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统一联合考试(基础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9-2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过程中,经历的时间约为1s的是(       )
    A、人的眼睛眨1下所用的时间 B、脉搏跳动10次所用的时间 C、人的心脏跳1次所用的时间 D、成年人走10步所用的时间
  • 2. 正确的姿态不仅影响外在形象,更严重影响着我们的健康,正确坐姿距离要求“一尺一寸一拳头”,如图所示,眼睛到书本的距离约为(  )

    A、35cm B、100mm C、8dm D、10cm
  • 3. 我们生活在能量的世界里,现实生活时时刻刻都离不开能量。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能量来源于(  )
    A、太阳 B、 C、天然气 D、石油
  • 4. 下列有关物理现象的描述,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琪琪心情澎湃 B、蜗牛在地上爬行 C、赤狐在草原上奔跑 D、同步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
  • 5. 把带有墨水装置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纸带上,小车每隔相等的时间滴一滴墨水。当小车向左做直线运动时,在纸带上留下了一系列墨滴,其分布情况如图所示。设小车滴墨水的时间间隔为t,那么小车从图中第一滴墨水至最后一滴墨水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车的速度逐渐增大 B、小车的速度逐渐减小 C、小车的运动时间是8t D、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 6. 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5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36km。则(  )
    A、小张速度最大 B、小王速度最大 C、小李速度最大 D、三人速度一样大
  • 7. 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一张中考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4cm B、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 C、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3s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 8. 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所用时间为8s,平均速度为30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0m/s,则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30m/s B、20m/s C、25m/s D、24m/s
  • 9. 甲、乙两同学同时同地沿水平路面向东运动,他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加速直线运动 B、以甲同学为参照物,乙同学向西运动 C、经过9s,甲、乙两同学相距6m D、甲、乙两同学的速度之比3∶4
  • 10.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由公式 v=st可知(  )
    A、物体运动的速度由路程成与时间共同决定 B、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物体运动的时间与路程成反比 D、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
  • 11. 水以气态、液态、固态的形式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称为水循环。水循环时刻在进行,因此环境保护是每个地球人的责任。下列关于水循环中物态变化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气在高空变成云是凝固过程 B、水蒸气变为草上露珠是熔化过程 C、地表的水变为水蒸气是汽化过程 D、寒冬的雪人慢慢变小是凝华过程
  • 12. 音叉发声的时候用手握住音叉,音叉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  )
    A、手吸收了声音 B、音叉停止振动 C、手反射了声音 D、手不能传播声音
  •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九条:机动车驶近急弯、坡道顶端等影响安全视距的路段时,应当减速慢行,并鸣喇叭示意。“鸣喇叭示意”应用了同学们学习过的物理知识中的(  )
    A、声音是沿直线传播的 B、声音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C、声音是可以沿各个方向传播 D、声音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 14. 我国的古诗词和民间俗语中往往包含着物理知识,从物理知识运用的角度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音调越高传播得越远 B、“响鼓也要重锤敲”﹣﹣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C、“闻其声知其人”﹣﹣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是谁 D、“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回声
  • 15. 关于声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次声波来探测障碍物,帮助司机倒车 B、只要物体在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C、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D、听诊器通过减少声音的分散来增大响度

二、填空与作图

  • 16. 如图甲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若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发生改变(选填“响度”、“音调”、“音色”).如图乙所示,用嘴对着试管口部吹气,其中音调最高的是(选填“A”、“B”、“C”、“D”).

