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教版2024(新教材)八上1.4 光的反射和折射(4) 同步练习
- 浙教版2024(新教材)八上1.4 光的反射和折射(3) 同步练习
- 浙教版2024(新教材)八上1.4 光的反射和折射(2) 同步练习
- 【浙教版2024】七上2.5生物的多样性 同步练习
- 【浙教版2024】七上2.4生物的分类 同步练习
- 【浙教版2024】七上2.3多姿多彩的动物 同步练习
- 【浙教版2024】七上2.2形形色色的植物 同步练习
- 【浙教版2024】七上2.1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强化练习
- 【浙教版2025】(新教材)八上科学 第二章 力与空间探索 拔高培优试卷D
- 【浙教版2025】(新教材)八上科学 第二章 力与空间探索 拔高培优试卷C
-
1、 《科学》杂质发表了一项中国研究团队通过体外培养食蟹猴胚胎的研究成果。如图表示该动物从受精卵开始的胚胎发育过程,请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1)、在人体中,受精卵的形成一般是在中完成。(2)、食蟹猴的发育是从一个受精卵细胞开始的,发育到桑椹胚时期细胞数目达到32个,数目发生变化是细胞的结果。(3)、成熟胚胎的身体结构逐步发育形成胃、肠等(填结构层次名称)的雏形,这些结构按一定次序组合成系统。浙江考神
-
2、陶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特种耐磨陶瓷贴片是以氧化铝(Al2O3)为原料、稀有金属氧化物为熔剂,经1730℃的高温烧制成的特种刚玉陶瓷,再采用耐磨陶瓷胶黏剂组合而成。(1)、从物质分类上看, 氧化铝(Al2O3) 属于。 (选填“单质”或“化合物”)(2)、氧化铝(Al2O3) 中 Al的化合价为。(3)、高温烧制的过程中 (选填“是”或“否”)发生化学变化。
-
3、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时一般先测物体的体积,再测物体的质量 B、用调好的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物体应放在天平的左盘中 C、称量物体质量过程中,若横梁不平衡,可调节平衡螺母 D、使用量筒测量体积时,可以俯视读数
-
4、生物体的结构具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植物根尖的根毛增大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 B、植物茎的树皮与木质部之间具有形成层,与其运输功能相适应 C、植物茎中间构成髓的细胞体积较大,与其储藏营养功能相适应 D、植物叶片上下表面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与其保护功能相适应
-
5、 “微粒观”是一种重要的科学观念,在化学符号 5 SO42-中,表示离子个数的数字是( )A、1 B、2 C、4 D、5
-
6、如果用“◯”表示氧原子,用“●”示硫原子,则下列模型可以表示二氧化硫分子(SO2)的是()A、
B、
C、
D、
-
7、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经过漫长岁月才能形成。其中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A、涵养水源 B、积累有机物 C、使岩石破裂 D、分解岩石中的物质
-
8、足球烯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组成的,具有足球状完美结构的碳分子。下列关于足球烯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常温下为固体 B、密度为 1.68g/cm3 C、熔点高于280℃ D、能与钾等金属反应
-
9、青铜器铸造需要模具,我国古代制作模具常用到“失蜡法”。具体做法:用固态蜂蜡雕刻成铸件模型,再将耐火泥料敷在其表面,加热后蜂蜡变成液体流失,模具便做好了。加热过程中蜂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 B、升华 C、熔化 D、凝固
-
10、学完“走进制造”后,同学们利用胶水、铁丝、彩纸、蜡烛和竹片等材料,制作了一些化学元素创意灯笼。下列创意灯笼上的元素名称及符号截图中,书写正确的是()A、纳 Na B、硅 Si C、银 AG D、铜 Ca
-
