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上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单元检测卷(基础)
试卷更新日期:2025-09-16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湖北省博物馆馆藏的越王勾践青铜剑,其主要成分为铜锡合金。下列有关铜锡合金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金属材料 B、熔点高于纯铜 C、硬度低于纯锡 D、铜、锡均能与稀硫酸反应2. 下列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中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A、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在白纸上写字,纸上显出黑色字迹 B、灼烧羊毛,闻到一股毛发烧糊的味道 C、向稀硫酸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D、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溶液变浑浊3. “绿箱子环保计划﹣﹣废弃手机及配件同收联合行动”已在全国40个重点城市中开展了近两年.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回收废电池可以节约金属资源 B、“绿箱子”上的“
”是回收标志 C、回收废电池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D、回收废弃手机中的金属材料没有任何价值
4. 近年来,生物陶瓷材料在人工关节、牙齿、骨骼等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下列陶瓷的特性中不能作为支持其制作人工关节依据的是( )A、耐磨性 B、耐腐蚀性 C、脆性大 D、低毒性5. 图像法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是( )A、图甲是用足量的铁单质置换硫酸铜溶液,剩余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B、图乙是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关系 C、图丙是向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沉淀质量与加入量关系 D、图丁是在一定量的AgNO3和Zn(NO3)2混合液中加入铁粉,溶质种类与加入量的关系6. 随着科技的发展,制造的原材料也越来越多元,下列纤维材料,可以用来制衣服的材料有( )①大豆②蚕丝③涤纶④木材⑤金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7. 以下四个化学反应都有气体产生,其反应类型和产生气体的性质均正确的是( )选项
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
气体性质
A.
置换反应
还原性
B.
分解反应
可燃性
C.
化合反应
氧化性
D.
复分解反应
酸性
A、A B、B C、C D、D8. 有A、B、C三种常温下不与水反应的金属,为了比较它们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有人设计了下列四种实验方法。下列方法最准确可行的是( )A、把它们分别和稀盐酸反应,观察是否发生反应及产生气体的快慢 B、把它们分别和稀盐酸反应,观察是否发生反应及产生气体的多少 C、把三种金属分别在空气中加热,观察它们的颜色变化程度 D、把三种金属和它们的可溶性盐溶液之间两两反应,观察金属表面是否有金属析出9. 某校实验室将药品分类后放在不同的药品柜里,已存放的部分药品如下:药品柜编号
①
②
③
④
药 品
硫磺碘
镁条锌
二氧化锰氧化铜
硫酸铜碳酸钠
该实验室新购了铜片和氯酸钾,应将它们分别放在药品柜( )
A、①和③ B、②和④ C、①和④ D、①和②10. 古籍记载:“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 意为黄金能打造成极薄的金箔,体现了黄金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A、磁性 B、导热性 C、导电性 D、延展性11. 取三枚洁净无锈的铁钉,分别放入三支试管中,用如图所示的物质进行实验,试管中铁钉锈蚀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A、②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12. 茶叶文化是浙江的一张金名片,浙江人种茶、饮茶历史悠久。茶叶中含有的茶氨酸 具有清热解毒降压消脂等功效。下列有关茶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茶氨酸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氮原子构成 B、茶氨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氮分子 C、相对分子质量是174g D、茶氨酸是一种有机物13. 制墨工艺主要有取烟、煮胶、和墨、杵墨等环节。传统取烟工艺是:将原料桐油(主要成分:甘油三酯)放入油盏,再在油盏中插入灯草芯并点燃,在离火焰约一拳高度处覆盖烟碗,罩住火焰,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在烟碗内收集到制墨原料———炭黑。下列关于取烟过程分析错误的是( )A、桐油中含有碳元素 B、取烟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C、桐油属于有机化合物 D、提高油盏位置,火焰可能因缺氧而熄灭14. 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但镁带却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并发出耀眼的白光,化学方程式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2是氧化剂 B、C是氧化产物 C、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D、Mg由分子构成,MgO由离子构成15. 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固体,直至过量。小金同学依据实验事实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至b段对应溶液的pH逐渐减小 B、b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 C、c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种类最少 D、a至d段碳酸钠的质量逐渐增大二、填空题
-
16. 将Mg、Al、Zn分别放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中,反应完成后,放出的氢气质量相同,其可能原因是。
