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6班谢翁同学在我校运动会60米决赛中打破八年级校纪录。测得他在30m处的速度是8m/s,8s末冲过终点时的速度为10m/s,则他全程内的平均速度约为m/s。

  • 2、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与声一样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长度的单位 C、月亮是常见的天然光源 D、光线是真实存在的带箭头的直线
  • 3、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频率为256Hz、512Hz的两种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相等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其发出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D、一个物体振动发声,其回声在空气中传播得比原声慢
  • 4、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小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乙车在前30s内的平均速度为30m/s C、乙车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 5、牛奶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但在高温加热状态下其营养成分容易受到破坏。生活当中常用“水浴法”对牛奶加热,如图甲所示,把质量为300g的凉牛奶置于盛有热水的敞口玻璃杯中加热,经过一段时间,牛奶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乙。已知c=4.2×103J/kgc=2.8×103J/kg。求:

    (1)、牛奶不再升温时吸收的热量;
    (2)、若吸收热量占40%,则水总共放出多少热量;
    (3)、水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 6、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V且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电流表A2的示数是0.6A,而电流表A1的示数如图所示

    (1)、灯L1两端的电压U1
    (2)、通过灯L1的电流I1
    (3)、通过灯L2的电流I2
    (4)、灯L2两端的电压U2
  • 7、顺口溜“五月五、过端午、蒸粽子、赛龙舟”,生动的呈现了田阳当地端午文化习俗。蒸粽子是利用水沸腾产生的蒸气进行加热。若在1标准太气压下将2.5kg的水从室温26加热到沸腾,在此过程中,求:c=4.2×103J/kgq=3×107J/kg
    (1)、水吸收的热量;
    (2)、采用煤炉加热,需要完全燃烧1.2kg煤,煤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 8、在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甲是实验的电路图.

    (1)连接电路之前,开关应处于状态;电流表应(选填“串联”或“并联”)在被测电路中.若要测量干路电流,则电流表应接在甲图中的点.

    (2)小明同学在测量A处的电流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原因是;在排除故障后,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A.

    (3)表是小亮同学在实验中用两盏规格相同的灯泡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各支路的电流相等.请指出小亮的探究过程的两点不妥之处

    ①.

    ②.

  • 9、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相等,烧杯内的液体质量和初温也相同。

    (1)、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两图进行实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多少是通过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升高的示数”或“加热时间”)。
    (2)、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特点,应选择两图进行实验,那么还需要补充的实验仪器是
    (3)、如果质量和初始温度均相同的a、b两种液体,吸热后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所示,分析图中数据可以得出液体比热容较大。
    (4)、若想利用上述装置估测燃料的热值,小明购买了一盒薯片,取出几片用上述方法测出薯片的热值为1.4×107J/kg , 他又观察到包装盒上印有“质量:100g”,他据此算出了整盒薯片能提供的热量为J。这个结果与包装盒上注明的“能量2.1×106J”不等,原因可能是(写出一个原因即可)。
  • 10、小明选择蜡烛和海波探究“不同的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将装有蜡烛、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使试管内的物质
    (2)、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蜡烛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眼睛分别在如图乙所示的①、②、③位置,其中正确的是 , 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3)、如图丙是小明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象,图中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第10min海波处于(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4)、如图丁是小明绘制的蜡烛的熔化图象,蜡烛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 11、如图甲,是小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1)、图甲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是(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如图乙,是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两张照片。其中图(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3)、小红用质量为:m1的水做实验,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出图丙中的a线,由a线可知: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选填“升高、不变、降低”);
    (4)、由图丙中的a线可知,水的沸点没有达到100℃,可能是当地大气压强(选填“高于、低于、等于”)1标准大气压;
    (5)、若换用初温相同的质量为m2m2>m1的水做实验,得到的图线是图丙中的。(选填“b”或“c”或“d”)。
  • 12、
    (1)、在如图所示虚框内画出如图所示实物电路对应的电路图;

    (2)、在图中,已知通过灯L2的电流为0.4A,根据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正确连接实物电路(要求导线不能交叉)。

  • 13、摩擦焊接技术在航空航天业中应用广泛,焊接过程中界面相互摩擦,使界面及其附近温度升高,实现焊接。这是通过的方式使物体温度升高,内能(选填“增大”或“减小”)。
  • 14、关于如图所示的几个电学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将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后,头发会飘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其实质是电荷的转移 B、图中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轻质小球,小球被排斥,说明小球一定带负电 C、图中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弱而带负电 D、图中的验电器A带正电,B不带电,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接触两验电器时,金属棒中的电流从B流向A
  • 15、在古代民间,我国劳动人民发明了一种“省油灯”如图所示。使用时往上方容器中注油,往下方夹层里注水。南宋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说:“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注水于唇窍中,可省油之半。”比热容c>c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陶瓷的比热容比铜大,从火焰吸收相同的热量,陶瓷升温比铜大 B、瓷质油灯中油的温度比铜质油灯中油的温度低,油蒸发慢,因此省油 C、夹层中冷水吸收热量,进一步降低了油的蒸发速度 D、在燃烧过程中,油的密度和比热容都变小
  • 16、“双减”政策下,要求中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如图是小明在家中制作番茄炒蛋时的情景。下列关于此情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主要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番茄和鸡蛋的内能 B、从冰箱中刚拿出来的鸡蛋是没有内能的 C、蛋壳能轻松被敲碎,说明蛋壳分子间不存在引力 D、饭菜热时香气四溢而放凉后几乎闻不到香味,说明温度越高时分子运动得越剧烈
  • 17、如图所示是丁丁同学做串联电路实验的实物电路,闭合开关S后,小灯泡L1、L2都不亮.为了检查故障,丁丁用一段导线的两端接触a、b两点时,两灯仍不亮;接触c、d两点时,两灯还不亮;接触e、f两点时,两灯都亮了.则下列对电路故障判断正确的是(       )

    A、灯L1断路 B、灯L2断路 C、开关S断路 D、灯L2短路
  • 18、如图所示,小明将A、B两种不同的金属片分别插入土豆,制成“土豆电池”,闭合开关S,发光二极管发光,电压表有示数。以下关于电路的理解,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片A是电源的负极 B、电流从“电池”的A金属片流出 C、若发光二极管断路,电压表没有示数 D、若断开开关,A,B两金属片间没有电压
  • 19、田阳的烧烤美味而独特,远近闻名。如下图是烤肉串架在炭火上烤的情景。关于烤肉串涉及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烤肉温度越高,内能越多 B、肉烤熟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其内能 C、木炭在燃烧的过程中,热值不变 D、很远就闻到肉香,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 20、厨艺最讲究“火候”二字,如图甲所示的智能蛋糕机就是通过智能化技术控制制作时间和温度,制作出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的蛋糕。该蛋糕机的电路简图如图乙所示,其中R1、R2均为发热电阻(假定电阻不随温度变化),部分参数如下表所示。求:

    额定电压/V

    220

    额定功率/W

    高温1100

    中温880

    低温______

    (1)、当开关S1断开,单刀多掷开关S2打到3时,蛋糕机处于挡(选填“高温”“中温”或“低温”);
    (2)、该蛋糕机以高温挡正常工作时,开关S1(选填“断开”或“闭合”),S2(选填“1”“2”或“3”),10min产生的热量是J;
    (3)、该蛋糕机正常工作时R2的电阻值Ω;
    (4)、该蛋糕机低温挡的额定功率是W。
上一页 34 35 36 37 3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