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一)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指通过化学反应在获得新物质的同时不产生任何废物和副产物,实现废物的“零排放”,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绿色化学是一门通过化学原理从源头上阻止环境污染的新兴科学,其研究工作主要是围绕化学反应、原料、催化剂、溶剂和产品的绿色化展开的。即通过无毒害过程生产出对人体健康、环境保护有积极作用的环境友好型化学产品。

    当今化学前沿尖端技术已在绿色合成技术、绿色印刷技术、绿色转化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随着绿色化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和人类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1)“零排放”是指________。

    (2)绿色化学的基本思想是使污染消除在产品生产过程的________。

    (3)关于绿色化学,以下有关认识正确的是______(不定项选择,填字母序号)。

    A. 在生产新产品的过程中尽可能使用成本低的原材料
    B. 化工生产的原料和产品尽可能无毒、无害
    C. 探求新的、更安全的、对环境更友好的化学合成路线和生产工艺

    (4)下列措施中最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______(单选,填字母序号)。

    A. 处理废弃物B. 治理污染源C. 深埋有毒物D. 杜绝污染源

    (二)长春市某中学进行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与使用活动。

    活动一:了解长春的空气质量

    (5)如图1为长春9月8日的空气质量情况。图中的“X”代表______(填字母)。

    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二氧化氮

    (6)长春9月8日空气主要污染物浓度最高的物质为________。

    活动二:检测某小区地下车库中的有害气体

    【测定实验】实验小组用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测得某小区地下车库中一氧化碳浓度如图2所示。

    【交流分析】

    (7)一氧化碳浓度最大的时间段是________(填“t1t2”“t2t3”或“t3t4”)。

    (8)一氧化碳浓度超标会中毒,这是因为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发现有人一氧化碳中毒时应该将患者移至空气流通的地方,并对患者及时吸氧,这是因为氧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 2、植被丰富的公园中有丰富的负氧离子,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O2-),下列关于O2-与O2的说法,错误的是
    A、O2-与O2的化学性质不同 B、O2-与O2的电子总数不同 C、O2-与O2的质子数不同 D、O2-与O2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相同
  • 3、化学用语中的数字位置不同意义不同.对下列数字“2”的意义认识不正确的是

    ①O2       ②2O       ③O2-       ④O2

    A、①表示氧气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B、②表示两个氧原子 C、③表示一个氧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D、④表示氧元素显负二价
  • 4、蓝冰现象是在漫长的严寒条件下,使结成的冰变得越来越密实坚硬,内部的空隙会不断缩小,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水晶般美丽的蓝色现象,以下关于蓝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蓝冰形成过程中分子种类变多 B、蓝冰的分子间隔比普通冰要大 C、蓝冰现象与太阳光的色散无关 D、蓝冰的形成需要持续低温环境
  • 5、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但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D、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 6、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制硝酸用到的二氧化氮直接来自空气 B、二氧化碳在蔬菜大棚中作气体肥料 C、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D、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属于物理变化
  • 7、下列关于实验的“先”和“后”,说法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捂紧试管,后将导管伸入水中 B、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先将滴管插入试剂瓶中,后挤去胶帽中的空气 C、给试管中的试剂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剂集中加热 D、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成后,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气管
  • 8、下列反应既不属于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 B、铝+氧气氧化铝 C、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 D、氯化镁镁+氧气
  • 9、近年,瑞幸咖啡与贵州茅台联名推出的酱香拿铁火爆全网,请回答下列问题。
    (1)、茅台酒中含有乙醇C2H5OH , 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列式即可)。青少年不宜饮酒,因为酒对青少年大脑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2)、咖啡中含有咖啡因C8H10N4O2 , 其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3)、97g咖啡因中碳元素的质量为g。
  • 10、

    某社团小组对暖宝宝展开了项目式学习。

    【查阅资料】

    ⅰ.成分中蛭石和吸水树脂化学性质极为稳定,有保温作用。

    ⅱ.使用时,打开包装袋让空气通过无纺布,在食盐的作用下与产品成分中的某些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并放出热量。氢氧化铁不稳定,受热会分解为氧化铁和水。

    任务一:认识暖宝宝的主要成分

    (1)产品成分中要把铁研磨成铁粉的目的是

    任务二:探究暖宝宝的发热原理

    (2)从能量转化角度:暖宝宝的发热过程是将化学能转化为能的过程;某同学建议把无纺布改成塑料袋,该方案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3)写出氢氧化铁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任务三:探究暖宝宝的最佳原料配比