①放入的三种金属质量相同,盐酸足量
②放入的 Mg、Al、Zn的质量比为12:9:32.5,盐酸足量
③盐酸的质量相同,放入足量的三种金属
④放入的盐酸质量比为3:2:1,反应后无盐酸剩余
17. 根据已知物质和未知物质的特性,运用实验的方法,可以鉴别某些物质。有3包白色粉末,它们分别是碳酸钠、氯化钠、氧化钙中的一种,现用实验的方法将它们一一区分开来。(1)、取少量3种粉末,分别装入编号为甲、乙、丙的3支试管中,加水后都能溶解。其中甲试管壁明显变热,由此可知甲试管中加入的粉末是。(2)、取甲试管中的溶液分别滴入另两支试管中,乙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丙试管中无明显现象。请写出乙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8. 室外的铁制栏杆在多雨的季节易生锈,小明对铁生锈的条件进行了探索,实验装置如图所示。3天后,发现只有装置C中的铁丝生锈了。(1)、装置A 中生石灰的作用是。(2)、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说明与接触是铁生锈的条件之一。19. 如图是我市一家工厂处理含铜垃圾的生产流程,请回答:(1)步骤B中发生的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种类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则“
”表示(填离子符号);
(2)写出步骤C中产生红色沉淀物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0. 金属材料的应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某废镍材料(含有金属 Ni 及少量 Fe、Cu)回收镍,设计流程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1)、 ‘酸浸”的目的是将废镍材料中的镍转化成可溶性的镍离子,该过程属于(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2)、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 “氧化”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X的化学式是。(3)、根据所学知识和以上信息,得出 Ni、Fe、Cu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21. 中国科学家以CCl4 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下隔绝空气反应得到了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和化合物X。该成果被人们喻为“稻草变黄金”。请回答下列问题:(1)、CCl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的化学式为 , 在物质分类中它属于。(2)、该反应需要隔绝空气进行的原因是。22. 分类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方法,分类有一定的标准。下列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字母)。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字母)。经科学测定C瓶中CO2与CO的氧元素的质量相等,则瓶中CO2与CO的质量比为;保持D瓶中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写名称)三、实验与探究题
-
23.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实验小组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所加试剂均足量,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1)、操作I和II是。(2)、白色沉淀A为(填物质名称)。(3)、无色溶液B中的成分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4)、这包白色固体是由(填化学式)组成的。24. 某金属加工厂需处理一批含铝、铁、铜的金属废料,并解决废液酸性超标的问题。科学兴趣小组参与工艺优化,开展以下探究:(1)、探究一:金属废料的酸溶处理
若依据实验可判断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铝>铁>铜,则可推测出铝、铁与酸反应时,反应更剧烈的是。编号
甲
乙
丙
操作
现象
无明显现象
铁丝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且反应缓慢
(2)、进行丙组的实验时,发现试管外壁发烫,且生成氢气的速率先变快后变慢,如图丁。请分析0~t1阶段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探究二:废液的中和处理
废液中含过量盐酸需中和处理,小组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NaOH 溶液后无明显现象。为验证盐酸是否已除尽,进行如下实验:
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不变红
盐酸有剩余
B
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滴加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盐酸有剩余
C
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插入铁丝
产生气泡
盐酸有剩余
(3)、C方案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以上三个方案合理的是(填写序母)。25.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利用氯气与石灰乳 反应制取漂白粉:已知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 该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装置中发生如下反应用于制备氯气: 乙装置的作用是。(2)、丁装置的作用是。(3)、该兴趣小组用足量的浓盐酸与8.7gMnO2制备氯气,并将所得氯气与过量的石灰乳反应, 则理论上最多可制得 Ca(ClO)2g。(4)、但小组成员发现,实际上产物中的质量明显小于理论值。为了探究其原因,小组成员查阅了相关资料得到:氯气和碱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较高时,氯气和碱还能发生如下反应: 为了提高 的产率,可对丙装置作适当改进。请你给出一种改进方法:。26. 小明通过实验知道金属锌能与可溶性的硝酸银反应,他产生疑问: “金属锌是否能与不溶性的氯化银反应?”,于是他进行如下研究:【实验步骤】①取 10mL 的AgNO3溶液于烧杯中,逐滴加入NaCl溶液至过量;
