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电路探秘 单元检测卷(提高)

试卷更新日期:2025-09-16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下列连接方式中,容易造成短路的是( )。
    A、 B、 C、 D、
  • 2. 测量时需要准确读数,图中电流表的示数是 (    )

    A、0.22A B、1.20A C、0.24A D、1.40A
  • 3. 关于电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是形成电流的条件之一 B、电压就是电的压力 C、有电源就一定有电压且有电流 D、有电压就一定能形成电流
  • 4. 2017年5月6日,一篇题为《重磅,中国科学家发现电荷并不存在!》的文章震动了科学界,说的是有个名叫凡伟的民间科学家发现电荷并不存在,将改写教科书。随即就有人出来“打假”,说他缺乏事实依据,有哗众取宠之嫌。对此,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科学界公认自然界中存在着两种电荷,即正电荷与负电荷 B、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科学上规定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C、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子在不同物体间发生了转移 D、科学需要质疑的精神,科学上的观点在被证明之前都属于假说
  • 5. 小曙用铜片和锌片插入橙子中制作水果电池(如图),锌片作为电池的负极,铜片作为正极,使LED灯发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运动方向从铜片通过导线到锌片 B、电流方向从铜片通过导线到锌片 C、用柠檬替代橙子,LED灯一定会更亮 D、小灯泡替代LED灯,小灯泡一定发光
  • 6. 人体通常会带静电,接触带有精密电子元件的电路板时,最好先用手触摸接地的金属板等,释放身体静电,保护电子元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手触摸的金属板是绝缘体 B、人体与衣服摩擦时产生了新电荷,导致静电积累 C、“静电消除”后,人体内的正负电荷全部消失 D、手触摸接地的金属板“除电”时,人体通过金属板与大地连通
  • 7. 如图甲是旋钮式变阻器示意图,图乙为滑动变阻器示意图,结合图片,下列关于变阻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变阻器都是通过改变接入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B、若连接滑动变阻器 AC 两个接线柱,则向右移动滑片,电阻变小 C、若连接旋钮式变阻器 AC 两个接线柱,则顺时针转动旋钮触片电阻变小 D、为保证安全,旋钮触片和滑片应该用陶瓷制作
  • 8. “乐思”小组在学习使用滑动变阻器的实验中,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MC点,ND点,滑动变阻器与灯泡并联 B、MC点,NB点,闭合开关前,滑片P应移动到最左端 C、MC点,NB点,闭合开关,滑片P向右移,灯泡变暗 D、MC点,ND点,闭合开关,滑片P向右移,灯泡变暗
  • 9. 中国科技馆内进行“模拟避雷针”的实验展示。当参观者按下“有避雷针”按钮时,从高压发生器尖端涌出的白色闪电,会径直劈向建筑物模型顶部的避雷针,模拟云层带正电,建筑物不会受到任何影响,示意图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作避雷针的材料为导体 B、云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空气对流让云层带电方式属于摩擦起电 C、衣物之间的摩擦产生的静电放电现象,其原理与雷电类似 D、图中闪电发生时,与避雷针和大地相连的金属线中的电流方向是从大地到避雷针
  • 10. 如图所示电路,V1、V2是相同的电压表,都有两个量程0~3V和0~15V。如果闭合开关后,两只电表的指针偏转角度相同,那么电阻R1、R2阻值可能是()

    A、6Ω、20Ω B、10Ω、40Ω C、50Ω、 10Ω D、30Ω、20Ω
  • 11. 小江把两个小灯泡和电表连成了如图所示的电路。若电源电压恒定,先闭合S1 , 再闭合S2 , 两表示数变化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大 B、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小 C、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D、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 12. 图甲所示仪器是身高、体重测量仪,当体检者站在台面上时能自动显示身高和体重。电路原理如图乙,电压表、电流表分别显示身高和体重的大小,压敏电阻R 的阻值随压力增大而减小,滑片P随身高的增高而上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体重越大电流表示数越小 B、体重越大电压表示数越小 C、身高越高电压表示数越大 D、身高越高通过R0的电流越小
  • 13. 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U=4V,电阻. R1=10Ω,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最左端 P 点移动到中点时,电流表 A 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滑片位于P 点时通过R1的电流为0.2A B、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5Ω C、滑片位于中点时电流表A 的示数为0.4A D、滑片从P 点移动到中点时电流表A 的示数改变了0.8A
  • 14.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为U0 , 且U>U0 , 定值电阻阻值为R。在不改变电路连接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开关,能测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的是(   )
    A、 B、 C、 D、
  • 15. 超导限流器是一种短路故障电流限制装置,它由超导部件和限流电阻并联组成,原理如图甲所示中虚线框内所示。超导部件的电阻R1 随电流I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限流电阻 R2=15Ω,灯泡 L上标有“6 V 0.5 A”字样,电源电压保持6 V 不变,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

