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结构,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③属于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元素②的元素符号是;在①~⑥六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填序号)
  • 2、炼铁的主要原料是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焦炭、空气、石灰石,转化过程如图:

    (1)、在此转化过程中体现了焦炭的化学性质有。(写一条即可)
    (2)、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其年产量的20%~40%,请你写出一种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
  • 3、北京冬奥会是奥运历史上第一届全部使用绿色清洁电能的奥运会,所有场馆实现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及“绿电”。试回答:
    (1)、写出一种清洁能源
    (2)、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祥云”火炬采用丙烷(化学式C3H8)作为燃料,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飞扬”火炬采用氢气作为燃料。火炬燃料由氢气替代了丙烷,其优点是。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今年“中国水周”的活动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请回答:
    (1)、净水时通常用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臭味。
    (2)、水是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请写出一条爱护水资源的建议
  • 5、下列金属中,只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的是
    A、 B、 C、 D、
  • 6、每种物质的结构都是独一无二的,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 B、氯化钠 C、硫酸铜 D、氧气
  • 7、下列实验现象或事实不能用质量守恒解释的是
    A、水结成冰,质量不变 B、煤燃烧后,灰烬质量比煤的质量小 C、镁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的质量大 D、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来高锰酸钾的质量小
  • 8、如图是电解水过程中水分子分解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1 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改变
  • 9、《本草纲目》记载:“三七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三七中止血的活性成分主要是田七氨酸(C5H8N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田七氨酸相对分子质量为176g B、田七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田七氨酸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田七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8:2:5
  • 10、水是生命之源,下列生活中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A、澄清石灰水 B、蒸馏水 C、硬水 D、矿泉水
  • 11、受损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残留信息如图所示,根据残留信息得出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元素符号为Mg B、该元素是金属元素 C、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2 D、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 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 13、我国科学家在化学、化工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为钠、铝、钾、钙、锌等化学元素的中文命名做出卓越贡献,被称为中国近代化学启蒙者的是
    A、宋应星 B、闵恩泽 C、张青莲 D、徐寿
  • 14、

    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商代就能铸造精美的青铜礼器,现代铜在新能源汽车制造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任务一:认识铜制品

    (1)深埋于地下的古代青铜器能保存至今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写一条即可)

    任务二:古代制铜

    (2)《大冶赋》中记载了用孔雀石制得CuO,再用CuO和木炭在高温下反应得到Cu,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任务三:现代制铜

    (3)制铜前,需将铜原料进行粉碎处理,目的是________。
    (4)制铜原理:2CuSO4+2H2O__2Cu+O2+2H2SO4。计算投入160kgCuSO4 , 理论上可制得Cu的质量为多少?(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并写出计算过程)
    (5)制得的铜可压成薄片,是利用了铜具有良好的________。
  • 15、碳酸锂(Li2CO3)是制备新能源汽车电池的重要原料。工业上用粉末状的锂辉矿为原料制取Li2CO3 , 锂辉矿主要成分为Li2O、Fe2O3、SiO2等,其工艺流程如下图。

    (1)、反应①中,X溶液的溶质为(填化学式)。
    (2)、反应②中,生成滤渣2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反应。加入过量的饱和)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4)、下表为Li2CO3与Na2SO4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g)数据,据此判断:

    温度/℃

    0

    20

    40

    60

    80

    Li2CO3

    1.54

    1.33

    1.17

    1.01

    0.85

    Na2SO4

    5.0

    19.4

    48.8

    45.3

    43.7

    ①为获得更多的产品,加入的饱和Na2CO3溶液的最佳温度是(填字母序号)。

    A.0℃       B.20℃       C.40℃

    ②“沉锂”后从滤液中回收Na2SO4晶体的操作是、过滤、洗涤及干燥。

    (5)、已知Li2CO3的化学性质和CaCO3相似,则Li2CO3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创新采用了“水上发电、水下养殖”发展模式。该模式不仅有效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节约了土地资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来到“水上发电、水下养殖”模式的示范地参观并进行项目式学习。

    已知:鱼塘底部有机物分解易使水质酸性增强;养殖鱼虾,会定期投入CaCl2

    任务一:了解“水上发电、水下养殖”模式

    (1)水上发电所架设光伏板的支架材料应具备的性质是(答一条即可)。

    任务二:探究鱼塘水的酸碱性和成分

    【猜想假设】该鱼塘水呈酸性,且含有CaCl2

    【进行实验】

    (2)
     

    操作

    现象

    步骤1:取少量鱼塘水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

    溶液变成红色

    鱼塘水呈酸性

    步骤2:取少量鱼塘水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Na2CO3溶液。

    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

    含有CaCl2

    步骤3:

    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步骤2中能证明鱼塘水含有CaCl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任务三:检测鱼塘水的酸碱度和溶氧量

    (3)同学们了解到水下生产养殖过程中需保证合适的溶氧量和酸碱度等。同学们发现通常情况下,下午或傍晚时鱼塘水的pH最大,溶氧量最高,其原因可能与水中浮游植物的作用有关。
    (4)同学们观察到工人会定期向鱼塘撤入适量的 , 既调节鱼塘的酸碱性,防止其酸性过强,也起到了杀菌的作用。
  • 17、火星作为太阳系中与地球最相似的行星,成为各航天大国深空探测的最主要目标之一。

    科学家提出利用火星当地资源生产火星探测所需原料和能源,可以减少成本。目前探测出火星大气中的气体成分含量:CO2(95.3%)、N2(2.7%)、其它(2.0%)。火星表面富含丰富的Fe2O3、Al2O3、MgO等典型金属氧化物矿物资源。

    甲烷(CH4)作为火箭推进剂的燃料,正被越来越多的航天公司研究和使用。研究发现:以CO2为原料的“地外合成甲烷”可以实现,其原理如图1所示。将CO2转化为CH4的反应在低温下就可自发进行,CO2转化率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

    (1)、火星外观呈现红色的原因是
    (2)、鉴别一瓶模拟“火星大气”的气体和一瓶空气,可采取的操作为
    (3)、根据图1写出“地外合成甲烷”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该方案的优点是
    (4)、由图2可知,在所研究的温度和压强范围内,CO2转化率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是
    (5)、空间站已实现图1中反应②制取O2。电解时与电源(填“正极”或“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O2
    (6)、如要移民火星,必须要解决O2供给问题。你认为在火星制取O2最合适的原料是
  • 18、H2和氨气(NH3)是最具前景的燃料。但NH3燃烧不稳定会产生NO造成污染,为减少氮的氧化物排放,科研人员将煤粉、NH3掺混燃烧,提高NH3燃烧的稳定性。不同燃烧技术对CO2和NO排放的影响,见图1和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H2+O2__H2O2 B、由图2可知,分级燃烧能减少NO的排放 C、掺氨比例越高,NO和CO2排放越少 D、NO和CO2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
  • 19、NaOH、CaOH2是常见的碱。某同学归纳了碱的化学性质如图(“——”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一定不变色 B、反应②一定生成盐和水 C、反应③一定有明显现象 D、反应④一定生成白色沉淀
  • 2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一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uCl2溶液中的FeCl2

    加入足量的铁粉,过滤

    B

    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取样,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C

    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分别取样,点燃并闻气味

    D

    实验室制取CO2

    将大理石和稀硫酸混合

    A、A B、B C、C D、D
上一页 307 308 309 310 31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