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鲁科版(五四制)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统一联合考试(提升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9-2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铜丝直径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若铜丝在圆筒上排绕的不紧密,则(       )

    A、测量值比真实值小 B、测量值等于真实值 C、测量值比真实值大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 2. 关于误差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B、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实验中误差不可能避免,但是可以尽量减小 D、采用精密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 3. 小强同学在测量物理教材的宽度时记录了五次测量结果,即18.12cm、18.13cm、18.11cm、18.14cm、18.52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为(     )
    A、18.13cm B、18.20cm C、18.125cm D、18.204cm
  • 4. 下列数据是某同学对自身情况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身高约1.6dm B、步行速度约1m/s C、眨一次眼的时间约10s D、每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为20次
  • 5. 如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
    A、 B、 C、 D、
  • 6. 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能正确说明汽车行驶情况的图像是(  )
    A、 B、 C、 D、
  • 7. 甲、乙两车沿平直公路做匀速直线运动,V>V , 图所示图象中能正确描述甲、乙两车运动情况的是

       

    A、①和④ B、③和④ C、①和② D、②和③
  • 8. 甲、乙两物体在同一地点、同一方向出发做直线运动,两物体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体在510s内的平均速度大于05s内的平均速度 B、0~20s内,乙物体的平均速度速度是2m/s C、510s内,甲、乙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始终为20m D、若20s后两车的运动状态不变,则第40秒时两车相距70m
  • 9. 中国空间站的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形成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梦天实验舱靠近天和核心舱的过程中,以“梦天实验舱”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 B、在梦天实验舱靠近天和核心舱的过程中,以“梦天实验舱”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 C、对接完成后,以“梦天实验舱”为参照物,地球是静止的 D、对接完成后,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的过程中,相对于“梦天实验舱”是静止的
  • 10. 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 m B、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 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
  • 11. 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教室周围植树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 B、电视机上的“音量”按钮是用来调节音调的 C、地震、火山爆发会产生次声波 D、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表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 12. CCTV推出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小琳特别关注了“贾湖骨笛”和“曾侯乙编钟”两件国宝,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敲击编钟,编钟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B、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编钟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C、吹奏骨笛时,按压骨笛不同位置的气孔,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D、悦耳的骨笛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中的
  • 13. “家门口”的噪声污染问题,事关生态建设和百姓生活。如图是种基坑气膜,是由高强度聚酯纤维膜材料制成的,可以将施工机械全部罩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施工时产生的噪声,就很难散发出去,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下列防治噪声措施中与此相同的是(  )

    A、禁止鸣笛 B、防噪耳罩 C、隔音隧道 D、消音器
  • 14. 歌曲《东方红》简谱中有如下片段: , 其中的数字符号表示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 15. 如图所示,分别是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发出的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下面关于四者发出的声音的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乙音调相同 B、甲乙响度相同 C、乙丙音调相同 D、丙丁音色相同

二、填空与作图

  • 16. 用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四次测得的数据分别是5.72cm、5.73cm、5.93cm和5.74cm。则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cm,这里采用了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 17. 图中铅笔的长度是cm;一张纸的厚度约75μm,合m。

       

  • 18. 使用秒表前,应观察分度值、量程和指针是否;正确操作秒表,得到结果如图所示,请读出秒表的读数s;

  • 19. 2024年9月24日,中国的捷龙三号火箭在山东海阳附近的海上,象一个神奇的魔法师一样,一次性把8颗卫星同时精准地送入预定轨道。小明查阅资料得知火箭速度达到7.9km/s时才可以脱离地球,由此可知火箭在升空过程中做运动(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火星探测器发射的时候,火星探测器相对于火箭是的,相对于地球是的。
  • 20. 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响度

    较响

    较响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距离

    较长

  • 21. 1978年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曾候乙编钟,气势恢宏,体现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和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极高水平。
    (1)、钟声是由编钟的产生的,声音是以的形式传播的;
    (2)、编钟发出的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km/h;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传播速度会变(选填“大”或“小”);
    (3)、通过钟声能判断出编钟是否破损,这是利用了声能传递
    (4)、小刚认为编钟的声音一定是乐音,他的判断是否正确?
    (5)、小刚能辨别出编钟和锣鼓的声音,是因为声音的不同(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 22. 如图为倒车雷达,倒车雷达是利用(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工作的;如果倒车雷达发出信号,司机听到急促的报警声,知道距离障碍物太近,说明声音能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