    A、当灯泡L短路时,超导限流器自动切断电路 B、当灯泡L短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2A C、电源电压为6V 时,灯泡L能正常工作 D、当灯泡L短路时,电路电流增大,处于稳定状态,电路中仍有电流,电路没有被切断

二、填空题

  • 16. 科技馆中有一个游客体验项目—“静电滚球”,如图甲所示,当转动手轮时,电路接通,托盘上的金属小球会径直冲向中心半球,而当金属小球触碰到中心半球时,会立刻四散开来,直到抵达托盘边缘,金属小球又会向中心跑去,如此周而复始。其内部构造如图乙所示。

    (1)、小余查阅资料后了解到,金属小球本身并不带电,但转动手轮后,会使中心半球带负电荷,吸引金属小球冲向中心半球。请叙述为什么金属小球在碰到中心半球后,会立刻四散开来:
    (2)、在金属小球触碰到边缘时,金属小球上携带的电荷会被导入大地,金属小球重新变为不带电状态,则在电荷被导入大地的过程中,接地线上电流的方向为(填“从边缘流向大地”或“从大地流向边缘”)。
  • 17. 电动自行车因轻便、快捷已成为市民常见的交通工具,但其安全问题也备受瞩目。

    (1)、消防部门提醒:电动自行车蓄电池长时间充电时要预防电池自燃。在给蓄电池充电时,蓄电池在电路中相当于(选填“电源”“开关”或“用电器”)。
    (2)、为保障蓄电池充电安全,需控制充电时间。小明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定时充电器,当定时器达到预设时间时,定时器电阻迅速变得很小,充电器就自动停止充电。针对该充电器的设计方案,下面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充电时,定时器与充电器串联 B、充电时,定时器在电路中相当于一根导线 C、停止充电时,充电器在电路中处于被短路状态 D、若在a处安装一个开关S,断开S则停止充电
  • 18. 如图是某拉力器设计原理图。硬质弹簧右端和金属滑片Р固定在一起,电压表量程为0~3V,电源电压U=6V,电阻R0=10Ω,均匀电阻丝MN长为10cm,阻值为20Ω。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100N,弹簧伸长1cm。P与MN间的摩擦不计,在弹性限度内使用弹簧。

    (1)、闭合开关S,电压表示数随拉力大小的变化是(填“均匀”或“不均匀”)的。
    (2)、当拉环不受拉力时,滑片Р处于M端。闭合开关S,拉动拉环使弹簧伸长2.5cm,则电压表示数为V。
    (3)、若要增大拉力表的测量范围,保证电阻丝MN不变,只允许改动电路中的一个元件,则你采取的措施是
  • 19. 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实验中,小明连接了图甲的电路,A、B、C、D为接线柱编号, 1、2、3、4为导线编号。

    (1)、为使结论具有普遍性,L1、L2应选择规格(选填“相同”或“不同”)的灯泡。
    (2)、闭合开关,电压表指针如图乙,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3)、正确连接电路并测得L1两端的电压后,小明断开开关,只将第4根导线从E 接线柱改接到 B 接线柱,用来测 L2两端的电压。同组其他同学认为这种改接方法不可行,理由是
  • 20.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两表的示数之比U:U=5:3,则R1:R2=;当开关S断开,甲、乙为电流表时,两表示数之比I:I=

