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统一联合考试(基础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9-28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物理研究中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科学推理法”“类比法”“理想模型法”等科学方法,在本学期课程有关内容中,下列研究实例对应的研究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看到水花四溅,证明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转换法 B、逐渐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声音逐渐减小,推理得知真空不可以传声——科学推理法 C、为了描述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人们引入了“光线”——类比法 D、琴弦的音调与很多因素有关,探究时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控制变量法
  • 2. 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甲图中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乙图中,把耳朵贴在桌面上也能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C、丙图中,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也能清楚地听到音叉发声,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通过骨头传播 D、丁图中,说话时声带在振动,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3. 演奏同一乐曲,能分辨出二胡和笛子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
  • 4. 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音箱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的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一现象说明了(  )

    A、声可以传递信息 B、传声不需要介质 C、响度与频率有关 D、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 5.  LIGO“引力波探测器”探测到13亿年前两个黑洞合并时产生的引力波,它的频率大约是100 Hz.人的听觉范围一般在 20~20000 Hz.关于这个引力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属于次声波 B、在1 s内,振动约100次 C、它属于超声波 D、频率太低,人耳听不到它
  • 6. 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太阳 B、镜子 C、月亮 D、宝石
  • 7. 彩色电视机可以反映出画面的真实色彩,是因为其颜色(  )
    A、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是由红、黄、蓝混合而成的 C、是由色光的三基色混合而成的 D、是屏幕反射而成的
  • 8. 关于日食和月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日食和月食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日食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光 B、日食和月食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月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光 C、日食和月食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月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光 D、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月食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光
  • 9. 如图是“蜘蛛人”在做玻璃幕墙清洁工作时的情景,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蜘蛛人”在幕墙中的像比本人小 B、“蜘蛛人”能在幕墙中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C、玻璃幕墙上映射出蓝天白云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人们能看到“蜘蛛人”,是因为光发生了漫反射
  • 10. 如图甲是我国建造的亚洲第一座24小时持续发电的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当太阳位置变化时,自动控制系统可以调整定日镜的角度,将太阳光准确反射到到吸热塔顶部,实现储能发电.如图乙所示是上午某时刻的光路图,则太阳下山前,该定日镜的旋转方向应该是(  )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北向南 D、自南向北
  • 11. 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如图所示,下列哪个光路图是正确的?(  )
    A、 B、 C、 D、
  • 12. 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其原理如下图所示。这样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同时扩大了视野。由此可以推测,此时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三棱镜 D、玻璃砖
  • 13. 一束单色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情境如图4所示。以下描述无误的是

    A、∠NOB 是反射角, ∠NOC 是折射角 B、∠AOM大于∠BON C、OB 是反射光, OC是折射光 D、若光沿 CO入射, 将沿OA 和OB射出
  • 14. 如图所示,甲是正常眼睛对光的作用情况,则乙

    A、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是近视眼, 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D、是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甲 乙
  • 15. 人眼看不到的光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遥控器控制电视机利用了红外线 B、热成像仪利用了紫外线 C、“测温枪”利用紫外线来测量体温 D、医院用红外线灭菌灯消毒

二、填空与作图

  • 16.
    (1)、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

    (2)、请在图中画出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 17. 如图所示,OB是一束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请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

  • 18.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

  • 19.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包括:提出问题、、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评估、交流与合作.
  • 20.    
    (1)、一名中学的质量约为55
    (2)、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匀速行驶的速度约为60
  • 21. 医生用B超技术为病人诊病,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楼道里张贴着“静”字,目的是提醒大家说话要注意控制声音的(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 22. 空调工作时由于会发出声音,这对我们来说是噪声;用遥控器将空调切换成“睡眠”模式,这是在处减弱噪声。
  • 23. 小明利用空易拉罐做了一些物理小实验。如图所示,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在左侧固定一支点燃的蜡烛,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在半透明纸上能看到蜡烛的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选填“改变”或“不变”)。

三、实验与探究

  • 24. 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所示。

    (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
    (2)、小华尽量抽出瓶中的空气后,拨打手机,他听到的声音逐渐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声音的传播需要 , 进一步推理得出不能传声。
  • 25. 根据课堂所学,某同学找来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圆形小孔,并将顶部剪去;另将一圆筒的顶部和底部都剪去后,在其中一侧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将它们套在一起制成一个小孔照相机(如图)。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在塑料薄膜上可观察到一个清晰的像。

    (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选填“实像”或“虚像”);
    (2)、在孔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将小孔由圆形改成三角形,则他在纸上看到的像是________;
    A、三角形烛焰 B、圆形烛焰 C、烛焰正立的像 D、烛焰倒立的像
    (3)、若将蜡烛向下移,则看到塑料薄膜上的像是向(选填“上”或“下”)移;
    (4)、若保持蜡烛和小孔的位置不变,向后拉动圆筒,则塑料薄膜上的像会如何变化?________。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 26. 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选填“上”或“下”)调节.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2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3)、当烛焰距凸透镜 35cm 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的实像,日常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应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调节蜡烛的位置,同时将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直至得到清晰的像.
    (4)、实验中怎样操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            
  • 27. 小洋自制一个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前需要调整烛焰、水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2)、水透镜注水后,适当调整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这种成像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是

    (3)、继续注水,小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这是因为注水后水透镜变得更凸,会聚能力更 , 相当于人眼患上了眼。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可将光屏靠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或者在蜡烛和水透镜之间放上一副透镜;
    (4)、如图所示,请画出对应的光线,完成光路图

四、简答与计算题

  • 28. 向前传播的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反射回来。气温为15℃时,一个同学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5s后听到回声,那么该同学距山崖大约是多少米?(提示:15℃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 29. 海面上有一艘大型轮船,为了探测某处海洋的深度,静止在海面上向海底发出超声波,经过4.0s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回声。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 m / s。求:
    (1)、超声波探测海洋深度时到达海底所用时间?
    (2)、探测处的海洋深度?
    (3)、当轮船在海面上匀速直线前进时,发现前方1575m处有一山崖,于是向山崖发出超声波信号,9 s 后接收到返回来的信号。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 / s ,请问这艘轮船当时的速度为多少?
  • 30. 透镜焦距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就越强;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的焦度,用φ表示,即φ=1f;平常我们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以100的值;凸透镜的度数是正值,凹透镜的度数是负值;问:

    (1)镜片焦距为0.2m的近视眼镜片的度数是多少?

    (2)400度的眼镜片的焦距是多少?

  • 31. 如图是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到达下方物体后反射返回,被感应器接收,然后语音播报出被测物体的高度。请解答:

    (1)、若测高台上无人站立时,超声波信号发出后经过1.4×102s收到返回信号,则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2)、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到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5×10-3s , 该同学的身高是多少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