三、实验与探究

  • 23. 小玲、小红和小丽在操场上玩荡秋千如图所示,小丽把小玲、小红分别轻轻推了一下,细心的小丽发现,她俩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几乎一样,那么,秋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三人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以下猜想:

    ①猜想1: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人的质量有关;

    ②猜想2: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的绳长有关;

    ③猜想3: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摆动时离开中心线的最大距离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他们来到实验室,找来刻度尺、秒表、细线、小球,依照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方法,按图进行实验,得到下表中的数据。

    实验序号

    小球质量m/g

    悬线长度L/m

    小球摆动距中心线最大距离s/m

    小球往返摆动10次所用时间t/s

    小球往返摆动1次所用时间t0/s

    1

    20

    0.8

    0.10

    18.0

    1.80

    2

    20

    1.0

    0.14

    20.0

    2.00

    3

    20

    1.2

    0.10

    22.0

    2.20

    4

    30

    1.0

    0.14

    20.0

    2.00

    5

    30

    1.0

    0.10

    20.0

    2.00

    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为验证猜想1,应选用序号为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2)、为验证猜想2,应选用序号为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3)、为验证猜想3,应选用序号为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4)、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实验中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叫做
    (5)、实验结论:小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与有关,与和小球摆动距中心线最大距离无关。
  • 24. 下面是某小组同学进行降落伞比赛所记录的实验数据,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后的分析与论证。

    实验次数

    降落伞绳长

    降落伞的形状

    降落伞的面积

    降落伞的高度

    降落伞的总质量

    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

    1

    1m

    圆形

    0.5m2

    3m

    20g

    3.67s

    2

    1m

    圆形

    1m2

    3m

    20g

    5.82s

    3

    1m

    圆形

    1m2

    3m

    30g

    4.91s

    4

    1m

    正方形

    1m2

    3m

    20g

    5.82s

    5

    1.5m

    正方形

    1m2

    3m

    20g

    5.82s

    6

    1.5m

    正方形

    1m2

    6m

    20g

    9.24s

    根据上表数据分析:

    (1)、比较1、2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降落伞有关,降落伞越大,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越长;
    (2)、较2、3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降落伞有关,降落伞越大,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越短;
    (3)、比较2、4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降落伞无关,比较4、5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降落伞无关;
    (4)、比较5、6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降落伞有关,降落伞越大,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越长;
    (5)、设计实验时,常用的方法是先考察其中一个因素对研究问题的影响,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叫 , 这里说的就是那些影响问题的因素。
  •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物理实验中的图象法

    物理实验中的图象法是一种整理、分析数据的有效方法,图象中的图线可直观、简洁地显示出因变量随着自变量变化的趋势或规律.如果想要将物理数据绘制成图象,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来进行.

    第一步,建立坐标轴、标注物理量和设定分度.首先建立坐标轴,通常用横轴代表自变量,纵轴代表因变量,在坐标轴上分别标注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名称及单位;然后,设定坐标分度值.为了使绘制的图线比较均匀地分布在整幅坐标纸上,而不要偏在一角或一边,坐标分度值可以不从零开始.在一组数据中,自变量与因变量均有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度时,可用低于最低值的某一整数值作起点,高于最高值的某一整数值作终点.

     

    第二步,根据数据描点.描点时根据数据在坐标纸上力求精准地画出对应的点.

    第三步,绘制图线.绘制图线时不要把数据点逐点连接成折线,而应依据数据点的整体分布趋势,描绘出一条直线或光滑曲线,让尽可能多的点在图线上,或让数据点比较均匀地分布在图线两旁,这样绘制出的图线比图上的任何一个数据点更适合作为进行分析预测的依据.