  • 21. 如图为甲、乙两电器元件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图。

    (1)、随着电流增大,甲元件的电阻(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当将甲、乙两元件并联在6V电源电压下,则电路中总电流为A。
  • 22. 两个电路元件 A 和B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元件A的阻值是Ω。
    (2)、将元件A、B并联后接在电压为2.5V的电源两端,干路上的电流是A。将元件A、B串联后接在电压为4.5V的电源两端,则电路中的电流是A。
  • 23. 如图甲所示电路,当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其中电流表a测量的是通过(填“电源”“L1”或“L2”)的电流,电流表b的示数应为安,通过 L2的电流为安。

三、实验与探究题

  • 24. 在“探究带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活动中。小科用干燥的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和用干燥毛皮摩擦的橡胶棒,依次两两靠近,如图所示。甲、乙两图呈现相互排斥现象,丙图呈现相互吸引现象。

    (1)、实验中,将其中一根棒悬挂起来的目的是
    (2)、由实验现象可知,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所带电荷与用干燥毛皮摩擦的橡胶棒所带电荷是(填“相同”或“不同”)的。
    (3)、得出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后,小科又把带电的小球悬挂起来后,发现有图中的甲、乙、丙三种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甲图中两球带同种电荷 B、乙图中两球带同种电荷 C、丙图中两球带等量的不同种电荷 D、上述三种判断都不正确
    (4)、自然界中是否还有第三种电荷呢?为了验证这个猜想,小科把其他各种经过摩擦而带电的物体分别去靠近上面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发现若跟玻璃棒吸引的,就跟橡胶棒排斥;而跟橡胶棒吸引的,必跟玻璃棒排斥,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得出上述结论过程中应用到的研究方法是(填“模型法”“实验推理法”或“转换法”)。
  • 25. 小明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1)图甲是电路图,图乙所示电路的电流表测量的是(选填“A”或“B”)处的电流;

    (2)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如下表所示,小明得出了两个结论。

    IA(A)

    IB(A)

    IC(A)

    0.3

    0.15

    0.15

    结论一;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相等;

    结论二: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路之和。

    其中结论是正确的;

    (3)为得出正确结论,接下来小明首先应进行的操作是(选填序号);

    A.改变电流表的量程再测量        B.换其他电流表再测量甲乙

    C.改变电源电压再测量               D.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测量

    (4)为移动一根导线就可以测量C处的电流,请你在移动的导线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正确的电路

  • 26. 小明想利用容器中的食盐水来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用长方体水槽、一定浓度的食盐水、电源、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及电流表等器材进行了探究。实验电路连接如图所示,将电极 M、N分别固定在水槽左右两侧的底部。

    (1)、闭合开关,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继续向水槽中添加一定量相同浓度的食盐水,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变大,可知容器中食盐水的电阻(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从而得出结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有关。
    (2)、小明再次向水槽中加入一定量的水,降低水槽内食盐水的浓度,结果发现水槽内食盐水的电阻减小,由此得出“食盐水的浓度越低,电阻越小”的结论。你认为这个结论应该是(填“可靠”或“不可靠”)的,原因是
    (3)、其他条件不变,改变电极 MN 之间的距离,小明还能够得出结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有关。
  • 27. 小黄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3伏保持不变。实验供选择的定值电阻有5Ω10Ω20Ω30Ω , 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10Ω , 1A”。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乙中完成电路连接。
    (2)、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出对应的电流和电压值,小黄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U-I图像如图丙所示。分析图象可以得出结论:
    (3)、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小黄用不同的电阻进行实验,获得数据如表所示。当30Ω的电阻接入时小黄发现实验无法进行下去,为完成第4次实验,同学们提出了下列解决方案,其中可行的有______(可多选)。

    实验组别

    1

    2

    3

    4

    电阻R(欧)

    5

    10

    20

    30

    电流I(安)

    0.4

    0.2

    0.1

     

    A、只将电源电压调至2.5V B、只将电源电压调至6V C、只将滑动变阻器换为“20Ω   1A” D、只串联一个10Ω定值电阻
  • 28. 某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时设计了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电源电压恒为3V。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所示的实物图连接完整(导线不允许交叉)。
    (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该同学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两电表的指针始终处于图丙所示的状态,则电路故障可能是
    (3)、排除电路故障后继续实验,依次更换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实验数据如表所示。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错误是

