯期间,888台宇通纯电动客车为球迷、球队和工作人员提供往返住所与场馆服务,新能源电动汽车、手机等电子产品中的锂电池是未来的动力能源。

    (1)、下列行为不利于“低碳”的是:(    )
    A、植树造林 B、焚烧垃圾 C、少开车多步行 D、利用太阳能发电
    (2)、如图是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锂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 B、锂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C、锂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 7. 下列反应中,既不属于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B、+ C、++ D、+
  • 8.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2个氧原子——O2 B、2H——2个氢元素 C、2个镁离子——2Mg2+ D、“3S2-”中的“2”表示三个硫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
  • 9. 下列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9.56 g固体 B、少量的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二分之一 D、用100 mL量筒量取9.6 mL水
  • 10. 用如图装置可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已知:铜丝具有导热性,白磷的着火点是40℃)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了白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且不与氮气反应的性质 B、实验开始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 C、实验过程中右侧玻璃管液面高度一直保持不变 D、实验成功的标志为左侧玻璃管内液面约上升到刻度1处
  • 11.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原子是最外层电子数都为8,所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 B、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 12. 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更直观、简明、易记,如图数轴表示错误的是
    A、 B、 C、 D、
  • 13.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下列劳动实践与化学知识没有直接关联的是:(    )

    选项

    劳动实践

    化学知识

    A

    用活性炭等材料制作净水器

    活性炭有吸附性

    B

    煮沸自来水

    煮沸可杀菌消毒

    C

    使用医用酒精进行消毒

    医用酒精有挥发性

    D

    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

    厨余垃圾发生缓慢氧化

    A、A B、B C、C D、D
  • 14. 下列实验方案与结论不相对应的是:(    )

    选项

    A

    B

    C

    D

    方案

    结论

    说明只有二氧化锰存在时过氧化氢才会分解产生氧气

    说明瓶中气体为氧气

    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 15.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材料的进步,半导体材料的不断发展,加快了智能芯片的不断革新。

    (1)、从第一代到第四代半导体材料,含有的非金属元素共有种,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2)、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y= , 其核外有个电子层。

    (3)、镓的合金(主要由金属原子构成)可代替汞制作体温计,是目前汞体温计的最佳替代品。据此可以推测:镓的合金常温下的状态为 , 镓铟锡合金温度计测温时合金柱变长,这一现象的微观原因是
  • 16.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二氧化氯在生活中主要用于饮用水的消毒和食品保鲜。通常状况下,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其熔点为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得到酸性溶液。该气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吸入一定浓度的二氧化氯气体会引起咳嗽和呼吸道黏膜的损伤。

    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受热易发生爆炸性分解,直接造成氯气泄漏而污染环境,同时产生氧气。工业上用潮湿的氯酸钾(白色固体)和草酸(白色固体)在60℃(高于常温)时反应制得。由于制取二氧化氯需要使用的氯酸钾是易爆危险品,因此我国目前还未广泛用其消毒自来水。

    请依据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介绍了二氧化氯的性质、制法和等方面内容。
    (2)、二氧化氯的物理性质有(写一条即可)。根据工业制取二氧化氯的方法,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氯所选用的发生装置为(填装置类型),收集方法应为
    (3)、写出二氧化氯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
    (4)、发生二氧化氯泄漏时,紧急处理方法是
    (5)、根据短文内容,生活中在保存二氧化氯时需要注意
  • 17. 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小组归纳了有关化学实验操作的一些内容。请你帮他完善下列空白:

    (1)、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图1中所称食盐的质量为g,若食盐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读数仍如图1所示,则称得的实际质量为
    (2)、欲量取30mL水,应选用的仪器是50mL的量筒和 , 某同学如图2读数,则实际量取的液体30m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指出如图3不正确实验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①A操作导致的后果是

    ②B操作导致的后果是

    (4)、学习化学要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如倒开水时要把水瓶的软木塞(填“倒放”或“正放”)在桌面上,其操作与化学中取操作相似;洗碗或水杯时可以根据判断已经洗净;厨房里的色拉油用(填“细”或“广”)口瓶盛装,与实验室存储药品相似,都是为了好储好放好取,可见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 18.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正确选择实验装置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图所示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
    (2)、你认为选用B作发生装置,优点是;请指出装置C中存在的一处错误
    (3)、改进上述装置图中存在的错误,并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取并收集于燥的氧气(可用浓硫酸干燥氧气)。按照要求选择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后,先 , 再装入药品,进行实验。

    ①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从左到右填写装置序号字母)。

    ②上述方法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③若把G装置中的浓硫酸换成水并盛满,用来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时,气体从(填“a”或“b”)端通入。

    (4)、实验室选用分解高锰酸钾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选用A作发生装置,该装置还欠缺的是 , 选用的收集装置是(填序号)。
  • 19. 如图所示是一个具有刻度和活塞可滑动的玻璃容器,其中有空气和足量的白磷,将它放在盛有沸水的烧杯上方进行实验。(提示:白磷与红磷类似,燃烧都生成五氧化二磷,但是白磷燃烧所需达到的温度只有40℃)。

    (1)、请完成下表中的空白:

    实验目的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测定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活塞先右移,后左移,最后停在刻度约为(填整数)的位置上

    (2)、写出玻璃容器内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此实验同时能推论出玻璃容器内剩余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有
    (4)、小丽在用木炭代替实验中的白磷,操作上述实验,冷却到室温后,活塞最后停留的刻度能否与白磷实验的一样? , 原因是
  • 20. 水是生命之源,是“永远值得探究的物质”,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研究。

    【提出问题】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查阅资料】通过点燃氢气和电解水的实验均可证明水的组成。

    (1)、【经典回顾】

    1783年,拉瓦锡利用图1所示装置探究水的组成。往A杯中滴加少量的水,水通过灼热的铁管时发生汽化,水蒸气与灼热的铁反应,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和“可燃空气”,将气体通过放在冷水中的铜管,在B装置中收集到纯净的“可燃空气”。最终拉瓦锡证明了水的组成。

    ①将气体通过放在冷水中的铜管,目的是除去

    ②将B装置收集到的“可燃空气”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了水。“可燃空气”是一种气体单质,其名称为氢气。写出水蒸气与铁在高温下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通过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后人不断研究和改进该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实验来探究水的组成。

    【实验步骤】1.先用大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从A中的圆孔注入;

    Ⅱ.用两个橡胶帽塞住右边两个出气口,用带针头的小注射器分别在出气口1和2处抽气,使液面上升,直至水充满正负两极;

    Ⅲ.接通电源,待C中气体体积达到最大刻度时,关闭电源,仔细观察实验装置中的现象;

    Ⅳ.分别用带针头的注射器抽取气体并检验。

    【交流与反思】

    ①骤Ⅰ,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②步骤Ⅱ的目的是

    ③步骤Ⅲ中的现象:两极上均有气泡出现,A中液面(填“上升”或“下降”)。

    ④步骤Ⅳ中检验B中气体的方法是

    【总结交流】

    ⑤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水是由组成的。

    ⑥写出电解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