    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对照实验。

    实验组别

    铁粉/g

    活性炭/g

    食盐/g

    蛭石/g

    水/mL

    1

    3

    0.5

    0.5

    0.5

    1

    2

    3

    0.5

    1

    0.5

    1

    3

    3

    0.5

    1

    1

    1

    4

    3

    0.5

    1

    1

    1.5

    5

    3

    1

    1

    1

    1

    利用传感器测定各组实验的氧气浓度和温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4)通过对比第组和第组信息,可探究食盐的量会对放热效果造成影响。第4组温度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5)结合图示判断第组的原料质量比最佳,理由是

  • 1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下图中选择装置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

    (1)、仪器①的名称是
    (2)、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A—F中选填序号),该装置还缺少的用品是 , 制取过程中需等到(填现象)时才能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
    (3)、实验室若用双氧水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用G装置收集氧气,气体从(填“a”或“b”)端进入。
  • 12、科学家利用“人造树叶”催化生成乙醇CH3CH2OH的微观过程如下:

    (1)、反应中,可供给呼吸的物质是(填字母),属于氧化物的有种。
    (2)、写出该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该研究有利于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 13、在漫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认为水是组成世间万物的一种元素,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18世纪,普利斯特里利用锌和稀硫酸制得“可燃空气”,将其与空气混合点燃,容器内壁上出现了水雾。

    【材料2】1781年,卡文迪什证实了普利斯特里的发现,并用纯氧代替空气进行实验,证明生成的液体确实是水。

    【材料3】1783年,拉瓦锡进行实验,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管,一段时间后,在出口处收集到一种可燃气体,水的质量减少,铁管的质量增加。至此,“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观点得到了公认。

    【材料4】1809年,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通过实验确定了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1)、材料1中,“可燃空气”是
    (2)、材料2中卡文迪什用纯氧代替空气的原因是
    (3)、材料3中经实验测定,足量的水与168g铁反应只生成铁的氧化物固体和8g氢气,结合材料4可知该固体的化学式是
    (4)、用如图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

    ①装置中d端连接的是电源的(填“正”或“负”)极。

    ②通电后,两端电极上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14、“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式。

      

    (1)、根据图1,写出一种由微观粒子X构成的物质(填化学式)。
    (2)、图2中B为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则m的值为 ,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A~D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填标号)。
    (3)、图3中:

    ①溴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周期;

    ②溴元素与图2中的B、D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

    ③溴化镁是一种重要的污水处理剂,其化学式是

  • 15、

    分离混合物,是化学上研究物质重要的思路。

    Ⅰ.空气的分离

    (1)流程中物质①是________。

    (2)氧气能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请写出一个有氧气参加的反应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Ⅱ.水的净化

    小明同学对一瓶浑浊的河水进行净化,其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3)A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

    (4)下列有关操作①的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填标号)。

    a.该实验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

    b.玻璃棒起到引流的作用

    c.若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d.过滤后的水为纯净物

    (5)操作②的装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该装置中的入水口是________(填“a”或“b”)端。

    【反思】

    (6)以上两种分离混合物的流程都是按被分离物质的________不同,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分离。

    (7)下列有利于保护空气和水资源的做法有______(填标号)。

    A. 工厂的烟囱加高排放B. 农业上提倡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C. 城市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D. 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 16、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
    (1)、从“微观模型”到“化学符号”:“”表示氧原子“”表示氮原子

    微观模型

    化学符号

    (2)、从“化学符号”到“文字信息表达”: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

    O2;②CuO2

    (3)、从“文字信息表达”到“化学符号”:

    ①两个氢离子;②氦气

  • 17、查阅资料:在密闭的空间内红磷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约至7%时熄灭。柯柯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加热试管,红磷开始燃烧,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试管底部细沙的目的是为了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B、要达到实验目的,试管中的红磷不能更换为木炭 C、若要验证实验结束时氧气剩余7%,注射器预装7mL的水不够 D、红磷燃烧停止后打开弹簧夹,要等到注射器活塞不再移动才能读数
  • 18、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的质量/g

    8

    10

    1

    21

    反应后的质量/g

    9

    21

    待测

    9

    A、Z与此反应无关 B、反应中Y与Q改变的质量之比为1:1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X一定为化合物
  • 19、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最佳方法是
    A、观察气体的颜色 B、伸入燃着的木条 C、闻气体的气味 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 20、关于空气、二氧化硫、氧化铜和硫酸H2SO4这几种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氧分子 B、都不含氧分子 C、都是化合物 D、都含氧元素
上一页 111 112 113 114 11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