    实验次数

    1

    2

    3

    4

    电阻R1

    5

    10

    15

    20

    电流 I/A

    0.20

    0.15

    0.12

    0.10

    (4)、该同学采用上表中第1次实验数据后,为了按正确的操作完成10Ω、15Ω、20Ω时三组数据的测量,应选择最合适的滑动变阻器是。(实验室有“20Ω2A”、“50Ω2A”和“100Ω2A”三种规格的滑动变阻器)

四、综合题

  • 29.
    (1)、某传达室需要在前后门都装上开关。前门来人按开关时,要求传达室电铃响,同时红灯亮;后门来人按开关时,传达室电铃响,同时绿灯亮。请按需把实物连接成电路。
    (2)、根据如图所示的实物连线图,在左边方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要求连线要横平竖直,尽量使电路图简洁美观)

  • 30. 下表是几位科学家研究摩擦起电得出的物体带电次序,表格中任何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的带正电,次序在后的带负电。

    西耳斯

    石棉

    玻璃

    云母

    羊毛

    猫皮

    蒙科马利

    羊毛

    尼龙

    粘胶丝

    木棉

    酸碱盐

    丙烯树脂

    聚乙烯醇

    (1)、由表中信息可知玻璃与石棉摩擦后,玻璃将带电。
    (2)、羊毛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比绢
    (3)、由表中(填“能”或“不能”)判断玻璃和尼龙摩擦后二者的带电情况。
  • 31. 阅读表格,回答问题。

    金属

    全球年产量

    /(104吨)

    密度/(103千克/米3)

    熔点/℃

    导热

    性能

    导电

    性能

      市场价格/

    (元/吨)(大约)

       15000

        2.7

      660

      4

      4

        16000

       8000

         8.9

     1083

      2

      2

        17700

        2

        19.3

     1063

      3

      3

        88000000

    301430

        7.9

     1540

      8

      7

        2200

       3000

        11.3

      327

      9

      9

        4900

        8

        10.5

      96l

      1

      1

       1365000

    (注:表中导热性能从1到9表示导热性由强到弱;导电性能从1到9表示导电性由强到弱)

    (1)、导电性能最好的两种金属是 。

    (2)、在你认为导电性能好的金属中,哪种更适宜作导线?为什么?

  • 32. 某STEM小组同学展示了一款“垃圾分类机器人” (图甲),机器人的机械手捡起不同“垃圾样品”时,会通过手上的探针检测样品的电阻大小,投入到相应的垃圾桶(图乙)。检测电路如图丙,电源电压U为1.5伏,定值电阻R1阻值为10欧,电压表量程为0~3伏,   “垃圾样品”电阻参考值如表。

    垃圾类别

    垃圾样品电阻值/Ω

    可回收垃圾

    <10

    餐厨垃圾

    10~30

    有害垃圾

    30~50

    其他垃圾

    >50

    (1)、机器人在某“垃圾样品”上取样检测时,检测电路中电压表示数为1伏,则该“垃圾样品”会被投入图乙中的哪个垃圾桶。(写出计算过程)
    (2)、检测时,根据电压表指针的偏转角度来判断垃圾样品的类别。老师提出:测量相同样品时,电压表的偏转角度应尽量大一些。请提出两项具有可行性的改进建议,并进行说明。
  • 33. 学校利用过氧乙酸(一种消毒剂)对教室内的空气进行消毒。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测量教室空气中过氧乙酸气体的浓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检测仪。已知电源电压为6V,定值电阻 R0=10Ω,过氧乙酸气体传感器 Rt的阻值随过氧乙酸气体浓度的变化关系如表所示,电压表不同的示数对应不同的过氧乙酸气体浓度。

    过氧乙酸气体浓度//g·m-3

    0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0.4

    传感器 Rr的阻值/Ω

    65

    35

    20

    18

    14

    10

    9

    8.5

    (1)、当过氧乙酸气体浓度增大时,电压表示数会(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某次消毒时,教室空气中过氧乙酸气体的浓度为0.15g/m3 , 问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多少?
    (3)、人体吸入一定浓度的过氧乙酸后,对身体有伤害。因此,消毒完毕后,需对教室进行 , 方可正常使用。