②过滤后再用蒸馏水洗涤沉淀3次,向第3次所得洗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无明显现象;
③将洗涤后的沉淀放入另一烧杯中,加入50mL 蒸馏水,将锌片加入烧杯中,并搅拌(如图);
④10分钟后,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进行过滤。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 观察现象。
(1)、【验证与推理】 步骤②中,向第3次洗涤液加入AgNO3溶液的目的是。(2)、步骤③中,锌片放入前需进行预处理,消除表面氧化膜对实验的影响,预处理的具体操作是。(3)、步骤④中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可得出的结论是。(4)、小明观察到锌片表面有灰黑色固体生成。取生成的灰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若发现 , 证明有 Ag生成。27. 小科为验证一氧化碳和氧化铜能发生反应,其操作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如下:步骤 1: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步骤 2:按图甲所示,向双具支试管内加入木资粉和氧化铜,用向上排空乞法使双具支试管内集满二氧化碳后塞上带有导管和瘜气球的橡皮塞。
步骤 3:按图乙所示,将双具支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并使木炭粉平铺于试管底部,用酒精喷灯加热氧化铜一段时间,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步骤 4:将酒精喷灯移至木炭粉处,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气球明显胀大;再次将酒精喷灯移至氧化铜处,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黑色粉木变为紫红色固体。(1)、瘪气球的作用是。(2)、写出步骤 4 中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实验中能证明一氧化碳和氧化铜能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4)、若要对 CO 气体进行回收再利用,小科将反应后的混合气体通入以下装置,其中最为合理的是四、综合题
-
28. 金属与酸反应会放出热量。为深入研究金属和酸反应的特点,园园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在烧瓶中加入0.48克镁和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塞紧瓶塞,利用传感器记录160秒内瓶内气压变化。用等质量的铁和锌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相关曲线如图乙。(1)、图乙中,能支持锌比铁活动性强的证据是 。(2)、实验中,若0.48克镁完全反应,至少需要稀盐酸多少克?(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3)、解释镁与稀盐酸反应,0~80秒瓶内气压发生如图乙变化的原因:。29. 目前,免拆型手术缝合线被广泛应用于手术中,它是用新型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 制作而成的。聚乳酸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制取:(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葡萄糖属于填“有机物”或“无机物”)。(2)、中间产物乳酸( 所含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如果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全部进入聚乳酸,那么要生产2.4千克聚乳酸,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千克?30. 易拉罐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其主要成分是铝镁合金(已知其他杂质不溶于酸也不与稀硫酸反应),为了测定易拉罐铝镁合金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小科开展了如图甲的实验/实验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资料:氢氧化铝是一种白色沉淀,可与氢氧化钠反应: 氢氧化镁不与氢氧化钠反应。
(1)、从图可知,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克时,溶液乙中有且只有一种溶质。(2)、通过图中信息计算将镁离子转化为沉淀消耗的氢氧化钠溶质质量为多少?(3)、根据实验数据,该易拉罐中铝元素和镁元素的质量的为31. 钢铁的生产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的标志。(1)、每年钢铁锈蚀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铁制品锈蚀的主要原因是。(2)、小科取某钢铁厂生铁样品进行实验:将四份不同质量的生铁样品(假定其中只含单质铁和单质碳)分别加到100g质量分数相同的硫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实验序号
1
2
3
4
生铁样品的质量m1/g
2.88
5.76
9.24
10.28
生成H2 的质量m2/g
0.1
0.2
0.3
m
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述表格中m的值为 。
②该生铁样品中铁和碳的质量比是 ;
③根据表中数据计算稀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并画出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 m2与加入生铁样品质量m1的关系图。
32. 将铜粉、铁粉和硫酸铜粉末组成完全均匀的混合物26.8g,分成质量相等的两份,分别放入甲、乙两烧杯中。在甲烧杯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反应后,溶液呈现浅绿色,还剩下固体9.6g。在乙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90.8g,搅拌使之充分反应后,测得乙烧杯中有4g暗红色固体和100g浅绿色溶液。试计算:(提示:以上浅绿色溶液中都只有一种溶质)(1)、乙烧杯中反应所生成氢气的质量。(2)、原来26.8g混合物中硫酸铜粉末的质量。(3)、乙烧杯中生成物溶液中的硫酸亚铁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