11、 “树繁碧玉叶,柯叠黄金丸”描写了金黄色枇杷挂满枝头的景象。枇杷可食用部分(如图)是由花中哪个结构发育而成的()A、花托 B、柱头 C、胚珠 D、子房壁
-
12、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车架结构的生产方式从传统的焊接组装逐渐变为一体压铸成型,减小整车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及车身稳定性。图甲为一体压铸技术生产后车身结构的简易流程图。加热装置将合金铝材料熔化至液体,再通过压射系统将液态合金铝压入模具中,冷却凝固后铸成后车身结构。材料冷却过程体积变化越小,后期生产精确度越高。相关材料信息如下表:
材料
熔点(℃)
液态密度
固态密度
合金铝
660
合金钢
1370
(1)、某些车架材料为合金铝,属于晶体,则在加热至液态过程中,图乙的Ω(选填“a”或“b”)曲线更接近合金铝温度变化。(2)、在某次生产后车身结构过程中,压射系统向模具中注入( 的液态合金铝材料,待材料冷却凝固后,求该后车身结构的体积为多少 (结果精确到0.0001)(3)、请根据表中信息分析,目前一体压铸技术为什么更多采用合金铝而非合金钢。。 -
13、脱氢乙酸钠( 是一种防腐保鲜剂,它是白色或近白色的结晶粉末,易溶于水、甘油、丙二醇,耐光、耐热性好,低毒。长期摄入会对人体眼睛、呼吸道、神经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2025年2月8日起,脱氧乙酸钠在部分食品中已被禁用。(1)、已知脱氢乙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0,请计算出化学式中的x=。(2)、脱氢乙酸钠的物理性质有 (写出二条)。(3)、请计算38g脱氢乙酸钠中碳元素的质量。
-
14、同学们在校园的“青青农场”开展多种形式的拓展性实践活动,种植了许多农产品。(1)、同学们应尽可能选择饱满的菜豆种子育苗。因为饱满的种子可以为萌发过程提供。在播种前需要松土使土壤疏松,主要是为种子萌发过程提供。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图中的哪一个结构。(填序号)(2)、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大棚内将南瓜秧的芽切去并留下合适的切口,再插入黄瓜秧的芽,用嫁接植株生产黄瓜,实现了黄瓜的丰收。在该过程中,黄瓜秧的芽是作为(填“砧木”或“接穗”)使用的。(3)、同学们还种植了部分甘蔗。甘蔗的茎是最主要的食用部分,为促进其茎秆粗壮,最好适量多施用含的肥料。
-
15、肺结核是结核杆菌导致的一种传染病。面对肺结核,利用酒精溶液杀死结核杆菌是重要预防措施之一。酒精溶液中的有效成分是乙醇,化学式为C2H6O。酒精杀菌原理是酒精与细菌细胞膜中的蛋白质结合,改变蛋白质分子结构,最终杀死细菌。(1)、结合以上信息,酒精杀菌过程是(选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根据乙醇的元素组成,乙醇属于(选填“单质”或“化合物”)。(2)、使用酒精过程中,经常会闻到略带刺激性的气味。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该现象:。(3)、如图是细菌繁殖下一代的过程,由图可知细菌的繁殖方式属于。
-
16、热管是一种传递热量的装置,工作过程如图甲。向热管内注入某种液体,在蒸发端转变为气体,气体沿着气腔经过绝热区到达液化端(在绝热区既不吸热也不放热),随后在液化端转变为液体,液体通过毛细吸液芯回流至蒸发端,如此循环往复,实现热量的传递。
为探究长度不同内径相同的热管传递热量效果的区别,研究团队选取五种长度不同内径相同的热管, 内径均为0.025m,长度分别为1m、2m、3m、4m、5m,环境温度为 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将五根热管长度从短到长分别标记为A、B、C、D、E;
②在热管A中蒸发端注入一定质量的液体,密封热管,按照图乙所示安装实验装置,并控制液化端初温为25℃;
③打开温控装置,使蒸发端保持在100℃;5分钟后读取液化端三个测温点的温度,并计算平均值作为液化端末温;
④将热管A分别换成热管B、C、D、E重复上述实验,并记录相关数据。
【实验结果】
热管序号
蒸发端温度(℃)
液化端初温(℃)
液化端末温(
A
100
25
38
B
100
25
42
C
100
25
47
D
100
25
49
E
100
25
46
(1)、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每组实验中对注入热管的液体有何要求?(写出一点)(2)、根据所学知识及表中数据,上述五根热管中传递热量效果最好的是。(3)、小柯认为上述实验存在不足之处,无法确定热管传递热量的最适长度。你认为接下去该如何实验。(4)、除了本实验探究的因素外,请你再提出一个可能影响热管传递热量效果的因素:。 -