  • 17. 中华虎凤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珍惜动物。

    (1)、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cm,请读出虎凤蝶双翅展开的宽度是cm。
    (2)、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蝴蝶的翅膀每分钟振动约480次,我们能否听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选填能/否),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是声波。
    (3)、虎凤蝶围绕一株蒲公英飞舞,以虎凤蝶为参照物,蒲公英是的。
  • 18. 如图所示:

    (1)小丽将几个小纸团放在正在播放音乐的扬声器的纸盆上,她发现纸团不断上下跳动,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而产生的;

    (2)小丽在扬声器播放音乐时,调大音量,发现小纸团跳的更高,这说明发声体的越大, 声音的响度越大;

    (3)世界“吼王” 杰米温德拉曾吼出超过100分贝的声音,他的“吼”声将玻璃杯震碎,这说明声波可以传递

  • 19. 一列长为50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1000m长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s,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m/s,若该火车以此速度匀速进入一座3500m的隧道,则火车全部在隧道里的时间是s
  • 20. 2024年10月20日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南宁城市赛段开赛,如图所示是选手们骑行在青秀山路段。路旁的观众大呼:“他们骑得真快啊!”,是以为参照物。以运动员骑行的自行车为参照物,运动员是的。

  • 21. 有一种家用香熏加湿器,通电后雾化片以2.4MHz的频率振动,将溶有植物精油的水珠打散,达到湿润和芳香空气的效果。这种加湿器是利用(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可以传递的特性工作的。
  • 22. 单位换算:360dm=m;5L=m3;6min=h。
  • 23. 甲型 H1N1 流行性感冒是由甲型 H1N1 病毒引起的,如图a所示为H1N1病毒在30万倍电子显微镜下成的像与刻度尺比对情况,该病毒的实际整体宽度为m.使用透气孔径为 3.0×107m的 N95 型口罩(能/不能)有效遮挡甲型 H1N1病毒.

三、实验与探究

  • 24.       
    (1)、如图甲所示,刻度尺分度值  , 图中木块的长度为 cm。
    (2)、图乙中秒表的读数是 s。

  • 25. 如图是“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

    (1)为便于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应使斜面保持很的坡度。

    (2)B为AC中点,sAC=1m , 两次实验小车都从A点由静止下滑,到达C点所用时间为2.8s,到达B点所用时间为2s,则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为m/s。

    (3)由实验可得: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

  • 26. 放学回家路上,小德发现骑自行车下坡时速度会越来越快。为了研究物体从斜面上滑下时的速度大小变化的规律,他用小车、带刻度的斜面、挡板等器材进行了实验。

    测量的物理量

    AB段

    BC段

    路程 s/cm

    40.0

    40.0

    时间t/s

    3.2

    1.6

    速度v/(m·s-1)

    vAB

    vBC

    (1)、实验中,除了如图甲所示的器材以外,小德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2)、小荣建议实验时斜面倾角要适当减小,这样做可以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得一些。
    (3)、小德正确采纳小荣的合理建议后,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则表中vBCm/s;若小车从A点运动2.4 s到达D点(图中未画出),则DC段的平均速度vDC(填“>”“=”或“<”)vBC;小荣用vAC=计算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 这种计算方法是否正确?
    (4)、为了使图像能够反映小车在整个过程中的运动情况,请选择图乙中正确的图像并在括号内填写物理量的符号
    (5)、若小车过了A点小德才开始计时,则测得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将偏
  • 27.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 ,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 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称为法;
    (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
    (4)、如图丁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声音会逐渐 , 并由此推理可知
  • 28. 在学习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40

    0.5

    (a)

    (b)

    60

    1.0

    尼龙丝

    40

    0.5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表:

    (1)、 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两根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
    (2)、选①②验证猜想二, 选②③猜想三, 表格中空白处内容分别是: (a);(b)
    (3)、 选用①③两次编号(选填“能”或“不能”) 验证猜想二,因为
    (4)、 请指出表格设计中一处不足之处

四、简答与计算题

  • 29. 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6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8: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在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15s。则: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

    (3)火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 30. 一艘海洋捕鱼船于早上7∶00从港口出发,去距离210km的渔区捕鱼,于当天早上10∶00到达。求:
    (1)、该捕鱼船的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开展捕鱼作业时,该船静止并发射超声波探测鱼群位置,6s后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鱼群距船有多远?(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约为1500m/s)
  • 31. 小华站在向山崖行驶的船上对着远处的山崖高喊一声,经过2s听到回声,若船行驶的速度为4m/s,空气中声速是340m/s,求:
    (1)、这段时间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是多少?
    (2)、小华听到回声时,船离山崖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