    例如,小宇记录了自己沿直线步行过程中的时间及所对应的路程,图A中的黑点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纸上描出的数据点,利用这些数据点绘制出了图A中的直线.利用这条直线可以清楚地看出小宇步行的过程近似为匀速运动,还可以利用图线上的点计算出小宇步行过程中的速度,进而用速度预测出他在某一段时间内步行的路程.

    (1)、根据图 A 中所示的图象,预测小宇步行 10s的路程为m.
    (2)、下表是某同学记录的物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验数据.

    时间/ 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温度/℃

    80

    72

    64

    59

    55

    51

    47

    46

    45

    ①若要绘制上述物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应选择图 B中的图更合理.(选填“甲”或“乙”)

    ②请在你选择的图中描出第20min时的温度数据点,并绘制出本次实验中物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 26. 实验小组的同学学习“声现象”时做了以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小明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可以看到泡沫屑在跳动,这说明;若用更大的力敲鼓,泡沫屑跳得更高,声音的响度更大,这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有关;
    (2)、如图乙所示,小华将衣架悬挂在细绳的中央,当同伴用铅笔轻轻敲击衣架时,他听到了轻微的声音,此时声音是通过传入小华的耳朵中的。小华又将细绳的两端分别绕在两只手的食指上,再用食指堵住双耳,如图丙所示,当同伴再次用相同的力敲击衣架时,小华听到了较大的声音,此时他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传播的,同时也说明
    (3)、如图丁所示,小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装入塑料袋,扎紧袋口后用细线悬挂在水中,他听到了手机的音乐声,说明可以传播声音。
  • 27. 小明等同学在“探究声音是什么”的实验中,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用小槌敲击音叉时,在听到声音的同时,观察到乒乓球 , 说明声音是由产生的,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2)、小明又去敲击同一个音叉,并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敲击时的二列声波图,如图甲和乙,图中可看出这两次声音的相同;
    (3)、细心的小明看到老师桌上还有两种同种材料制成的音叉,如图丙、丁,敲击后图音叉的音调更高;
    (4)、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闹钟放进密封的玻璃罩中,然后逐渐往外抽气,我们听到闹钟声越来越弱,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但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

    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的               B.用实验直接证实的

    C.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                    D.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

四、简答与计算题

  • 28. 用一个直径为1m的滚轮,沿一条椭圆形跑道滚动,滚轮滚动了150圈后,距出发点还有0.4 m,则跑道的全长有多少米?
  • 29. 小华一家假期去桂林漓江旅游,下表是小华在网上查询的从南宁东到桂林北D8238动车时刻表的部分信息。他从桂林北站出站后乘出租车时看到了如图的标志牌。求:

    站名

    到站时间

    发车时间

    运行路程/km

    南宁东

    12:45

    0

    来宾北

    13:45

    13:45

    146

    桂林北

    15:45

    15:51

    376

    (1)动车从来宾北到桂林北行驶的平均速度;

    (2)已知D8238次动车长为200m,途中动车以18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某隧道,测得动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为40s,求隧道的长度;

    (3)出租车司机从该标志牌处到达漓江共用了18 min,司机是否超速。

  • 30. 在万物皆可外卖的时代,外卖拯救了无数人的胃和无数“出门困难户”,外卖骑手为加快送餐速度避免超时差评,从而超速、逆行、闯红灯等问题屡屡发生。电动车遇到紧急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电动车在反应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中做变速运动。如图甲所示,一骑手以1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骑手看一眼手机需要2s,在这段时间内仍以原来的速度匀速行驶,该骑手发现情况,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中电动车行驶了5m,在制动过程中所用时间为3s,电动车在两个过程中行驶的总路程为10m,如图乙所示,求:

    (1)、该骑手在看手机的时间内,电动车行驶的路程;
    (2)、该骑手行驶时的反应时间;
    (3)、该骑手从发现情况到车辆完全停止时,全程的平均速度。
  • 31. 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的深度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求:

    (1)、若测位仪从海面发射信号,到接收到返回来的信号用了8s,此处海水的深度是多少;
    (2)、若海水的深度是6.75km,则测位仪向海底发出信号后,需经过多少秒才能接收到返回来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