17、根据研究,卵生动物后代的性别分化除了受遗传物质影响以外,还会受到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小柯想要探究黄羽肉鸡受精蛋性别分化的影响因素,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将三个保温箱分别设置为A组(孵化温度36.8℃、湿度60RH)、B组(孵化温度37.8℃,湿度 60RH) 、C组(孵化温度38.8℃、湿度60RH) ;
②选取1日龄黄羽肉鸡受精蛋180枚,随机均分为三组,消毒后放入三个保温箱;
③孵出后通过翻肛法检查小鸡性别(翻肛法:翻开小鸡肛门观察生殖器官)。
【实验结果】
性别
A组(只)
B组(只)
C组(只)
雄性
21
23
38
雌性
38
36
22
(1)、该实验是为了探究对黄羽肉鸡受精蛋性别分化的影响。(2)、为避免偶然性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上述实验步骤中小柯采取的措施是。(3)、实验中性别检测采用翻肛法,即通过观察第性征来辨别小鸡性别。(4)、由实验结果可知,本实验结论为。 -
18、卢瑟福用a粒子轰击金箔,发现如图甲现象,并提出了原子核式模型。根据实验结果,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a粒子数量绘制图像(如图乙)。科学小组用模拟实验来理解卢瑟福的实验过程。
图丙中用细绳栓有小球的纸箱模拟金箔,小球模拟金原子中的某结构,用废弃的粉笔头模拟α粒子。小柯站在纸箱正前方,朝着纸箱随机投掷 100个粉笔头,记录击中小球的次数,并计算击中率。 (击中率=击中小球粉笔头个数÷100个)
(1)、在该模拟过程中,小球模拟金原子中的 , 请指出用小球模拟该结构的不足之处。 (任写一点)(2)、小柯随机投掷粉笔头过程中,发现少数粉笔头击中小球反弹回来,这一点接近模拟的是图乙中点。 (选填“A”或“B”)(3)、目前有证据表明卢瑟福当年使用的金箔厚度为1微米左右,大约重叠了3000层金原子,金原子之间排列非常紧密。请解释为什么绝大多数的α粒子轰击金箔后顺利通过。。 -
19、如图甲是我国战国时期使用的质量测量工具——楚衡,其结构包括一根木质横杆,两个等质量的铜托盘以及若干个圆环形“铜环权” (铜环权与砝码功能相同)。使用方法如下:
①提纽系在横杆正中间,横杆两端各系一个铜盘;
②将待称量的物体放置在其中一个铜盘中;
③提起提纽,在另一端的铜盘中逐一添加铜环权,直至楚衡重新平衡;
④当楚衡平衡时,铜环权的总质量即为待称量物体的质量。
图乙为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小柯对比了两者的结构与使用方法,提出以下几点问题:
(1)、称量前,提纽系在横杆正中间,很难判断楚衡是否平衡,而使用托盘天平时可以调节并观察指针指向正中间确保天平平衡。(2)、楚衡的铜环权使用一段时间后,表面出现一层暗绿色的物质(铜锈)。如果使用生锈的铜环权进行称量,会使称量出的质量(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其真实质量。(3)、除(1)中提到的结构不同以外,小柯还注意到了楚衡没有横梁标尺与游码,这会对楚衡的使用带来什么不便?。(4)、小柯利用托盘天平称取12克食盐,在左盘添加食盐后,指针静止时如图丙所示,请问该同学接下去的操作是。 -
20、水培染色法是将带花的茎插入染料溶液中为花朵染色的方法。小柯查阅资料发现:植物根部细胞吸收与运输功能具有选择性(主动运输),而茎的导管运输水分和水中溶解物时通常无差别(被动运输)。小柯认为植物的根是吸收运输的重要部位,能否直接将带根的完整植株插入染料溶液对花朵进行染色。为验证这一想法,设计如下方案:
【实验材料】两组长势相同的白菊花(每组 10株,标记为A组、B组)、含有适量营养液的水培装置、蓝色染料溶液、红色染料溶液(均可溶于水且对植物无害)、蒸馏水、量筒、标签纸等。
【实验操作】A组:保留完整根系,用蒸馏水冲洗根部。B组:剪去全部根系,仅保留茎。将A、B两组植物下端同时浸泡在等量且浓度相同的蓝色染料溶液中,静置24小时。24小时后取出植株,观察记录现象。
(1)、实验选择白菊花的原因是。(2)、B组白菊花茎的横截切面中(填结构名称)部分变蓝。(3)、实验结果为A组花未变蓝色,B组花变蓝色,请根据实验结果解释花朵染色时,为何将去根的茎插入染料更易染色。。(4)、若想要利用该方法将一朵白菊花染成红蓝双色花,可进行的操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