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基础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11-08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废旧计算机的某些部件含 Zn、Fe、Cu、Ag、Pt(铂)、Au(金)等金属,经物理方法初步处理后,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然后过滤,剩余的固体中不应有的金属是(   ).
    A、Cu、Ag B、Fe、Zn C、Pt、Cu D、Ag、Au
  • 2. 将一定质量的铁粉放入硝酸锌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有Ag、Zn、可能有Fe B、滤液中含有:Fe3+、Zn2+ C、滤渣中一定有Ag、Fe,可能有Zn D、滤液呈浅绿色
  • 3. 向 AgNO3和 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 Zn、Fe和 Cu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滤渣中一定有 Ag,滤液中可能有 Fe(NO3)2、Cu(NO3)2、AgNO3

    ②当滤液为蓝色时,滤渣中一定有 Cu、Ag,一定没有 Zn、Fe

    ③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 Fe、Cu、Ag,可能有 Zn

    ④向滤液中加入 KCl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一定有 Zn(NO3)2 , 可能有Fe(NO3)2、Cu(NO3)2 , 滤渣中可能有 Zn、Fe、Cu.

    A、1种 B、2 种 C、3 种 D、4种
  • 4. 将红色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上加热,铜丝表面变为黑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红色铜丝表面变黑,是因为生成了氧化铜 B、红色铜丝表面变黑,是因为铜发生了还原反应 C、立即把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中,溶液会出现蓝色 D、立即把变黑的铜丝插入酒精中,铜丝变回红色
  • 5. 下列各组试剂中,不能用来验证Al、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A、Al、Cu、FeSO4溶液 B、Al、Fe、Cu、稀硫酸 C、Fe、Cu、Al2(SO4)3溶液 D、Fe、Al2(SO4)3溶液、CuSO4溶液
  • 6. 某小组同学利用杠杆原理设计如图所示实验,实验前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质量相等的铜球和锌球(均已打磨),此时杠杆平衡,然后将两个金属球分别浸没在盛有稀硫酸和FeSO4溶液的烧杯中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观察到左端烧杯中无明显现象 B、右端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里一定有ZnSO4 C、一段时间后移走烧杯,杠杆左端下沉 D、该实验可得出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 7. 《天工开物》中记载烧制青砖时“火候足,止薪之候,泥固塞其孔,然后使水转釉”。该过程的主要化学反应为3CO+Fe2O3高温__2Fe+3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化亚铁 C、青砖抗腐蚀强,既耐酸又耐碱 D、塞住砖窑的通气孔,造成窑内柴火燃烧不充分,生成CO
  • 8. 明代著作《天工开物》中记载了我国古代火法炼铜的方法。火法炼铜的一个主要反应是:点温Cu2S+O2__2Cu+SO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 9. 为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实验小组设计如下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实验①②,能验证金属活动性:Fe>Cu>Ag B、通过实验①④,能验证三种金属中Fe的活动性最强 C、通过实验②③,不能验证三种金属中Ag的活动性最弱 D、若试管⑤中X为Cu,Y溶液为稀硫酸,通过实验②③⑤能验证金属活动:Fe>Cu>Ag
  • 10. 下列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4Al+3O2=2Al2O3 B、H2CO3=CO2+H2O C、Fe+CuSO4=FeSO4+Cu D、CaCO3+2HCl=CaCl2+H2O+CO2

二、填空题

  • 11. 置换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
    (1)、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一般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2)、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即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 Cl2+2NaBr=2NaCl+Br2;

    I2+Na2S=2NaI+S;

    Br2+2KI=2KBr+I2.

    由此可判断:

    ①S、Cl2、I2、Br2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②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Cl2+2NaI=2NaCl+I2       B.I2+2KBr=2KI+Br2

          C.Br2+Na2S=2NaBr+S      D.Cl2+K2S=2KCl+S

  • 12. 金属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1)、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的导电性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铁锅 B、铜导线 C、黄金首饰
    (2)、炒菜锅多为铁制品。工业上常用赤铁矿和一氧化碳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长时间放置,铁制品锈蚀严重,黄金饰品依然金光灿灿,从物质性质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4)、某同学在探究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向铝粉和锌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得到滤渣和滤液。则反应后滤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混合溶液的质量(填“增大”或“减少”):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填化学式)。
  • 13.

    《天工开物》是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完成下面小题。

    Ⅰ.制盐。“布灰种盐”的场景如图所示。

    (1)“先日撒灰”。古人在预计晴天有雾的前天,在海边沙地上撒上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K2CO3属于 ________(填物质类别)。

    (2)“日中扫盐”。布灰后,海盐水渗入草木灰,经过日晒的草木灰中出现海盐颗粒。海盐析出属于 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布灰种盐”获得海盐。食盐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________。

    Ⅱ.造纸。竹子造纸的流程如下:

    (4)“浸泡”的目的是软化纤维。竹子含有纤维素[(C6H10O5n],纤维素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 ________。

    (5)“捞纸”与化学实验中物质分离的        (填字母)操作相似。

    A. 溶解B. 过滤C. 蒸发

    (6)“蒸煮”时,利用石灰浆[主要成分为Ca(OH)2]和草木灰水[主要成分为K2CO3]反应生成碳酸钙[CaCO3]和氢氧化钾[KOH]。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Ⅲ.炼锌。古代炼锌原理与泥罐结构如图所示,锌的熔点为419.5℃,沸点为907℃。

    (7)煤属于 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8)ZnCO3在300℃时分解为ZnO,反应区将ZnO转化为Zn的物质是 ________。

    (9)冷凝区中,锌由气态变为液态。该过程 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10)“泥封”的目的是 ________。

  • 14. 生产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彰显化学魅力。

    (1)、成都市为了绿色大运,提倡将汽车改装,实现尾气无害化排放。其中尾气转化如图:

    反应Ⅱ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两种生成物的质量比为

    (2)、“十四冬”主火炬塔圣火燃料是天然气。天然气是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3)、2024年3月25日,“海基二号”在珠江海域成功下水,凸显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能力。

    ①“海基二号”用钢量相当于“鸟巢”。“百炼成钢”是炼钢的过程,其目的是

    ②造“海基二号”的钢管浸泡在海水中易被腐蚀,造成钢管腐蚀的物质有水、二氧化碳、(填化学式)。

    ③生锈的钢管可以用盐酸除锈,但不能长时间浸泡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三、计算题

  • 15. 某小组用粗锌测定某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于烧杯中,称量稀硫酸和烧杯的总质量;然后,向其中分两次加入粗锌(杂质不参加反应),实验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请计算:

    (1)、硫酸中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g。
    (3)、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