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鲁科版(五四制)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统一联合考试(基础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9-2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华为在2024年秋季新品发布会上发布了全球首款三折叠屏手机华为 MateXT 非凡大师,如图所示,这款手机的厚度在展开状态下仅有

    A、3.6µm B、3.3.mm C、3.6cm D、3.6dm
  • 2. 在下列的长度单位中,比m大的是(  )
    A、mm B、cm C、dm D、km
  • 3. 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B、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 4. 小明学习《爱莲说》时读到“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他好奇莲叶的茎中间是否真的贯通,于是他找来一片莲叶,往它中间的茎里灌水,观察水是否从别处流出,往中间的茎里灌水属于科学探究过程的哪一环节(  )
    A、问题 B、证据 C、解释 D、交流
  • 5. 如图所示,在我校2024年体育节暨第21届田径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国旗护卫队整齐划一的经过主席台,若说方队中某同学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主席台 B、方队中的另一个同学 C、主席台旁的旗杆 D、主席台上坐着的评委
  • 6. 如图所示,2024年4月26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并自主快速对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二者成功对接后一起绕地球高速飞行。对接成功后“神州十八号”相对于下列哪一个物体是静止的(  )

    A、太阳 B、地球 C、神舟十八号 D、天和核心舱
  • 7. 奥运会跳水女子双人10米台决赛中,中国选手全红婵、陈芋汐两人的动作高度协调统一,从侧面看似完全“重合”,如图所示,此时,若说全红婵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水面 B、跳台 C、观众 D、陈芋汐
  • 8. 在通常情况下,你平静时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约为(       )
    A、10次 B、20次 C、70次 D、160次
  • 9. 下列对生活中物理量的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米/分 B、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时间约为2s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D、课桌的高度为0.75dm
  • 10. 诗词中常蕴含着物理知识,根据下列哪句诗词能估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     )
    A、飞流直下三千尺 B、鲲鹏展翅九万里 C、千里江陵一日还 D、五千仞岳上摩天
  • 11. 如图所示是用斜面和小车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车下滑过程在做变速运动 B、测量下半程平均速度时要让小车从中点处静止滑下 C、为了延长小车在斜面运动时间,可以减小倾斜程度 D、实验时小车过了中点才停止计时,将会导致上半段平均速度偏小
  • 12. 为了测量小车通过斜面的平均速度,对斜面的选择和安装,你认为较为合理的是( )
    A、选择较短的斜面,且保持较陡的坡度 B、选择较长的斜面,且保持较陡的坡度 C、选择较短的斜面,且保持较缓的坡度 D、选择较长的斜面,且保持较缓的坡度
  • 13. 如图所示的实验中,一位同学用手指甲轻刮桌面,另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了声音,但附近的其他同学几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能说明(  )

    A、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B、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C、声音传播不需介质 D、空气不能传播声音
  • 14. 如图所示,小刚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都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B、两次实验中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相同 C、乒乓球被弹开说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D、若在真空环境下做此实验,乒乓球不会被弹开
  • 15. 跳广场舞的阿姨为了减弱噪声,自觉把音响的音量调小,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是(     )
    A、在声源处 B、在传播过程中 C、在人耳处 D、在声源和人耳处

二、填空与作图

  • 16. 一名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忘了写单位,请帮他补完整:

    物理课本的厚度约20: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65 ;1节课的时间是45.

  • 17. 5nm=m。在实际测量中,测量值与实值之间存在差异,该差异(填“能”或“不能”)避免。
  • 18. 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以甲为参照物,乙向(选填“东”或“西”)运动。当时间t=12s时,两人相距m。

  • 19. 如图所示是收割机和拖拉机联合收割麦子的情景,收割机收割麦子并打出麦粒直接装在拖拉机上,在此过程中拖拉机相对于收割机是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的。

  • 20. 在物理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频闪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 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可以看出纸锥在做(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m/s。

  • 21. 如图所示,蝙蝠是昼伏夜出的哺乳类动物,它在夜间飞行时会通过发出和接收来确定目标的位置,蝙蝠采用的这种方法叫做

  • 22. 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水里,会看到水花飞溅,这一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如果在太空中做这个实验(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水被弹开。

  • 23. 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可以听到闹钟的声音(选填“由大变小”或“由小变大”),由此可以猜想:真空(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三、实验与探究

  • 24. 如图所示,将钢尺的一端压在桌边,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可以看到钢尺在振动,现利用该装置来探究声音的特性。

    (1)、本实验中应该听的声音是(选填“A”或“B”),因而(选填“甲”或“乙”)图是正确的实验操作;

    A.钢尺拍打桌面振动发出的       B.钢尺伸出桌面部分振动发出的

    (2)、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是为了探究(选填“音调与频率”或“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3)、当钢尺伸出桌面长度较长时,轻轻拨动钢尺,我们能看到钢尺在振动,却听不见振动发声,这是由于此时钢尺振动产生的是声波。
  • 25.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隔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实验:
    (1)、设计实验:把声源放入鞋盒中,分别用不同的材料盖住,然后从听到最响的声音位置开始,慢慢远离声源,测出听不到声音的位置与声源间的距离。现有的声源有音叉和机械闹钟两种,则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 本实验应当在(选填“噪声较小的室内”或“室外操场上”)进行。
    (2)、收集证据: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材料种类

    聚酯棉

    软木

    泡沫

    海绵

    听不见声音时距离

    声源的距离/m

    5.2

    1.2

    2.8

    3.7


    最强

    最弱

    较弱

    较强

    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

    (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
    (4)、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写出一个即可)。
  • 26. 小明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秒表指针转动未超过一圈,每格表示1s)。

    (1)、本实验的原理是;本实验所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2)、实验时,应使斜面保持较(选填“大”或“小”)的坡度,以减小测量的误差;
    (3)、该次实验中,测得sAC长为cm,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m/s;
    (4)、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如图乙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st关系图像,能大致描述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运动情况的图像是(选填“①”“②”或“③”)。
  • 27. 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几个探究声学实验:

    (1)、如图甲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
    (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甲中的探究结论,小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音,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3)、如图丙所示,小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随着瓶内的空气逐渐减少,小华听到手机声音的逐渐(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四、简答与计算题

  • 28. 一辆汽车途经某处时,司机看到公路旁边的限速标志牌,如图所示,此时自己的车速如图中表盘所示。

    (1)、保持当前车速,从看到标志牌开始到达惠州需要多长时间?
    (2)、司机想在100分钟内到达惠州,通过计算判断在不超速情况下能否达到?
  • 29. 小明是一名跑步爱好者,只要条件允许,每天都坚持慢跑30min,若小明在学校运动场上以平时慢跑的速度跑完400m,用时100s,求:

    (1)小明慢跑的平均速度;

    (2)小明以上述速度跑30min,共跑了多少m。

  • 30. 如图是我国“奋斗者”无人潜水器。在某次下潜实验中,若潜水器下潜的速度为20m/s , 从接触水面开始计时,50s时悬停在海中某一深度,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10s后收到海底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求:

    (1)、潜水器下潜50s的深度;
    (2)、收到回波信息时潜水器与海底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